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都大笑:“真过瘾!”
常威揉着脸骂道:“过瘾个屁,我快被你锤死了!”
唐锦衣接口道:“你们不准备打了吧?”
“不打了!”两人异口同声的说道:“再打要同归于尽了!”
马烈道:“一胜一负一平,和局收场!济农大人,赌约怎么算?”
在察罕不花思考的时候,常威拉着拔都拜虎向回走去,“回去请大汗和太后裁决吧。”
回到金帐,额哲急忙追问战果,苏泰则一脸关切的看着满身伤痕,鼻青脸肿的常威。
马烈说了比武结果,苏泰不假思索的说道:“济农胜一场,按照赌约,马将军向秦国公传话,索要汗血宝马;马将军胜一场,济农,你们要全盘接受明朝和秦国公的计划;宗康和拔都战平,如此,秦国公谢罪和马将军兵权的条件相互抵消。这样裁定,你们六位可心服?”
常威三人和拔都、拓跋都没有意见,察罕不花还想说点什么,却发现自己没了帮手,只得点头服从。
内部意见统一之后,开始研究明廷开出的条件,额哲想要正式继位,首先要成婚。草原上的习俗比较奇特,林丹汗死了额哲要继承他的女人,除了额哲的亲妈三福晋苏泰、死去的四福晋伯奇之外,其余的大福晋娜木钟、二福晋斯琴图、五福晋苏巴海、六福晋乌云娜、七福晋俄尔哲图、八福晋苔丝娜都要嫁给额哲。
中原女子十三嫁人,草原上十二岁就嫁人,这并不是什么稀奇事情,因为这个时代的人寿命不长,草原上气候恶劣,生活条件艰苦,战乱频繁,普通人能活过三十岁已经算的上长寿了,所以,很早就成婚繁衍下一代了。
苏泰不满十五岁就生下了额哲,因而,这六位福晋年纪并不大,最大的娜木钟跟苏泰同岁只有二十**,最小的苔丝娜才二十。
这是古老相传下来的规矩,六位福晋也没什么好说的,常威特意关注了一下五福晋苏巴海,这女子长的还算美丽,只是浑身上下透出一股冰冷气质,面对常威,她脸上没有露出半分刺杀阴谋败露的异样。
常威很想将她揪出来,除掉!但现在还不是时候,察哈尔左翼三万户是鞑靼最大势力,如果现在杀死他们部族的重要女子,会结下死仇,对将来东进大为不利,因而,只能忍了。
虽然额哲现在势力有限,但大汗成婚也不能草率,起码要遍告草原各个部落,举行正式的婚礼。这样以来,正式的册封典礼也要拖后进行。
洪承畴是个老奸巨猾的人,他定的册封地点在大同北方,长城之外的晾马台,那里如今是土默川部和察哈尔部交汇的地方。不过,他的理由足够,因为晾马台是俺答和三娘子接受册封的地方,从八十年前开始已经有超过五代的鞑靼可汗在那里接受了朝廷册封,因而,苏泰和额哲也没有理由反对。
不过,要想去晾马台首先要解决土默川部,苏泰表示以汗庭现在的实力无法做到这一点,需要明朝发兵相助;洪承畴则说,此事由秦国公负责,后续事宜可以找他商量。
定下了事情的基调,开始谈互市和赏赐的事情,谈了三五天终于得到双方满意的结果,洪承畴告辞南下之后,苏泰先向后套附近的阿拉善、杭锦旗、鄂托克三个原本支持林丹汗的部落发出书信,请他们到后套参加额哲汗大婚和加冕仪式。
阿拉善在后套西南方,与镇远关隔着高大的贺兰山;杭锦旗和鄂托克在后套东南方向。三个部落距离后套不超过三百里,属于汗庭后院,必须先行征服,否则后患无穷。
传出消息十日后,三个部落首领齐齐带着千余名骑兵到来。与此同时,娜木钟和苏泰先后怀孕了。
去人根峰的时候,林丹汗死了近一个月,那时娜木钟就有怀孕的迹象,现在已经完全确认了,苏泰虽然晚一点,但也不算意外,似乎去人根峰、母门洞拜了一下真的有用。
三个部落首领在林丹汗死后,一直处于观望状态,但现在明廷的册封确立了额哲汗的地位,互市又给了他们获利的机会,三个部落在谈妥了互市份额之后,当即宣誓效忠。
互市可是明廷对付草原部落的一把利器!
说起互市,首先就得说长城的作用。
长城不高,但是它修建在崇山峻岭之上。高到战马无法翻越,只要修建烽火台驻守士兵,就可以保证边地安全。
有了长城,边地的百姓就可以安全放心的男耕女织,繁衍生息,中原帝国可以不用建立庞大的常备军。一旦游牧部落,试图越过长城入侵中原时,守卫的士兵居高临下第一时间点燃烽火,长城烽火迅速的依次燃起,把消息传递到京城,而后皇帝开始在全国进行动员。这就是长城的第一个功能--预警。
而后,可以从容的动员、集结兵力,等到游牧大军踏过长城,他们面对的将是全副武装的中原军队。实际上,纯粹从军事上征服长城的游牧部落根本没有,建奴八旗号称满万无敌,但却奈何不得山海关,需要绕道漠南草原,突袭明军兵力薄弱的地方。
长城不仅仅是孤零零一道长城,其内外有一系列据点,有大大小小的障、塞、城、堡。通常起预警牵制作用的是这些据点,王朝越强大,外围的据点越多,当王朝衰弱时,据点就越少。
在长城之后,重要的地区都有一系列的后勤补给点、兵站。比如九边外墙之内还有内墙,附近设有军镇,堡垒,当游牧民族弯刀控弦,打过来时,先要一个个拔掉外围据点,终于筋疲力尽到达长城,发现已经有兵精粮足、全副武装的一只军队猥琐的躲在城堡里,对外叫嚣:“小子,有种你上来啊!”
游牧民族如果要硬战,通常会死的很惨。就像镇远关之战一般,常威带了千儿八百号人,就能堵住山口,鞑靼几万骑兵完全没有用武之地。因而,他们只能捡便宜劫掠一番,迅速退去,敌一退,帝**队会越过长城,重新恢复自己的据点,这就是长城的第二个功能--维持战线。
如果游牧民族选择绕道呢?边军表示,没关系让你绕!于是游牧民族昼伏夜行翻山越岭,终于,找到长城的薄弱点准备进攻,忽然发现,大同的李总兵?你怎么从山西跑到陕西延绥来了?李总兵表示,老子顺着长城看着烽火、骑着马就跟过来了。面对严阵以待的边军,游牧民族只能再次返回。这就是长城的第三个功能--运输通道。
如此,仗就没法打了?也不是!
茫茫戈壁,辽阔草原,找个人少的地方把长城捣个缺口,也能让军队穿过!这就是历史上屡见不鲜的“毁边墙而入“事件。但长城内还有边军堡垒啊,甚至还有内长城啊,因而,游牧民族还是只能劫掠一番退去,想要真正的攻城略地,占据中原江山,靠这一点根本不行!
经过强盛王朝的无数次教训之后,游牧民族表示我不打打仗了行不行?不行!长城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来了--封锁线!
游牧民族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他们的收成十分不稳定,同时由于科技落后,几乎不会采矿、冶炼,铁锅、菜刀这种东西都要跟中原王朝互市才能得到,更不用说刀剑和铁箭簇了。
北元被大明赶回草原,三十年后,就沦落到用兽骨做箭头的地步,不要说打仗,活着都艰难。
长城就是农耕和游牧文明的分水岭,长城以北的游牧民族,即使控弦百万,也只是一群牧民,最多只拥有骑兵优势。进入长城并在中原落地生根的游牧民族,就会变成草原帝国,就可以利用农耕文明的工匠、技术、军事装备和技术能力数百倍的提升实力,游牧的军事加农耕的生产力等同于冷兵器时代无敌的存在。
长城的存在,使中原王朝容错率大大提高。汉高祖有白登之围,但那是在长城外,你让匈奴人攻长城?他没有那个技术!
汉高祖回来后,三代积累,汉武帝创下了汉人王朝前古未有之武功!有长城,面对游牧民族,你可以军事失败,可以政治无能,可以外交脑残,你有足够的时间犯错,也有大把的时间纠错。
而没有长城的北宋,在河北保持三十万兵力,常年保持百万数量的常备军,但是面对辽人南下,只能纳岁币,金人渡河,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宋朝的悲剧从石敬瑭割幽云十六州就已经注定了,即使没有蒙元,也会有别的游牧民族完成征服宋王朝的历史伟业。因为,长城是安全线,可以把亚欧大陆最大的游牧中心保持在可控范围之内。
从这里又引出了长城的另一个关键功能--经济封锁!
长城可以重构经济生态,可以把所有商人收缩到几个关键通道上来垄断贸易,这样就可以对塞外进行经济打击。
那堵墙也许经不住大军强攻,但在平时挡住自己的老百姓还是绰绰有余的,只要能有效的控制自己人,特别是商人自由进出,贸易垄断就实现了。
长城上的关隘变成了网络上的关键点,是控制商业流动的闸门,关闭了关隘就完全封锁了贸易。例如明廷曾对后金关闭互市进行经济封锁,在努尔哈赤晚期,辽东的米价便飙升至八两银子一斗,棉布九两一匹,蟒锻二百两一匹根本买不到。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如果不用武力就可以让对方屈服,用最少的伤亡和最低的成本达到战略目的,何乐而不为呢?经济战就能实现这样的效果。
经济战可以给外敌带来经济萧条甚至社会动荡,让敌人无力发动战争,是非常有效的防御和打击手段。
那么,为什么草原民族需要商人?长城是如何重构经济生态,控制草原可汗的呢?
草原上有很多物产,马匹、牛羊、皮草、药材,在游牧民族眼里这些东西到处都是,不值钱,但在中原,这些都是紧俏商品。
而中原的布、酒、茶、糖、丝绸、瓷器、手工品、化妆品等需要精细加工的商品,都是游牧民族非常紧缺的,这种价格差催生了贸易移民,大量的商人穿梭于中原和草原,寻找各种贸易机会,而频繁的贸易往来逐渐形成贸易网络,在网络的沿线也诞生了星罗棋布的定居点、村镇。
草原上的可汗是商人最大宗的货源供应商,可汗获得的商品一方面是自用,但更重要的是分给各地的大小头领,因为可汗手里的货源也是从各个头领手中得到的。可汗和头领们存在一种合伙人的关系,头领们有了这些收入,就能维系自己领地里部众们的服从和支持,而可汗也用同样的方式统治各地头领。
长城的完善和连贯,是终结商路的大杀器。连贯的长城,加上烽燧系统的预警和巡逻,可以有效阻止“奸商绕越“。商人有家有业,不是亡命之徒,偷偷探路走私还可以,毁坏长城可是会丢掉身家性命的,这种风险谁也承受不起。
有了长城,商人要进入草原就必须经过关隘,因而,大家只能到关口来进行贸易,关隘就成为开放互市的口岸。朝廷那天看草原部族不爽,第一时间就会启动经济封锁,禁止中原商品流入草原,可以强力削弱可汗与头领们的力量。
另外,长城还有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附带效应。由于没有大量人群活动,很多远离关隘的村镇就会逐渐萎缩,而人类活动的消失也减少了对植被的破坏。商人历经千辛万苦在群山峻岭间所开辟的商路,也会随着长城的建立而逐渐被植被淹没。
因而,长城沿线出现了缺少人烟的无人区,这种荒蛮的生态也起到了阻碍敌军的作用,在这里,远来的敌人既得不到补给,也无路通行,面对茂密的灌木、树丛,根本束手无策。
经济封锁和“以夷制夷“的策略虽然有效,但也毁掉了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王朝之间的信任。隆庆合议之后,明廷开始扶持右翼土默川的俺答汗和三娘子,对他们开放互市贸易,这让西北边境保持了八十年太平!
但在“以夷制夷“的策略下,左翼察哈尔部被打压多年,使得辽东一直处于战乱状态,直到万历时期放松了经济封锁才得以改善。
女真崛起后,明廷又对后金进行经济封锁,开始拉拢和收买左翼的林丹汗。与此同时,因为落井下石出卖察哈尔,与皇太极达成城下之盟的错误决策,使得鞑靼左翼各部全面倒戈,林丹汗才能有限直接被赶到了西北。
因此,经济封锁实在是太有效了,以至于成了战争爆发的诱因。
阿拉善、杭锦旗、鄂托克三大部落本就是林丹汗的支持者,如今,明廷册封了额哲汗,又给了互市权,让大家有钱赚,他们还有什么不满的?如今的鞑靼可没有实力与后金、大明争天下了!
摆平后方之后,常威将矛头直指东套最大敌人鄂厄多斯部落,先是密令武定、常平率领义勇营出长城,对付鄂尔多斯的附属部落乌审旗。
阿拉善、杭锦旗、鄂托克则各自率领一万骑兵沿着黄河自西向东扫荡;汗庭分为两部,大福晋娜木钟和那个危险的五福晋苏巴海、乌拉特部的拓跋陵,率领本部万骑驻守后套,严密监视阴山山口,以防西北部的瓦剌率兵突袭;额哲率领本部万骑与苏泰进驻马烈的五原城,以防东方的土默川部西进。
常威等人和马烈的三千骑、拔都拜虎的万骑、察罕不花的万骑,从五原越过黄河,直插东南三百里外的鄂尔多斯部落驻地!
大战一触即发!(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