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更)
学生闹事?
叶开没想到他这辈子还能碰上这档子事,都说教育问题是个亘古难题,而学生问题更是难上加难,处理不好就会背上千古骂名,在历史上狠狠留下一笔烂账,纵观清末民国几十年,干出这种蠢事的人还少吗?
段祺瑞,张作霖,蒋光头...哪一个不是在学生问题上栽坑,严令弹压,被文人墨客骂的狗血淋头,民国尚且如此,更别说是在风雨飘摇的清末了。
当然,叶开身位两江总督,总揽江南三省军政大权,教育问题显然在他的管辖范围之内,无论如何,这个坎他是躲不过去了。
“从明天开始,撤销报管局,全体人员停止工作。”叶开开口道。
“撤销?!这..”
众人怎会想到总督大人会下这般命令,一个个瞪大了眼睛。
叶开哼了一声,道:“不是说学生要‘惩治’你们吗,这下总不会担心了吧?此乃一劳永逸。”
“一劳永逸”居然是这么法子?一行人几乎傻了。
“大人,报管局要是贸然撤销,那些革命党又要...”
“那本督请问诸位,报管局成立了几年?革命报刊可有禁绝?革命党可否在上海绝迹?百姓可否对革命‘邪说’又是否深恶痛绝?”叶开早知道他们会这般阻拦,声音提高了几倍质问道。
他们几人自然无言以对。
当年“苏报案”震惊天下,报管局便应运而生,到目前为止也六七年了,查封工作也进行六七年了,但那些革命报刊就像水里漂的葫芦一般,摁下这个,飘起那个,越来越多,他们自知工作有失,所以叶开这么一问,他们也说不出话来。
“禁之不绝,报管局形如鸡肋,留着它徒增民怨而已,撤了就撤了。”叶开冷笑一声,他的命令自是无可置喙。
“卑职..照办..”
几个人点头应是,叶开一挥手,他们只好无奈的退了下去。
“大帅,这些学生,真有这么大胆子?”
张啸光的是旧式科举出身,听闻“学生闹事”,不由得发起感慨来。
叶开摇了摇头,心里却有些凝重,裁撤报管局只不过给他们一个善意的信号,要真是闹起罢工来,那才是大麻烦。
“走,下午,咱们去南洋公学看看。”
.....
徐家汇,南洋公学。
两江总督要来视察的消息早早传遍了校园,在人群中激起了巨大反应,对于此行的目的,乐观的人有之,悲观的也不在少数,截止到现在,学生罢课已经半天之久,那几个被逮捕的学生教员还没有回来,“办报自由,释放学生”的口号还不时地在学校里响起。
校长唐文治正为这事忙的焦头烂额,听闻总督大人要来,心里咯噔了一下,是个人都清楚,前者是冲着这件事来的。
其实从心里讲,唐文治是不大愿意叶开来的,如果他不来,这件事还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可能性,而一旦来了也就意味着这件事不可遏制的要闹大,最后遭殃的还是学生,虽然“良公”美誉传晓天下,但他听闻良弼是个武夫,在军中是个强硬派,又是旗人出身,对主张革命思潮的公学学生肯定有所抵触。
要是下令严厉弹压那可如何是好?想当初请愿运动云起的时候,天津学生上街请愿,那可是大批大批被逮到监狱里,连主管教员也被流放道新疆,想到这,他便不寒而栗。
叶开还没到,他就着实捏了一把汗。
南洋公学始建于1896年,是中国最早的大学之一,亦是日后交通大学的前身,为盛宣怀一手创办,现有学生一千多人,分布在师范,外,中,上四个学院,经费主要有政府出资,民间捐款为辅,主要是为清王朝培养各色高素质人才。
然而,地处上海,此办学宗旨注定不可能实现,南洋公学创校不到十年,便爆发了轰动一时的“墨水瓶案”,师生关系极度对立,加之革命思潮在校园里蔓延,清王朝庚子年后积贫积弱,种种原因加在一起,遂使学生运动在上海风起云涌。
爱国学社和爱国女学两大组织便是在这一背景下成立,其创办者便是鼎鼎大名的蔡元培,他在任期间,每年都要爆发了好几次“学-潮”。
南洋公学,还有附近的震旦公学,复旦公学,合称南洋三校。
这三所学校,背后多多少少都有革命党的影子。
这一点,几乎所有人都清楚,这也正是唐文治发愁的地方,一方面他是清政府的官僚,拿朝廷的俸禄,为清廷揽才,但另一方面,治下的学生却是革命派,立志推翻此不仁不义之恶政府。
不管唐文治怎么担忧,总督大人来了,他总要率领全体职工隆重接待。
下午两点多钟,叶开受邀来到了南洋公学正礼堂,以两江总督的身份为广大师生做“训导”,唐文治和八十多位学校职工陪同左右,他到的时候,座位上几乎已经塞满了学生,前前后后也已经挤得水泄不通,这些人细数下来远不止一千多,想是附近的复旦公学和震旦公学的学生也跑来旁听。
面对这么多稚气残存的面孔,叶开还真有些意气风发,稍稍吸了一口气后,他没有急着发言,而是把脸转向了身旁的唐文治等人。
“唐校长,列位教员,你们能否回避一下,让本督和学生们单独谈谈?”
一上来,叶开就下了逐客令,唐文治和一帮学校职工还没反应过来,底下就传来了欢呼叫好的鼓掌声。
(需要说明一下,革命派>革命党>>同盟会>孙中山。)(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