高杰瞬间石化。
虽说高杰早知道胡氏兄弟不是汉族人,也觉得他们是英雄人物,但仍然被胡吉说出的这三个名字惊得呆住了。
爱新觉罗.代善,当今金可汗努尔哈赤次子。曾因作战英勇赐号古英巴图鲁,1616年(天命元年)被封为和硕贝勒,参与国政,为四大贝勒之首,以序称大贝勒。
爱新觉罗.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如今是四大贝勒之四贝勒,也是以后的清太宗。
1616年(后金天命元年),努尔哈赤建立“大金”国(史称后金),称大汗,任命次子代善为大贝勒、侄子阿敏为二贝勒、五子莽古尔泰为三贝勒、八子皇太极为四贝勒,合称四大贝勒。
爱新觉罗.多尔衮,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也是以后大清王朝的风云人物。
面对这三个大名鼎鼎的人物,高杰能不震惊吗?
望着高杰傻傻的样子,皇太极有些疑惑地问道:“小杰,你没事吧?!”
代善则大力拍了拍高杰的肩膀,高杰这才如梦初醒,连忙说道:“我没事!只是听到你们的名字,有些如雷贯耳罢了,呵呵!”
皇太极若有深意地看着高杰问道:“你听到过我们的名字?”
高杰自知失言了,总不能回答说我来自后世,如果连你这个大清朝开国皇帝都不知道,那不是个傻子?!他定了定心神,认真点头道:“我虽是个乡下的小猎户,但却有个义兄,乃是大明的百户将军,他曾告诉过我两位大哥的事迹,所以听到你们的名字便觉如雷贯耳,太震惊了!”
代善哈哈大笑,道:“我真那么有名吗?!”
高杰点头如捣蒜,连声道:“那是当然,代善大哥像我这么大的时候就上战场了,跟随你父汗东征西讨,军功卓著,是金国的古英巴图鲁!”
巴图鲁(满语:baturu),与蒙古语的"巴特尔"(баатар)同源,亦音译作拔都。意为"英雄"、"勇士",为满洲传统封号之一。明朝时女真人(满族)即开始使用此称号,后来成为清朝时期赏赐有战功之人的封号。因其用来表彰获封之人的武功,故而又有"勇号"之称。
代善见高杰连自己最引以为自豪的“古英巴图鲁”称号都知晓,忍不住得意地哈哈大笑起来。
没等皇太极出声,高杰目视着他,说道:“皇太极大哥也是不到二十岁就上了战场,不但勇猛过人,还足智多谋,据说攻取抚顺便是您献的计策吧!”
皇太极瞪着不可思议的眼睛望着高杰,失声道:“小杰,你竟然知道这么多关于我们的事,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高杰嘿嘿一笑,拱手道:“过奖过奖,只是侥幸晓得一点点而已!”
皇太极摸了摸唇上修剪得十分齐整精致的小胡子,叹道:“难得小杰和其他中原人不同,并未因我等是外族人而生出见外和歧视之意,看来能结识你,真是天大的缘分!”
高杰微笑道:“其实,因为我本是回族人,在我眼中,没有什么民族偏见,我当所有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都是一家人,所以,二位大哥在我心中绝不会和其他人有什么区别,而且,如今你们更是我的兄长!”
见高杰小小年纪,竟然有如此超凡脱俗的见识,皇太极和代善惊讶地对视一眼,随即一起扑了上去,将高杰紧紧抱住!
于弘志心智单纯,没太明白他们说些什么,见代善、皇太极和高杰抱成一团,有些不知所措,不明所以。他挠了挠后脑勺,选择了在旁边看戏。
换作在前世,高杰会十分抗拒这种男人间的激情拥抱的,然而现在,他已经逐渐适应了这个年代和这里的人,虽说他还做不到主动去拥抱皇太极和代善,但也并不反感被他俩狠狠抱住的那种充满友谊、激动的感觉。
半晌,松开有些脸红的高杰,皇太极微笑看着他道:“我们真的该走了,明日还有重要的事情要办,小杰啊,真期待能在我们大金国再和你一醉方休!”说完,他取下腰间的刀,连刀带鞘递给高杰道:“这是我父汗亲赐的宝刀,我十多年从未离过身,今日便赠与小杰,就让它代我和二哥、十四弟相伴你闯荡天涯吧!”
高杰既知道了皇太极他们的身份,晓得他们家大业大,也就毫不推辞,双手恭敬地接过宝刀。
借着月光,高杰欣喜地打量着这把皇太极送的刀,精致镂空的铁装具,折叠锻造的尊贵花纹钢刀刃,刀鞘以染色后的鲛皮包覆,刀柄同样以鲛皮包覆,缠绕真丝柄绳,附鹿角装饰刀穗,一看便知道锻造制作甚为不易,处处透露着大金皇室的卓越工艺。
高杰爱不释手地将刀挎在腰间,笑眯眯地问皇太极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贝勒刀吧?!”
贝勒,在大金也被称为“旗领主”或“铁帽子王”,贝勒刀便是象征他们皇室身份的腰刀,都是由金可汗努尔哈赤亲手赏赐的,无比珍贵。
代善哈哈大笑,擂了高杰一拳,赞道:“小杰你真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啊!”
见果然是贝勒刀,高杰甚是感动,皇太极能将父汗努尔哈赤钦赐,陪伴他十多年的贝勒刀相赠,说明他已经把自己看做了相知相敬的兄弟!
四人依依惜别,代善和皇太极离去时,眼中闪烁的晶莹,让高杰感到无比温暖。
前世的高杰孤单寂寞,和现在的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心中不由得感叹:“友谊万岁,友谊地久天长!”
回到进财客栈,喝多了点的于弘志倒头就睡,高杰却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
来到明朝,他最想找的李自成一直没能出现,反而让他和朱由检、皇太极等成了兄弟朋友,朋友的情谊虽然让他舒畅温暖,但他已经隐隐有了一丝担忧。
历史的进程不可改变,皇太极终究要攻取中原,将崇祯赶下皇位,建立大清王朝。相信过不了几年,高杰就要面对朱由检和皇太极他们的对决,那时,他可就要像个受气包一样夹在其中,不知所措了!
想到这,高杰不由得打了个激灵,心中暗暗庆幸,还好自己没有找到并结识李自成,否则崇祯皇帝、清太宗、大顺皇帝三个帝王殊死相博起来,自己该怎么身处其中,到时候即便没被各大势力撕扯得粉碎,估计他的精神也一定会自动分裂,烦都烦死了。
高杰不由得感叹,看来,遇到贵人也并非完全就是好事啊,特别是同时遇上了太多的贵人!此时的他也不知道是该说自己命好还是命苦了。
最强大脑不停地胡思乱想,直到天色将明,高杰才有了一个决定:“自己绝不参与几个超级Boss之间的天下之争,还是一心一意,专心武道,笑傲江湖才是正途!”
一旦想通,高杰郁结的心绪顿时放松下来,片刻间,便进入了梦乡。
只是在梦里,崇祯、皇太极依旧相继冒出来,李自成虽没有出现,但他却诡异地梦到胖子李鸿基突然性情大变,大杀四方,代替了闯王李自成。
一大早,惺忪倦怠的高杰就被于弘志吼了起来,在梦游状态中吃过早餐后,他才渐渐清醒过来,随后二人骑上马,继续前行北上。
古老的蒲州古城位于山西南端黄河东岸,距古城西安约00里,它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和两千年的繁荣,是我国古代六大雄城之一,蒲州古称蒲坂,《帝王世纪》云“尧旧都在蒲,舜都蒲坂。”早在部落联盟时期,蒲坂一带就是华夏文明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了。
唐代和明代的蒲州城规模最大,是两个繁荣昌盛时期,蒲州城外古蒲蒲津渡有一座横跨黄河的浮桥,比西方波斯军队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浮桥还要早48年,堪称天下第一浮桥。
元初,成吉思汗铁蹄踏来,金主完颜氏见蒲州河山为障,易守难攻,便迁都于蒲州死守,金元之争使蒲州遭到严重破坏。
明代洪武年间加固城池,这时的蒲州城池最为完整、壮观和坚固。明嘉靖4年(1556年)农历十二月十二日半夜时分,蒲州城尽毁于一场地震。嘉靖5年,人们重建家园,重修城墙以土筑之。明隆庆元年(1567年),蒲州古城以大石铺底,城墙内外用青砖叠砌,重建完毕,但与昔日的辉煌相比,已大为逊色。
高杰和于弘志策马到达蒲津渡的时候,天色已近正午,在蒲津渡浮桥东头,除了一些稀稀落落的百姓来往黄河两岸之外,有一支正在休息的大约二十余人的队伍引起了高杰的注意。
这支队伍中,所有人都身着劲装,携带兵器,看架势就知道是一群武林中人。
蒲津渡的黄河东岸,有威猛高大,铸造精良的渡口铁牛四尊,据说是唐开元1年铸造,后世称为“开元铁牛”。铁牛呈伏卧状,高约一米五,长三米多,两眼圆睁,呈负重状,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牛尾后均有横铁轴一根,长约两米多,用于拴连桥索。每尊铁牛旁均有一铁铸的高鼻深目胡人作牵引状。
四牛四人形态各异,无一雷同;铁牛雄健壮硕,头昂角矫,目似怒,耳如听,造型逼真;铁人体格健壮,英勇魁伟,形象动人。铁牛各重约三十吨,下有底盘和铁柱,各重约四十吨,两排之间有铁山。河西岸也有同样的四尊铁牛、铁人、两岸由每根长约五、六百米、直径三十毫米的铁链锚在牛柱之上,由铁链数根连接架设浮桥,浮桥在河心诸岛上经过,成为两岸经济往来的重要交通要道。
高杰在经过这开元铁牛的时候,翻身下马,忍不住伸手在左边一只光滑的铁牛身上摸了几把,心中震惊于唐代高明先进的铸造技术。铁牛浑身光溜溜的,十分光滑,是因为来往两岸的百姓认为以手抚摸铁牛之后,在通过浮桥跨越汹涌浩瀚的黄河之时,会保得平安,所以摸多了,这铁牛身上个个都是光滑如镜。
突然,他隐隐察觉有两道凌厉的目光向自己投射而来,回头一看,只见一个年约二十的青年正悠闲地骑在右边一只铁牛身上,他身着蓝色劲装,长相普通,甚至说有点难看,鼻子宽而肥大,嘴巴却甚是小巧,搭配得有些不伦不类,眼睛长得倒颇为周正,且精光四溢,正目光炯炯地看着高杰。
他的个头较矮,估计也就一米五左右,嘴中叼着一根麦秆,见高杰回头看来,他小嘴一斜,露出一丝狂放不羁的表情。(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