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回
秦英从东宫丽正殿回到翰林院,看到自己的房间门半掩着,不禁皱了皱眉,心里有些纳罕。她昨天晚上可是夜不归宿,而昨天自己临走前明明是锁了门的……不会是有什么人闯进去了吧。
她的房间没有值钱的古玩字画等物,唯一能称得上贵重的,也只有那套了缘师送给她的茶具。之前她把堇色的回信转交于他,向来不欠人情的了缘师隔天,就差人送了她这套东西。
而秦英认为自己不太会品茶,用这么好的茶具也是奢侈,就收在了五斗橱里,等有人来访的时候,再摆出来待客。
秦英走上回廊,伸手去摸挂在窗棂之间的钥匙,果然是不在了。她低头在门口脱了靴子,拉开门就见李淳风坐在小几一侧,用着秦英珍藏的茶具,自斟自饮怡然惬意。
她知道不速之客是他以后,不禁松了口气。坐在李淳风的对面,她倾身拿了小火炉上的茶壶,给自己也倒了一杯茶,一边往杯中浮沫上吹气一边低眉道:“师兄不去隔壁找簪花娘子,到我这里来是做什么?”
李淳风盘腿坐着,手里把玩着没有茶的杯子,微微笑道:“今天上午听完小议,特意为你卜了一卦,刚巧算到你应了桃花劫数,于是就来探视了。”
秦英嘿了一声,也没有觉得他不告而进自己的房间、甚至自来熟地用了橱子里的茶具喝茶,是个值得纠缠的事。他们道家的人都是洒脱不羁的,行事颇为不按常理也情有可原。她小口地浅浅抿了茶沫道:“卜出的卦象如何?”
“地山谦卦。”他望着她那藏在长长眼睫下的深色眸子道。
她也不抬头与他相视,心里直道师兄的道法臻入化境,准确到有些可怕。若是与他四目相对,保不准把她和太子的事情看穿,那她可就无比尴尬了。
假装镇定地端着杯子在嘴边,她道:“这是不好也不坏的卦,怎么就发现我应了桃花劫?”
李淳风继续端详着她微妙的神色道:“看你今上午进御书房来的时候,走路姿势有异,眉眼间还有一道不甚明显的绯色。不是桃花现前还能是何?”
她听罢心中大窘,两颊飞上了可疑的红晕,没有压低嗓子就道:“师兄怎么能这样作弊?”她昨天把嗓子用得过度了,现在说话还有些低哑。
李淳风不用去思考,就知道她和太子发生了什么。但这毕竟关乎名节,他也不能仗着自己是她师兄,就堂而皇之地将事摆到台面上说。于是他用手拢住了下巴低咳两声道:“……太子殿下既然知道你是个娘子了,你打算如何处理?”
秦英摇摇头道:“太子殿下的沉疴未愈,我又怎么能走得脱。继续做药藏局的侍医罢了。”相比于面对这件事,她确实想要远远避开他,但现在的情况好像让她没有退路。
一方面是太子的心意,一方面是陛下的威压。她还是选择了站在太子这边。
他看了她半晌,伸出一只手揉乱了她的发髻道:
“被识破了身份还勉强呆在宫中,有很多危险,毕竟这桃花劫来势汹涌,一时也不会善了。若是你觉得此事实在棘手,便不要想让五天后的会诊,太子殿下的病情峰回路转了。借着导引并无效果的由头,顺理成章地到新罗避避风头。回来以后,陛下不会再针对于你,太子大概也不会再执着于你。你离开期间,师兄我可以代教太子导引法。”
不得不说李淳风为她考虑地很是周全。秦英很感激师兄能为她谋划,但是要她为了自己,就将李承乾抛下不管,那是没有可能的事。
“即使短期就让导引出效果的可能很小,也要拼尽全力地试一试。”秦英喝下了半盏茶汤,渐渐地觉出了李淳风煮的茶有些苦涩味道。
他看秦英执迷不悟的模样,长叹息道:“没有必要为了太子殿下而付出一切,他只是你患者中的一个。”
秦英恍然想起上辈子,自己死的时候还不曾治好李承乾的消渴,眼角的泪毫无预兆地滑落,滴在了衣襟处留下暗痕。她听到自己的声音不带感情地道:“他是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
李淳风是拿她没有办法了。见自己劝不动她,他摊开了双手露出一段洁白中衣袖子,道:“果然每次都和你是谈不拢的。我言尽于此,你自求多福。若是踏上了远去的旅程,有了危险就吹这个哨子。”说着从怀中取了一个锦囊给她。
秦英没有拒绝,接过了以后隔着锦缎捏了片刻,发现它质地极为坚硬。
他看小师妹露出不解的神色,便自己开口道:“驱使西境狼群用的,乃狼牙所做。人有时比动物要可怕。用动物来防御人的阴谋算计,可是件以毒攻毒的事。”
她经过他的点拨提醒,预感自己出使新罗八九是定下来的了。无论太子的病情怎么样,陛下都会将她放逐出长安。
听出李淳风的隐约预示之意,秦英低头做礼道:“……却之不恭了。”
李淳风垂下闪烁的眼。他终究是没有告诉秦英,她出使的路上前途波折。身为预知未来者,他不能因一时心软就泄露天机。送秦英那个关键时刻能救命的哨子,已经是他能做出的最大让步了。
若不是秦英是自己唯一的小师妹,若不是秦英在翰林院与簪花娘子交好。李淳风绝对不会多管闲事地来找一趟她,甚至教她如何免祸。
反正他能为她做的已经做了,至于实际结果如何,他没有能力去顾虑了。
接下来的五天里,秦英早上就去东宫丽正殿了。为李承乾诊脉开方的太医署医正,还有尚药局司医,都熟悉了这个来自药藏局的秦侍医。
前些日子,陈药藏郎向陛下呈书,请三大医署联合为太子问疾,在陛下允准以后,太医署和尚药局就各派了三名医官,协助药藏局做事了。
上午三大医署的人都汇聚于东宫,其情景竟要比太医署的院子热闹。(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