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外交条约,都是要通过国会投票同意的,拙劣模仿美国制度的中国也一样。
当条约签订之后,两国国内立刻都出现了一些反对意见。
美国人认为罗斯福的道歉,是对美国尊严的侮辱,罗斯福此举不适合做美国总统,国会出现弹劾案的同时,报纸上大加挞伐。
中国也开始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有的报纸告诉老百姓实情,美国总统只是以私人名义道歉,跟美国政府和人民半毛钱关系没有,这种道歉根本就没有任何意义,美国总统必须以总统的身份道歉,同时得到美国国会的认可,才算是美国政府进行了道歉。
这是实情,但却是负面的,很可能影响到两国恢复关系的大事。
这种论调一出现,杨潮立刻就行动了,立刻接受了报纸的采访,对罗斯福总统道歉一事给与了高度的赞扬,认为这是一个负责的政治家应有的态度,是为美国人民负责的表现。
接着杨潮公开表达了对中美建交的支持态度,认为美国毕竟是世界第一大经济大国,中国同样是一个经济大国,两国之间互相抵制,对国际经济恢复很不利,两国恢复关系,不仅是对两国人民负责的态度,也是对全世界负责的态度,这才是一个大国应有的责任感。
杨潮的高调唱的更高,都高到了全世界的层面,这是很符合中国人的世界观的,只是不知不觉开始引导中国人开始谈论世界责任感的问题,就不知道是不是杨潮有意为之了,毕竟所谓的世界责任,说穿了也是世界权力,权责一致。只要你能承担世界责任,你就是世界警察,世界霸主。
这个责任可不是谁想负就能负的,英国人为了‘为世界负责’杀了多少,美国人为了给世界负责,不惜高度参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种负责,就好像一个大老板虚伪的感叹自己每天一睁眼就要想着几十万人的吃喝拉撒,就好像一个奴隶一样,可说的委屈,心里指不定多得意呢。
杨潮的高调让中国舆论很快就吸引到了他这一边,没人注意那种是不是美国政府公开道歉的事情了,说白了,中国的舆论还是太容易操控了,老百姓也没有美国人那么明白。没有美国人那么执着,世界观也不一样,此时的中国人多数都觉得,人家总统都道歉了,意识中就觉得够了,毕竟在中国人的潜意识中,皇权思想还没有退去,皇帝就代表国家。很多人看待总统还是以皇帝的眼光来看的,因此美国总统道歉了。就好像美国皇帝道歉了一样。
罗斯福那边倒是遇到了一点小麻烦,毕竟美国舆论不是那么容易操控,代表各阶层利益的报纸多了去了,但强势不过那么几只,代表工业资本的,代表银行资本的。真正代表底层的民众的,虽然有,但是不多,更不是主流,纽约时报等等主流报纸的世界观。至少是中产阶层的,他们比较认可跟中国建交,既然罗斯福个人已经道歉了,中国人也接受了,那么就没必要在僵持,接受才是最明智的。
于是条约在美国国会中也以微弱优势通过,这才意味着中美完成了恢复外交关系,恢复了外交关系,就可以就其他关系进行谈判了。
其中的核心是经济关系,经济关系中的重心,又是贸易和投资,贸易的核心则是关税,因此很快两国就开始就双方关税问题进行谈判。
这是更为困难的一次谈判,困难程度远比恢复外交关系还要高,因为恢复外交关系虽然麻烦,可是双方政治势力都很清楚,恢复关系势在必行,可是经济关系,就是你多吃一口,我就少吃一口的问题,不争哪行?
对于中美两国火速恢复了外交关系,各国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小国影响不大,他们的态度也不重要,法国、德国影响也不大,影响最大的是英国,他们有一种酸溜溜的感觉,作为目前世界权力体系中的三驾马车中的老大,作为世界霸权的守擂擂主,看到亚洲和美洲的霸权国家接近,对英国来说不是什么好事。
老二和老三的接近,意味着老大以后就不好说话了,中美交恶,得利最大的是英国,因为他们可以从容的在中美之间周旋,尽情的发挥他们世界霸主的政治影响力,可是这两国现在直接交流了,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很多就可以绕开英国了。
不止是政治利益的丧失,经济损失可能更明显,更重大,别的不提,光是美国石油进入中国市场,就让英国控制中国石油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会让英国损失一项最大的收入来源,在大危机期间,向中国出口石油,已经是英国外贸中最大的一笔收入了,如果损失了这个贸易收入,英国马上就会进入贸易逆差状态。
对法国、德国来讲,他们顶多损失一些工业品市场,而且不会太大,毕竟美国工业品的价格比德法两国要高很多,只有汽车、农产品等领域,美国有绝对的价格优势,而两国在这两个产品上,都不占优势,德国汽车产业还没有发展,法国汽车业也不具备价格优势,出口中国的话,去除运费,价格比斯柯达在山东生产的汽车更高。
在投资领域,英国人肯定也是最大的损失者,作为第一个工业国家,英国早就发展到了向外投资的时代,而美国也拥有向外投资的实力,哪怕是经济危机期间,美国资本依然有能力向外输出,看他们在纳粹上台后,在德国的疯狂投资就知道了。说白了,经济危机缺的不是钱,而是投资的机会。
中美交恶的时候,美国人无法在中国投资,英国人可以,中国人无法在美国投资,英国可以,因此中美交恶的时候,英国游刃有余,在两国投资十分轻松惬意,现在两国沟通了,那么美国资本会涌入中国寻找机会,中国资本也会涌入美国寻找资本,那么英国在两国的投资恐怕会受到最大的冲击,毕竟上海和纽约,都是伦敦最大的竞争对手,这两地创造资本的能力已经不输给伦敦了。
同样的道理,法德两国对外投资的动力不足,法国人还有大量殖民地可以投资,作为一个资本输出比不上英国的欧洲国家,他们的殖民地足够消耗他们的剩余资本了,而德国一战之后就始终处在一种缺乏资本的状态,有钱恨不能都砸在自己国土上,哪里有闲钱投资国外呢,所以他们没有投资的强烈动机。
外交领域同样如此,中美交恶的时候,两国在世界外交问题上相互拆台,这让美国无法安心的渗透欧洲,让英国在欧洲维持了强大的话语权,同时在世界其他地方也保持了强大的影响力,但现在中国沟通,恐怕美国在欧洲的话语权会大大加强,如果中美两国合作,甚至会让英国对欧洲大陆的影响力大大降低,同时失去了掣肘之后,中国在东亚的地位没有挑战者,肯定会向亚洲其他方向扩展,美国则肯定稳定中北美洲的影响力之外,会在拉丁美洲大力排挤英国的影响力。
中美合作,将不是对国际秩序负责,而是加大了对英国霸权的挑战。
于是在两国恢复关系后,英国分别派遣两个大型外交代表团,分别访问两国。
此时杨潮接待了他们。
因为杨潮终于回到国内,他是来回国赴任的,因为他是中国总理。
中国政权交接是定在除夕夜,除夕夜是农历月1日。
杨潮参加米青的新年晚宴,宣布接受总理职务,在全世界都引起了热烈争论。
因为他并没有放弃沙皇政权的总理职务,这意味着他将身兼两国总理。
“当然,我不会放弃对俄罗斯帝国的责任,在目前这种情况下,推卸责任是不道德的。”
杨潮对参加晚宴的各国政要和知名记者表示道。
这个影响太大了。
西方报纸很快就进行了各种解读,西方不缺少身兼多个总理职务的政治家,比如俾斯麦就曾经是普鲁士和德意志帝国的双料总理,可是当时的德意志是一个主权国家,普鲁士跟巴伐利亚王国等邦国都是德意志帝国的加盟国罢了。
那么是不是说俄罗斯帝国成了中国邦国的身份?这是不是中国吞并俄罗斯帝国的前奏,不止一个国家,一个声音在这样分析,美国对中国的不友好报纸大肆讥讽,西方只有报纸也充满了讽刺,苏俄报纸更是提出抗议。
可是这一切都影响不到中国报纸,他们甚至翻出了当年苏秦佩戴六国相印这样的故事来论证,吞并西伯利亚,中国人很热衷。
因此中国舆论界不但不批评杨潮,不讽刺杨潮的行为,反而处处在替杨潮辩解,在替杨潮说话。
一时间杨潮的威望不但没有受到打击,甚至又上升了不少,报纸上称呼杨潮的名称,都改变了,以前称他前总统,称他杨先生,现在开始称呼杨总理,而且还加了一个“大”字,称为杨大总理。
这个时代,流行给职务前加个‘大’字表示尊重,大将军,大元帅,大总统等等,但是总理却从来没有获得‘大’字的荣誉,现在杨潮取得了,不知道会不会形成传统,中国总统是大总统,总理也是大总理?
一切看起来都向着正常方向发展,可是谁都想不到,一股暗流已经开始慢慢涌现,一场针对杨潮的政治攻击蓄谋已久。(未完待续。)(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