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曾在《何谓文化》一书中深入地探讨过城市文化,其中建筑便是最为醒目的城市符号,更是一种强制性的公共审美,直接影响民众对于一座城市的喜恶。随州虽是湖北最年轻的地级市,但对于公共审美这一块做得相当不错,几乎细致入微,就连垃圾桶的设计也显得很用心,很别致——这或许跟它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有关,处于长江与淮河交汇之地,乃是名副其实的汉襄咽喉,南北兼顾,博釆群优;同时又是炎帝神农故里,编钟古乐之乡,有着悠久的历史人文底蕴,兼具年轻人的朝气与老年人的厚重,焉能不别具一格?
李逍遥特意将闹钟设在了六整,一大清早就退了房,由于住处就在老火车站附近,没走多远就到了鹿鹤市场的公交车站,等了十来分钟,终于坐上了50路公交车。
李逍遥一直有一个环游世界的梦想,希望能够游遍天下大好河山,再加上写作需要,索性来了个走就走的旅行。
公交车抵达随县后,李逍遥迅速地下了车,径直朝炎帝神农故里风景区走了过去,随即在景区的售票窗口买了张票。
由于现在时间尚早,又是淡季,景区内并没有其他游客。李逍遥倒也乐得清净,沿着一条柏油路步行上山,山路不算崎岖,道路两旁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就好像两排绿色的屏障,颇有几分曲径通幽的意味。
李逍遥饶有兴致地欣赏着美景,偶尔会看到一两个当地的老人家,要么背着篓子,要么拄着拐杖,甚至还有结伴而行的,彼此搀扶着,给予对方最坚定的支持。
作为一枚悲催的单身狗,李逍遥感觉受到了一万伤害,秉持着“眼不见为净”的心态,暗中加快了速度,不多时便踏上了九拱桥。
中国历来有“崇九”的文化,《楚辞》中就有这样的表述:“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由于九是阳数的极数,但凡极尊之事物,都会跟九扯上关系,譬如九五之尊、九鼎、九卿等等。
这座九拱桥也不例外,桥身有九个拱门,上面雕刻着龙翔凤舞的纹饰,古朴浑厚,深藏若虚,不禁让李逍遥想起了《周易》中的一句话:“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九拱桥犹如一根纽带,横跨烈山湖两岸,连通寻根拜祖之路。远有青山环绕,千岩竞秀,近有碧波万顷,树影婆娑,湖光山色,风景这边独好!
李逍遥不疾不徐地走过大桥,抬眼便看见一道古朴大气的大门,亦即华夏始祖门,借鉴汉代早期门阙合一的形制,由一个主门和两个侧门组成,正面和背面分别刻有“华祖”、“农宗”四个鎏金大字。
李逍遥顿时肃然起敬,下意识地整了整衣衫,满怀虔诚之心,一步一步地走了过去,紧接着就看到了一座像火一样的建筑,便是遐迩闻名的“圣火台”了。
自从燧人氏钻木取火后,神农氏进一步修火之利,用火烹制食物,烧制陶器,炎帝也因此得名。关于这一,平民学者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做过如下表述:“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
李逍遥听过“圣火台中走一走,红红火火全都有”的法,便也尝试了一下,从圣火台的底座穿了过去,随即就来到了七步登天台,共七七四十九个台阶,分7节大台阶,每节大台阶又有七个台阶。七步登天台根据天上的北斗七星设计而成,从上到下依次为“日、月、金、木、水、火、土”,分别对应北斗七星的七个星君。
旋即,李逍遥看到了一座高大的盛世和谐鼎,鼎位于登天台和谒祖广场的连接处。采用青铜铸造,鼎上分别雕刻“盛世”和“和谐”,寓意时逢盛世,国运昌盛、和谐安定。
俄而,李逍遥走到了谒祖广场上,只见整个广场呈正方之形,占地面积1689平方米,数字也呈九的倍数,长宽都是117米,采用福建产上等花岗岩铺装,广场外围由圆形线路环绕,方圆结合的广场,正合“天圆地方”的理念。
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是八大功绩柱,全都用产自福建的优质花岗岩雕刻而成,高9.9米,直径1.6米,九九之数,暗含神农氏至高无上的地位。
最终,李逍遥来到了神往已久的神农大殿,殿前的1个台阶象征着十二个月份,大殿部写有“炎帝神农大殿”六个遒劲郁勃的金色隶草,供奉着的这尊坐像就是炎帝神农圣像他面容刚毅而慈祥,身躯强健而有力,一手捧着稻谷,一手握着灵芝,喻意着“幸福和健康”,也象征着始祖在开创农耕和医药方面的两在主要功绩。雕像背后的木质屏风,正面雕刻着有关炎帝神农的各种传,背面刻有炎帝神农的八大功绩,与整个圣像融为一体。
神农大殿部为长方形,刻有祥云浮雕,四周墙壁雕刻有与始祖炎帝神农丰功伟绩有关的时空转换。
唯灵浪漫主义诗人顾城在《一个人应该活得是自己并且干净》中写道:“生命是闪耀的此刻,不是过程,就像芳香不需要道路一样。”
时光,是一朵永不凋谢的花,在浩浩荡荡的命运长河中,静静地流转着永世芬芳。
翻开历史的尘埃,寻觅生命的春光,在英雄辈出、群星璀璨的华夏天空下,神农氏厥功至伟,如皓日当空,闪耀了无数个时刻。
世有炎黄,后有华夏。你是上古世纪的人皇,是农耕文明之滥觞,是神州大地的万王之王,威震寰宇,名垂千古,魂归故土,安享上下五千年的荣光。
李逍遥因有所感,即兴轻吟道:“生是华夏人,死为华夏魂。呕心开民智,殚精定人伦。百草传后世,五谷播乾坤。奇功在社稷,千古永流芬。”
“花姑娘,我们好像不熟吧?”
“李逍遥?”花非花轻轻地念着这个名字,神情变得有些古怪起来:“我怎么感觉这个名字很耳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