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几天功夫,刘朗游西湖留下的两首诗词就传遍了临安城,并迅速向南宋的各路各府传扬。大街巷,时常看到文人墨客赞叹之余,聊发“直把杭州作汴州”的感慨。深闺内院却被两只大雁的故事感动了,多少怀春少女,深宫怨妇,怅惘于“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今年正是大比之年,天下学子云集临安,各种集会层出不穷,刘朗的诗词也逐渐成为主要话题,刘朗的身世也被消息灵通人士传扬开来。当人们知道刘朗是忠烈后代,时候更是历尽磨难,也就明白他那么年轻,为什么会有“生子当如孙仲谋”和“直把杭州作汴州”的感慨了。各种传言推波助澜,无形中把他的声望又推上了一个高峰。
有很多学子慕名前来拜访,刚开始,刘朗还热情接待,次数多了也就不堪其扰,还不好回绝。于是,只好装病不出,谢绝访客。当然虞允文、张达、方恩全几人,早已把这里当自家了,就是真病了,也挡不住他们的驾,时不时要被他们赶过来蹭饭。
刘朗的声名也传进了高楼大院里面,这时代的几个超级大神,也在谈论近来街坊的传言。
大奸臣秦桧走进内室,正看到王夫人拿着一张纸,不停叹息。忙疑惑的问:“夫人,怎么啦?”
“相公回来啦?你看这首词,还有那个流传的故事,太让人感动了。”
秦桧接过一看,正是刘朗的《雁邱词》,粗粗看了一下,就放在旁边桌上,“这个刘朗是何许人?最近声名鹊起,才华是不错,不知道品行如何?”
王夫人把近来外面的传言告诉了秦桧,犹豫了下,又把他和秦贵合伙做生意的事提了一下。秦贵不愧善于逢迎,很得秦桧夫妇欢心,特别是王夫人,简直比亲生儿子还亲,秦贵也狠拍她的马屁,外面搞到什么好东西,就马上进献给她。这次,和刘朗合伙的事,他考虑到以后若有什么事,还得仰仗背后的大靠山,赶紧把刘朗送的宝珠转送给了王夫人,并了不少刘朗的好话。现在听到刘朗如此的才名,好感值更是高涨。
秦桧本来看了刘朗的“生子当如孙仲谋”和“直把杭州作汴州”,还以为又一个是迂腐的愤青,也就不打算关注他。如今听了王夫人的介绍,而且还和秦贵交好,态度顿时好转。“嗯,一个不错的年轻人,性格也不迂腐,交代秦贵可以和他多亲近亲近。再看看他的发展,有机会再提携一把,好为我所用。”
而此时另一个大佬,西府瓢把子张浚也在书房,和亲信大管家谈论刘朗。张浚是唐朝开元名相张九龄之弟,张九皋之后,南宋初期主战派的代表人物,长期掌管枢密院,都督诸路军马事宜。近来刘朗声名渐起,也有所耳闻,看过几首诗词,对《长相思》、《雁邱词》等词不以为然,但看到“生子当如孙仲谋”、“直把杭州作汴州”时,倍加欣赏。于是,也让管家出去打听了一些细节,管家此时仔细回禀了打听来的事情。
“原来是忠烈后代,难怪能写出如此感慨的词句。也亏了他年纪,历尽磨难。”张浚一声叹息,又问道:“他今科有没有参加大比?”
“没有参加,听他虽幼呈庭训,学得满腹文章,但由于那次大难,流落江湖,幸得高人所救,他又拜那高人学得一身武艺,才别师出山不久。”管家打听得很详细,对家主解释道。
“还是文武全才呀,又是忠烈后代,我大宋缺的就是这种人才,今后多关注关注,若是可用之人,老夫适当的时候向朝廷推荐。”张浚头,向管家交代了一番。
就在东西两府瓢把子闲谈的时候,南宋国家领导人高宗赵构正扑在一堆奏折里忙碌。赵构虽然性格弱些,偏安思想浓厚,但毕竟是南宋开国之君,能够稳定当时那么混乱的局面,才干还是有的,也还能勤于国事。
老太监郭恩捧着一碗莲子银耳羹,走进御座前,“陛下,稍事休息,进些莲子银耳羹。”
赵构闻言,伸了个懒腰,靠在御座上,接过碗,不经意的问道:“最近外面有没有什么有趣的事情?”
郭恩连忙答道:“陛下,有趣的事倒也没啥,最近城里出了个会写诗词的郎君,听诗词水准非常高,隐隐有大家风范。奴婢也带来了几张,陛下要不要看看?”
“哦,还有如此事?拿来,朕看看。”赵构接过刘朗的几首诗词,仔细看了看,“果然都是好诗词呀!我大宋又出现了大才子了!”
“恭喜陛下,我大宋人才济济呀!听这个郎君字也写得非常好,风格独树一帜。”
“好,好呀!是个人才,只是稍显锐气重了些,还需磨练磨练,才成大气。这个郎君是何许人?”
“郎君名叫刘朗,字永明,福建泉州人,听还是忠良之后,其父郑州通判刘振,靖康元年战死在郑州城头。”
“原来如此,也难怪他诗词里太过刚强。忠良之后,朕不会怠慢的,你注意一下,大比之后,朕会重用的。”
“陛下,刘朗这次没有参加科考。”
“这是为何?他既然有如此才华,不会还没有通过举试吧?”
郭恩把打听来的各种细节,仔细禀告了赵构。
“还有这般曲折,难为了他年纪,就吃了那般苦。”赵构提笔在屏风上记下刘朗的名字,“能文能武,忠良之后,我大宋的好儿郎呀!你对他多留心,适当的时候,朕会破格重用。”
外面众人的猜测品论,刘朗无从知晓,也不想知晓。他只想一心按自己的步骤,做自己想做的事。晚上还在一张大纸上,用炭笔绘制记忆中的全国地图,以及东南海区的岛屿。这东西对以后非常重要,万一要是忘记了就可惜了,得赶紧画出来存好。对了,世界海图也要画出来,以后若要出海,太重要了。
雪儿不敢打扰公子的思路,站在旁边欲言又止。刘朗又完成了一幅图,正好看见雪儿的窘态,问道:“怎么啦?”
雪儿连忙回答:“明天是元宵节了,门房传来消息,虞公子他们传信,明天一早要来接你去参加诗会。二管家来问,明天过节要不要准备些什么。”
“明天要去参加诗会,杨大郎秦管家他们又不在,就不要准备什么了,你们自己乐乐就好。哦,晚上咱们去看灯。”
第二天一大早,虞允文就和张达、方恩全就赶了过来,刘朗想找个理由睡懒觉的机会都没有了。整装一番,就和他们出门了。
今次元宵诗会,又正逢大比之年,京城学子云集,参加人数堪称历年之最,达到了近千人。其中不乏凑热闹的,期待一日成名的,或怀有某种目的的,如果不是主办方紧急设置限制条件,人数还会更多。最近风头正劲的当然是刘朗,众多学子都希望一睹庐山真面目,当然也有不服气,暗暗来较劲的。
这次诗会场地,初时准备在西湖画舫中举行,后鉴于人数太多,改到夕照山下临近湖滨的草地上。
刘朗一行人赶到的时候,已是人声鼎沸了。只见众多学子围着中间一块空地,席地而坐,中间地带有两列长桌,上面摆满了笔墨纸砚,估计是供写诗词用的,旁边摆了几套桌椅,坐了几个中年男女,应该是所谓的当世名家。听虞允文介绍,里面还有太学教辅,翰林学士,难怪会有这么多学子赶来,都想露个脸呀。
看来主办方还是很有经验的,把来人划了几个区域,形成一个个方阵,还专门在靠山边一角,划出了女士专区。这时代人不像千年后的人自有散漫,还是很守规矩的,没有发现东跑西奔的现象。
刘朗在中间区域看到了李清照在座,转头看向女士区,果然找到了神朱淑真。丫头正偷偷东张西望,似在找寻什么人。这么多人当面,刘朗也不好冒然过去打招呼,只好挤在人群里,和虞允文几人闲谈。
主办方一宣布诗会开始,顿时供稿者云集。所有诗词稿件转到坐在中间的几个中年男女那里评判,不成文的直接丢垃圾桶,尚可的挑出来,遇到出奇的作品,就几人互相传阅,一起评判,然后当众朗读。能够脱颖而出的作品,当然也有可取之处,也得到了一阵欢呼,那作者当然更是喜上眉梢了。
在刘朗听来,却都是些风花雪月之词,尽是靡靡之象。半天下来,也没有发现什么惊艳的作品,有些昏昏欲睡的感觉了。也难怪刘朗的品味高,他记忆中的都是千古名篇,这种高度,岂是凡夫俗子所能达到的。
刘朗坐在草地上想着心事,想到这一世童年的记忆,想到历史上对南宋士大夫评价,想到破碎的山河流离失所的百姓,四周的叫好声,显得那么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