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说驱逐舰和潜艇?驱逐舰不用说了,未来主要就是防空和反潜。而潜艇方面有邓尼茨在,潜艇方面交给未来的邓尼茨就可以了,现在也不用王储担心。唯有巡洋舰这种东西需要自己考虑一下。
因为巡洋舰的这个概念涵盖的范围太广了!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例,排水量000多吨的林仙级轻巡洋舰可以称之为巡洋舰。德国人装备了175MM火炮的战舰也可以称之为巡洋舰。而挪威海海战中拼死拖住托马斯的美因茨级战舰也可以称之为巡洋舰!而美国人在大量建造主力舰的时候,居然也在建造装备了10寸火炮的巡洋舰……。于是,这事就麻烦了!
于是,现在问题来了,巡洋舰的吨位居然从4000吨一直扩展到1.4万吨上下了!这跨度有点大啊!如果想想未来历史中某些BT产物,比如说日本人的超甲巡和美国人的阿拉斯加级超大型巡洋舰,这个巡洋舰的称谓跨度可是好比从京巴到藏獒啊!
关于巡洋舰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成是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的事情!前无畏时代的装甲巡洋舰和防护巡洋舰暂且不说,也不提所谓的一等、二等和三等巡洋舰。就拿无畏时代后造的轻巡洋舰来说吧。
英国人很早就开始建造拥有6寸火炮和到寸装甲带的轻巡洋舰。这些轻巡洋舰的主要任务就是对付驱逐舰以及德国人最早的装备105MM火炮的轻巡洋舰。而随后,德国海军很快就把轻巡洋舰的火炮也提高到6寸级别,同时也增强了防护,于是乎,在保证航速、6寸火炮以及一定程度的装甲带之后,轻巡洋舰的吨位普遍到了5000吨上下!
然而这个位面德国海军为了压制装备了6寸火炮的英国轻巡洋舰,于是开始建造中轴布置主炮,并且装备了175MM炮塔炮的轻巡洋舰,毫无意外,这种级别的轻巡洋舰吨位直接逼近到7000吨!然而英国人实际上也在准备继续扩大轻巡洋舰的吨位和武备。无论是这个位面还是历史上都是这样,但是可惜的是,因为英国主力舰损失太大了,所以大量的资源和人力被转到了主力舰建造上。于是这些轻巡洋舰并没有完工。
而历史上,英国人装备的第一款拥有6寸以上火炮的巡洋舰就是著名的霍金斯级巡洋舰。这级轻巡洋舰是1916年开工,从1919年开始服役,这级轻巡洋舰的标准排水量高达9500吨!装备了7门7.5寸火炮。输出功率7万马力,最大航速1节,在14节的航速下有5400海里的航程。
然而在英国没有能力装备这一级轻巡洋舰,并不代表别的国家没有能力!比如说这个位面的美国就已经在建造超过6寸火炮的巡洋舰了。这就是现在已经服役的奥马哈级巡洋舰!没错,就是奥马哈,本来在历史上这一级巡洋舰是美国人第一款轻巡洋舰的。但是在这个位面,成了一款更接近于重巡洋舰的存在!而随着对重装甲、大航程以及高续航力的要求,这一级战舰的吨位已经直逼万吨了!
好吧,这其中有德国的锅。德国人是为了压制英国人的轻巡洋舰才搞出这种使用175MM火炮的巡洋舰的。而实战中,这种巡洋舰的表现也确实不错。而本着敌人有,我们也要有的原则,英国人准备高而缺钱。美国人不缺钱自然就开始大搞!第一批就上马7艘!
然而因为所处的环境以及定位不同,德国人可以这样搞,但是美国人这样搞可能就不划算了!首先,必须明白的一点就是轻巡洋舰的作用是反雷击和侦察。排水量5000吨的轻巡洋舰实际上性价比非常高,造价一般,数量管够,而且足够对付驱逐舰的一般4寸级别的火炮,同时航速也够快。
然而德国搞得175MM火炮巡洋舰就只有一个任务,那就是对付对方的5000吨级轻巡洋舰,实际上,175MM火炮对付驱逐舰并不好用,原因很简单,175MM火炮就不是单纯依靠人力就能迅速状态的了,所以,你必须配置沉重复杂的伺服设备,也就是将火炮炮塔化,而这一切都以为这较高的吨位和造价。对付驱逐舰的时候,6寸炮的表现其实足够了。于是,德国这款175MM火炮轻巡洋舰的任务过于单一。
然而德国人依然搞了。原因很简单,虽然吨位上升,但是总体来说因为德国主要是在近海作战,所以不用考虑续航力。这就能省不少吨位了,而且又因为英国轻巡洋舰没有6寸以上火炮,而且火炮炮弹很少有专门的穿甲弹,所以,德国175MM巡洋舰只要能防御6寸半穿甲弹就够了,于是乎,在削弱了装甲和航程之后,德国人用7000吨就可以拿下。成本上升不算高。
但是对于英国人和美国人就不一样了,无论是殖民地遍及全球的英国,还是需要在遥远的西太平洋作战的美国,他们都需要战舰拥有一个大航程!而要是再考虑长时间执行任务的人员居住问题,英美两国轻巡洋舰吨位肯定要上升啊!
而英国人的霍金斯级巡洋舰是要对付德国人的175MM火炮轻巡洋舰的,所以防御力肯定不能过低,这就要求需要增加装甲。而美国人也要考虑未来对付日本同级别的轻巡洋舰,于是也要增加装甲,在增加装甲和航程的要求下,美英两国所谓的7.5寸炮巡洋舰的吨位接近万吨就很正常了。可以说,德国公海舰队的行为导致了某种程度的恶性竞争!
当然,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德国人也会受到影响,原因很简单,在获得了英国在非洲的大量殖民地之后,德国海军也开始步入远洋!在未来也需要面对其它国家的同级别巡洋舰,装甲和航程也必须增加,于是乎,毫无例外,所有性能上的要求就必须转化成吨位和造价上的上涨……。这本来是一个权宜之计,然而在各种恶性竞争的情况下,大家想刹车都刹不住了!
第二更奉上~~~!求订阅求打赏~~~!(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