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阿斗和伙伴们在明熙书院,进行全封闭的修心、习文、学道,已经一个多月。零点看书对只有8、9岁天生好动贪玩的孩子来,已属不易,对荆州主要官员的家属来也是个考验,毕竟每个父母都心疼自己的骨肉。
但大家都明白,生逢乱世,必须面对现实,没有一身本事,怎能在乱世当中生存繁衍安身立命。何况孩子是跟着大汉皇叔、左将军、主公的儿子,未来的接班人陪读,前途无量啊。主公是真龙天子,百年之后阿斗就位居九五,从无猜的伙伴们只要紧紧跟着阿斗同学,吃香的喝辣的,闯荡天下、建功立业、封侯拜相、封妻荫子、光宗耀祖统统不在话下。展望未来,前途是无比的光明,前景值得的憧憬。
在阿斗后世的记忆里,西汉、东汉的教育在古代里还是比较发达的。三国时代英雄辈出、将星闪耀、高士如云,与官学、发达的私学即乡村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发达的教育体现导致了大量人才的井喷。名满天下的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冢虎司马懿、幼麟陆逊、冰镜司马镜就是私学培养出来的尖大才、不世高人。
西汉汉武帝开始“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汉平帝“立官稷及学官,郡国日学,县、道、邑、侯国日校。校、学置经师一人。”东汉光武帝更加重视教育,呈现了“四海之内,学校如林,庠序盈门”的情景,盛况空前。后世的“学校”名称就是源自汉朝。
东汉末年,由于外戚宦官轮流把持朝政,政治**,卖官爵粥,严重堵塞了通经入仕的阶梯,导致官学凋零,但是反过来促进了私学的进一步发展。三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的最大特征就是,皇权或者王权与世家大族的互相依赖、互相利用、互相牵制。世家大族出身的儒者和官僚大力举办私学,培养家族人才和学生,培植私人势力,形成恩师门生体系。私学成为世家大族联结政权、宗族、乡里的强大纽带。天下大乱,官学废弛,私学在广大的乡村大行其道。弘农杨氏、汝南袁氏、颖川荀氏、下邳林氏等,都以世传家学、授徒讲学,成为名门望族。
不过,由于教育的重放在经学上,一部分学生变成了夸夸其谈,只会谈经论道的腐儒。
阿斗深感三国之间的争夺,实力的消长,其实就是人才的争夺。决定大办教育,并且想好了具体的方案。
这天晚上,经过慎重考虑,他去拜会了诸葛亮。
“学生首先感谢先生的悉心教诲,斗儿毕生感激,将发奋努力,必不辜负先生的栽培,早日中兴汉室。然,学生有一想法,供先生斟酌,可否。”阿斗深深一拜,笑嘻嘻道。
“斗儿,无须多礼,汝有此心意,吾十分欣慰。有何想法,快。”诸葛亮无比亲切的笑道。
阿斗忧心忡忡叹道:“今曹操雄霸北方,掩有青兖豫徐司雍凉并幽冀,及荆州北部、西域,天下三分有二,人口众多,地大物博,财力雄厚。麾下猛将如云,谋士似雨,兵精粮足。孙权雄据江东,已历三世,国富民强。唯吾方只占荆州七郡,地人希,势单力薄。且荆州为百战之地,实乃夹在曹孙北虎南狼之间之肥肉。此乃,所谓我为鱼肉人为刀俎,迟早成为他人口中之美食。吾父如今被刘璋困于葭萌关,进退两难。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如之奈何!”心中暗笑,不心把诸葛亮在以后的《出师表》里的话剽窃了。
“斗儿果然进步神速,刚刚入学月余,学业精进如斯,讲解高深精妙,实惊天地泣鬼神,所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真乃神人也。主公幸甚,大汉幸甚!”诸葛亮以手加额叹道。年纪就有如此见识,不是神仙下凡,又是什么呢。
“先生过奖,吾师才是天下经天纬地之大才,学生能拜先生为师,是阿斗八辈子修来的福分!”阿斗与诸葛亮互相吹捧起来。
“然,斗儿不必忧心,曹操虽然强大,但是赤壁惨败之后,他心有余悸,始终忌惮孙刘联盟,况且孙刘是姻亲,他肯定不敢轻举妄动。孙权乃一代雄主,必懂唇亡齿寒之理,不必多虑。我主有庞统法正相助,假以时日,必取西川。”诸葛亮双目炯炯有神,胸有成竹道。
阿斗心里暗笑,亏您老还如此深信孙权这个阴险人。这个贪婪成性的阴绝,马上就要亲手终结他亲手建立的联盟了,您的信心难道来自您的哥哥诸葛瑾吗?庞统先生也快要完了。
“先生,那是后话,容后再议。这几天,我辗转反侧想了几天,即使斗儿和伙伴们都能成了经天纬地之才,终究感到人单力薄。正如先生一样,事必亲躬,手下没有几个能帮得上忙的。今天下诸侯之争,实人才之争也。”阿斗笑道。
“斗儿有何高见!”诸葛亮的心动了。斗儿不幸言中了他的心事,尽管自己信心满满,但是手下大才稀少,以致越来越感觉力不从心。
“昔武帝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平帝立官稷及学官,郡国日学,县、道、邑、侯国日校。校、学置经师一人。光武四海之内,学校如林,庠序盈门。大汉之所以延祚四百余年,皆因国家官学兴盛,人才辈出之故。自桓灵以来,宦官外戚横行,官学衰落,私学为盛。培养之人才、部曲成为世家大族拥兵自重、牟取私力之工具,导致天下大乱。先生以为如何?”阿斗言出惊人,真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他深知,诸葛亮一生唯谨慎,只有如此,方动其心。
“斗儿有何良策?快快道来”果然诸葛亮急切。
“今天下战乱,为今之计,只有大办官学,限制私学,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根本问题。这样官学培养出来的人才,文人就成为国家行政的官吏支柱,武人就成为国家军队的精英栋梁。世家大族就再也不能与政权讨价还价,胡作非为了。不拒众流,方为江河。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如此,方能广纳天下英才而用之。拥有一支只忠于大汉,所向无敌的强大队伍,将指日可待!”阿斗慷慨激昂道。
诸葛亮闭上了双目,陷入了沉思。阿斗真乃神童也,见识如此惊世骇俗,奇思妙想世属罕见。转世北斗星果然不虚。
“亮深以为然!主公真乃千古神人也!”诸葛亮作揖行礼道。
“先生折煞学生了!”阿斗赶紧还礼。
“然,官学所需钱粮经费何来?”诸葛亮忧虑道。
“吾自有妙计!先生勿忧!”阿斗笑道。
师徒俩一直商量到深夜。
第二天,荆州城贴出告示:一、左将军府决定兴办官学,荆州成立明熙书院太学,设博士,学制一年,新录取各级官吏必须是太学出来的学生,而且要经过府试,也就是左将军亲自或者委托其他官员,进行府试合格方可通过。二、南郡、零陵、武陵、桂阳、长沙各郡成立明熙书院中学,设学官,学制两年。三、各县设明熙书院学,设教授,学制三年。食宿服装全部免费,全封闭全日制,世家大族和平民子弟皆可报名。如捐献五百石或者一千两银子,或者50人劳役的,经考核合格后优先录取。四、得入太学者,可成为左将军公子伴读,毕业后颁发左将军府盖章,刘公子亲笔签字的毕业证书,视才能高低安排到各级府衙任职。五、优秀的低级学生,可以提前跳到高级学校就读。差的高级学生降到低级重修。六、各地私学经考核合格后,可以整体加盟,官府任命学长为学官。
告示一出,荆州七郡彻底炸锅。不少有眼光的官员和荆州大族家主、大商贾,看出了明溪书院的门道,不想错过发展壮大的良机。都纷纷托人情、找门路、找关系,或者宴请,或者捐钱,或者主动送劳役帮助府衙修桥铺路兴修水利,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不一而足。总之,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削尖脑袋想把子侄外甥亲戚,送进明熙书院读书。一时间,荆州府衙、官员、家属门庭若市,酒肆茶楼、工地热闹非凡。这情景,跟阿斗在后世里看到的一模一样,只是物是人非的区别罢了。几天时间,荆州府衙就收到了大量的钱财,行进中的劳役也得到解决。
诸葛先生深觉民心可嘉,民力可用,信心倍增,经过与马良等幕僚商议,征求了阿斗的意见,请示孙夫人首肯,拟出了明熙书院的办学大纲和招生简章。阿斗更是得意洋洋,想不到,他把后世的办法拿来用,还真的有用。办学是个好办法,通过学生与家长纽带的关系,就可以把荆州的人财物等资源全部统揽整合,对迅速壮大荆州的整体实力非常有效。
那天晚上,阿斗详细对诸葛亮出了,自己办官学的想法和计划。对目前报名近二千名孩子,要多方面的层层考察,符合办学大纲和招生简章要求的正式录取进明熙书院各级学校。学校分重班、普通班、预备班。对家长的考察,最重要的一条是,政治上要可靠,是否忠于大汉,特别是对刘备的态度;第二,是否遵纪守法,热心公益事业等;第三,对学生的考察,重看孩子的天资、体格,优秀的进重班重培养,次之进普通班,剩下的进预备班经过培训后,合格的可以升普通班;第四,实行优胜劣汰、可升可降的考核办法。就是,重班学员学习和纪律不好的,经考核后,降到普通班,普通班可以晋升重班,以此类推,形成良性竞争的机制;第五,统一教材,实用至上,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学教材以《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百家姓》、《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等为主。中学以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即《诗经》、《易经》、《尚书》、《礼记》、《春秋左传》,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著作经典,《商君书》,《盐铁论》,《吕氏春秋》,《文解字》,《史记》等经世济民的著作为主;进太学后,根据学生特特长爱好等,实现分专业授课,分谋略、军事、农业、文书、财务、行政、商务、天文、地理、计数等专业班,由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大师、大将亲自授课;第六,统一服装,统一校训,统一校歌。以天蓝色短衣长裤劲装作为校服,“精诚团结,奋发向上,扫灭反贼,光复大汉”为校训《大汉少年壮志行》为校歌。
同时,建立明熙书院的管理机构,经过大家商议公推刘备为院长,诸葛亮为副院长,马良主管日常管理,向朗、黄月英等为博士,马谡负责后勤保障,向宠负责安全护卫。各郡学、县学各有安排,广招英才,高薪聘请荆襄名士任教,特请黄月英之父黄承彦老先生担任总顾问,一时应者如云。各级学校的官员比当地行政长官只低半阶,俸禄相差无几。各地私学见有利可图,有官可当,纷纷请求加入。
由于破除了只有世家大族、官员子女,才能进明熙书院读书的陈规陋习和门阀制度,明熙书院得到了当地民众的交口称赞和一致好评。在荆州上下的鼎力支持下,明熙书院办得风生水起,红红火火,名声远
(各位看官:码字不容易,请多鼓励,求击,求收藏,求推荐,求打赏,各种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