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崇祯看了罗刹国书,龙心大悦,命王承恩在殿中宣读。王承恩接了国书,朗声念道:
“天命俄罗斯帝国之王米哈伊尔·费奥多洛维奇·罗曼诺夫,致最伟大及不可战胜之明朝君王陛下:
呈上此信之人乃是本王忠诚善良、坚贞勇敢的爱女安娜公主,随行之人有我国勇猛的将军伊万与富有的骑士尤里。他们三人得本王之允许而前往贵国各地旅行。彼之能作此难事,在于完全相信陛下之宽宏与仁慈,认为在经历若干危险后,必能获得陛下之宽大接待,何况此行于贵国无任何损害,且有利于贵国人民。
本王认为,你我皆为大国,且互为接壤,若能互通有无,吾国与尔国必能以此受益,两国臣民亦能获利于此。
本王希望陛下能同意以上此点,且开放两国贸易之禁。则陛下所实行至尊仁慈国君之事,吾国与尔国臣民将永不能忘陛下之功业,并力图报答陛下也。
愿上天保佑陛下!
米哈伊尔·费奥多洛维奇·罗曼诺夫。
耶稣诞生后一千九百三十七年。”
待王承恩念完,安娜公主又从安德烈手中接过一张礼单说道:“父皇还有些礼物要献给尊敬的国王陛下,这是礼单,请陛下过目。”(安德烈翻译,下同。)
王承恩接了递给崇祯,上面写着:豹皮三十张、獭皮六十张、裘皮四十二张、其它杂色皮毛二百张、鹿角十八对、水晶杯五十支、青铜盔甲六十副、隧发火枪八十支、精钢剑二十把、法兰西香水六十瓶、珊瑚手串七十条、宝石项链六十八条、水晶眼镜一百二十副……
崇祯略略看了一眼便将礼单放在了一边,微笑着说道:“三位一路车马劳顿,这几日在四夷馆住的可还适意?衣食住行可有不便之处?”
安娜公主答道:“明朝国王宽宏仁慈,四夷馆也服侍的很周到,我们非常满意。”
崇祯点头道:“若是如此,几位便请在我大明多住些日子。昔日朕父皇登基之时,贵国曾派使者前来朝贺。如今朕在位,贵国君主又派尔等前来递交国书,这中断了数十载的情意又在朕手中续上了,朕很欢喜!”
安娜公主回道:“父皇若是得知我在贵国所受的礼遇,一定也非常高兴。”
崇祯又道:“我朝太祖皇帝是在蒙古鞑靼手中夺回汉室江山,尔罗刹亦是力挫蒙古汗国而开国。两国曾是同仇敌忾,殊途同归。今日在此聚首,原是天意,朕相信罗刹君主的文治武功一定也是非凡的。”
伊万将军得意地说道:“我国哥萨克骑兵举世无双!蒙古铁骑纵横东西,席卷天下,唯我哥萨克能将其败之!”
他哪知道,在别人的地盘炫耀武力,已然犯了大忌。殿中群臣看着崇祯阴晴不定的脸色,心中有些不安,恐今日这喜庆的场面不好收场。崇祯倒是不恼,似笑非笑地说道:“朕的军队也倒不弱。依将军看来,哥萨克与我大明若是两军对垒,谁的胜算更大些?”
伊万完全没意识到崇祯话中含义,说道:“这倒不好说。敝人听说明朝如今内忧外患,东西两面都有大兵压境,兴许投不出兵力来与罗刹交战。”
崇祯格格一笑,说道:“很好!为恭迎几位使者,恰巧今日预备了阅军大典。请诸位随朕去瞧瞧吧!”
崇祯一声高喝:“张国柱!”
张国柱重盔顶甲,脚下马刺踩得金砖地叽叮作响,径自走到御座之前,单膝跪地道:“末将在!”
崇祯正色道:“午门外阅军,即刻出发!”
张国柱一声大吼:“末将领旨!”立时便往门外大步走去。
崇祯又道:“文武百官随行观礼!”
安娜公主一行便随着众人出了殿往午门行去。此时已是日上三竿,虽是四月天气,日头已经开始展示威力了,紫禁城内又不得种树,直将众人热得汗流浃背。
待到了午门外的观礼台,万里晴空上一轮炎炎骄阳晒得大地一片腊白,早上才洒过水的黄土号场已是干得龟裂,焦热的细土一串串蒸汽似的微微窜起,似乎一晃火折子就能燃烧起来。
张国柱率领的一万御林军早已作好迎候准备,这都是军中精中选精选的猛壮勇士,个个虎背熊腰,刀剑齐备,依着张国柱预先曲划,分成三个方队挺立在火辣辣的热地里。操演场四周九十五面龙旗还有各色杂旗,分青红皂白按东南北西方位站定。方才说大话的伊万将军,何曾见过如此森严肃杀的军威,直看得得心旌摇动。
皇帝大驾尚未未到来,罗刹使团与文武百官站在临时搭建的观礼台上等候,虽有棚顶遮荫,还是汗透重衣,太阳底下的士兵身着重甲,其襖热程度可想而知。
忽的传来阵阵嘭嘭闷响,地面也跟着颤动起来。众人正在心惊,远处传来一声高呼:“御驾到!”
抬眼望去,头锣、腰锣、伞扇、令旗、令箭、清道旗、飞虎旗、十八般兵器、马道马伞、金瓜钺斧、朝天凳、顶马、提炉、御林军、锦衣卫,一对一对的过完,才见一架巨大无朋的辂车缓缓开来。巨辂由两头大象拉着,象背上铺着明黄的鞍垫,垫上有两名衣着华丽的驯象官。大象在驯象官的导引下缓缓迈着步子,将地面震得嘭嘭作响。而巨辂上所坐的就是大明天子——崇祯皇帝了。罗刹使团此时已是目眩神迷,呆立当场,说不出一句话来。
待辂车行至张国柱所部阵前,夸的一声巨响,一万将士尽数单膝跪下。猛的又是一声巨响,“皇帝万岁,万万岁!”军士们雷轰价齐声吼道,真个声震山河。观礼台上文武百官也跟着推金山倒玉柱,伏地高呼:“吾皇万岁!”安娜公主一行跟着也战战兢兢地跪倒在地,不敢多言。待崇祯下了辂车,由太监搀着上了观礼台,淡淡说了声“平身!”文臣武将这才站了起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