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槐一众高手给村子善了后,随后就直奔临安,此时朝堂之上的火药味越来越浓,原因是一个人的到来,这人号称无面,据说上任之后一路飙升,只要是跟他做对的都莫名奇妙死了,但不得不说,这位无面的确有能耐,一路直线升至太师,屹立高位许久,雷打不动。
无面每日带面罩上朝,无人知道他的长相,但偏生这位无面太师就能将一切都打理的井井有条,而朝堂之上的火药味也都是因为这位无面太师,朝中分激进派与温和派,温和派的主掌就是退让,议和。而激进派领头的就是这位无面太师,这位手段凌厉的信任太师。
朝堂之上,天子端坐于龙椅,十分威严,向下扫视道:"边疆蒙人作乱,近几日还频繁有朝中大臣遇害,不知诸位爱卿可有良策?"实际上死的那些大臣都是主张议和的,而且都是李太白偷偷下的手,这个无面人,就是李太白!李太白何等的沙发果断?岂能由得他们?
李太白站在众多文官的最前列,此刻李太白已经身居高位,乃是皇上特封的太师,位高权重,为什么这个皇上就特别册封李太白?因为第一天李太白就让岑夫子和丹丘生去皇帝老儿的身边转了转,跟他讲了一些事情,因为这个皇帝老儿才把李太白推上太师之位的。
这也算是力排众议。李太白要能力有能力,要背景有背景,其实任命他做太师也是情理之中,哪个皇帝不想中兴一个朝代?而中兴就必须要有奇才,良才都不行,一定要是天下之奇才,恰恰李太白就是这个奇才,皇帝老儿也乐得相信李太白,李太白也尽心尽力。
此刻李太白站出来说道:"皇上,蒙古效果,敢在我泱泱中原嘤嘤狂吠,我中原可战之兵绝不止拜仁千人,一旦开战,我中原乃是压倒性的优势,尽管他铁木真号称蒙古铁骑纵横天下,我大宋子民又有何惧哉?观诸位大臣之意,莫不是要我大宋想蒙古鞑子摇尾乞怜么?"
李太白这张嘴太尖锐了,一时间群臣哑口无言,但一旁的老太傅走出来对李白施了一礼道:"太师爱国,吾早有耳闻,但却想不到如此不识时务,铁木真蒙古铁骑,纵横天下扫清寰宇,大漠之上尚且无人能与之争锋,莫说是我中原兵卒,我大宋向来以爱民自居,又怎能坐视蒙古军兵来我大宋烧杀抢掠?若是开战,又不止要死去多少平凡百姓,于心何忍啊?"
老太傅一直都是主和派,但老太傅在民众眼力素有名望,可以说是一个难得的大善人,李白也回了一礼道:"我当是谁,原来是赵老太傅,且听我一言,蒙古鞑子素来残暴,铁骑过处寸草不生,我早年耳闻铁木真曾言,生当纵横华夏,搏一世之名,又这等气量,又岂会是议和能解决得了的?铁木真,虎狼也,金国完颜,鹰犬也,此二者皆是饱食则背主,何以养之?"
李太白对老太傅还算恭敬,只不过这张嘴从来不饶人,李太白又说道:"蒙古铁骑的确英勇,吾甚慕之,然大漠地势与中原不同,中原有山有林,有江有湖,水时有涝灾泥浆,山时有迸裂泥流,故蒙古铁骑于中原驰骋,并不可怕,至于金兵那就更不用提,岳大元帅何时败过?"
李太白说的轻巧,似乎是蒙古和金国的部队他根本没放在眼里一般,但李太白说的也对,金国和蒙古并不像那些主合派说的那样无法战胜,反而在李太白的眼里虚弱无比,即便是你骑兵再勇猛,但步兵无法如臂驱使,那在中原也是无法纵横的,毕竟中原地势在那里摆着,只要跟蒙古人,跟金人打游击战,以弓兵步兵作为主力,以潮汐为阵势,以山川为阵势,以密林为阵势,只要让蒙古的骑兵发挥不出来应有的冲击力,那就百分之百是胜的。
朝堂之上的文官没有什么表示,但是一众武官心里都有些动摇了,如果真能按李太白所说,拉开距离和蒙古人开战,那胜率的机率将大大增加,山泽能限住骑兵的机动力,树林能让骑兵无法冲锋,中原的确没有能拿得出手的骑兵部队,不过中原的骑兵战斗力不如步兵。
只要是稍微会一些指挥的,弓箭手与步兵配合都能耗死中原的骑兵,原因就是中原的地势太过复杂,你且不要说蒙古人,就算是中原的人,有一些地势都不甚明了,而这在战争中是致命的,一旁大将军走出看了看老太傅,又看了看李太白道:"我支持无面太师!可以一战!"
这位大将军用兵只能说是一般,但为官之道却真是一绝,此刻这位大将军掌管着半数的兵马,他的支持便是半个大宋的支持,老太傅脸皮也有点绷不住了出言道:"国家之事不可儿戏啊,战争一起我大宋必遭涂炭之灾,你们就听老夫一言,息事宁人罢啦,万万不可以开战啊!"
老太傅人的确是不错,就是太过腐朽,如这等概念,一步一步的向后退,岂不是败的更快?李太白沉沉一笑道:"那我这里还有最新的消息,前些日子,蒙古人装作我大宋的劫匪,公然在官道洗劫,随后屠村,恐怕这事老太傅也不知道吧?"老太傅楞了一下,显然是真的不知道这件事,说道:"这不对,前些日子我们才派了使者去蒙古议和,怎么可能?"
老太傅显得有些焦急,老太傅属于爱民如子的好官,但实在太过迂腐,也管不了朝中的乱党,李太白看了看老太傅道:"太傅,这次屠村就是蒙古军队做的,不过还好,我大宋武林之中尚有英豪,救下全村之人,随后引野狼屠了蒙古的一个骑兵小队,要知道,那可只是我们中原武林的一个武人,莫非我们朝堂之上的国家栋梁,肱骨之臣,还不如一个混迹江湖的小子么?当真是遭人耻笑!"(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