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游又问道:老师把礼讲得这般要紧,可以讲得更详细吗?孔子:我曾想研究一下夏代的礼,所以特地跑到杞国考察,但因为年代久远,留下的文献太少,只得到了一种叫《夏时》的书。我又想研究一下殷代的礼,所以特地跑到宋国去考察,留下的文献也很少,只得到了一种叫《坤干》的书。我就根据这两种书谈谈吧。上古礼的产生,是从饮食开始的,那时的人们尚未发明陶器,他们把谷物、猪放在烧热的石头上焙烤,挖个坑当酒杯,双手捧起来喝,用土垒个土台就当作鼓,在他们看来,用自己的这种生活方式来表达对于鬼神的敬意,好像也是可以的。
这便有了最原始的祭礼。等到他们死的时候,他的家属就上到屋向北方高喊:喂,亲人某某你回来吧!招魂之后,就把生稻米含在死者口中,到了送葬的时候,又用草叶包着熟食作为祭品送他上路。就这样向天上招魂,在地下埋葬,**入之于地,灵魂升之于天。所以私人头都朝北,北面是阴;活人都面向南,南方是阳。现在实行的这些礼仪都是古代传下来的。
在上古先王之时,没有宫室一类建筑,冬天就住在土垒的洞穴里,夏天就住在用棍棒搭成的向鸟巢一样的住所里;那时候还不懂得熟食,生吃草木的果实和鸟兽的肉,喝鸟兽的血,连肉带毛都生吞;那时候还不知道麻丝可以织布作为衣服,就披上鸟羽兽皮当作衣服。后来圣人出世,才懂得火的种种作用,于是用模型铸造金属器皿,和合泥土烧制砖瓦,用来建造台榭宫室门窗;又用火来焙、来烧、来煮、来烤,酿造甜酒和醋浆。又利用丝麻,织成布帛,用来供养活人,料理死者,用来祭祀鬼神和上帝。凡此种种,也都是沿袭上古的做法。
因为重视上古老祖宗的见闻,所以在祭祀的时候,玄酒摆在室内,醴醆(lizhǎn)摆在门旁,粢醍(ziti)摆在堂上,澄酒摆在堂下,同时要陈列牺牲,备齐鼎俎,安排各种乐器,精心拟制飨神之辞和神佑之辞,用来迎接天神和祖宗的降临。通过祭祀中的种种礼仪,@∴@∴@∴@∴,m.⊕.co●m或者表示规范君臣的关系,或者表示加深父子的感情,或者表示和睦兄弟,或表示上下均可得到神的惠佑,或者表示夫妇各有自己应该处在的地位。这样的祭祀就叫承受上天的赐福。
拟定祝辞中的种种美称,设置玄酒来祭神,先将牺牲的血毛进献,再将生肉放在俎器上进献,再将半生不熟的排骨肉献上。主人主妇亲自准备蒲席,用粗布蒙上酒蹲,身穿祭服,献过甜酒和白酒,又献甜酒和白酒,献过烤肉,又献烤肝。国君和夫人向神交替进献,使祖先的灵魂感到快慰,这就叫子孙的精神和祖先的灵魂在冥冥之中相会。祭祀进行到献食时,就把方才献神的生肉、半生不熟的肉放在铜器镬(huo)里合煮,直到煮熟,然后区别犬猪牛羊的不同部位,放到该放的容器里,来招待来宾和自家兄弟。祝者的祝辞要表达主人对神的孝敬之意,神的保佑之辞也充溢着对子孙的爱护之心,这就叫大吉大利。这就是礼的大致情况。
孔子:真是可悲啊!我考察周代的礼,发现经过幽王和厉王的祸乱,已经被破坏得差不多了,就目前来,只有鲁国还算勉强达到要求。但是,鲁国举行的郊禘(di)之礼,也不合乎礼的规定,鲁是周公的封国,竟然也如此数典忘祖,明周礼真是衰败了。杞国国君郊天祭禹,宋国国君郊夭祭契,因为他们是天子的嫡系后裔,所以才可以奉行郊禘之礼。所以只有天子才可以祭祀田地,诸侯只能祭祀自己国土内的社稷神。
祝辞和嘏辞不敢改变他的传统格式,这就叫大福大祥。祝辞和嘏辞,本应当藏在宗庙,而今却藏在宗伯太祝和巫官史官的家,这是不合礼的。醆斝(zhǎnjiǎ)酒杯是天子用来献尸的酒器,而今竟然一般诸侯也用,这不合礼,这叫做越礼之君。冕弁是国君的礼服,兵革是国君的武备,而今却藏在大夫之家,这就叫威胁国君。大夫竟然也具备,祭器不用外借,声乐齐备,这不合礼,这叫混乱之国。
在国君那里任职叫做臣,在大夫家里任职叫做仆。臣仆如果遇到父母的丧事,或者是刚结过婚,至少应该一年不派差使。在居丧期间带孝上班,或是仍和家仆杂居一起,没上没下,也不合礼,这就叫做君臣共有国家。天子有土地可以封自己的子孙为诸侯,诸侯有国家可以封自己的子孙为大夫,大夫有采地可以养活自己的子孙。这就叫制度。所以天子到诸侯之国去,一定要下榻在诸侯的祖庙,但如果住进时无视礼簿上所记载诸侯国的忌讳,那就叫做天子违法乱纪。
诸侯如果卜筮由于探病吊丧而随便进入诸臣的家,那就叫君臣互相戏谑。所以,礼是国君治理国家最有力的工具,有了它才好区别嫌疑,明察幽隐,敬事鬼神,订立制度,赏罚得当。总而言之,有了礼才能治理好国家,维护君权。所以,国政如果不以礼作为准绳,就会导致君权动摇,君权动摇就会导致大臣背叛,臣偷窃。这时候尽管用严刑峻罚来挽救,但因为风俗凋敝,由此而引起法令无常,法令无常自然又引发礼仪乱套,礼仪乱套就让士人无法做事。刑罚严峻加上风俗败坏,老百姓就不会归心了。这叫做有疵病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