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训没有输,因为这一次米青、李富安合力,杨潮在背后推波助澜,几乎是三人合力,最后一还让他抢到了40%的票,其实别说他得票有40%,即便他惨败,得票不到10%,那他也赢了。
因为他向世人证明,他可以站在杨潮的对立面,跟杨潮直接过招了,他的对手不再是米青,不再是李富安这样的政客,而是杨潮这样的顶级政治巨头。
有时候,你的对手,证明了你的身价,你的对手,确定了你的地位。
经此一战,潘训成为一个可以跟杨潮直接过招的人,那么所有跟杨潮不对付,所有被杨潮这些年来压制的政治势力,就会在他身边聚拢,形成一股新的政治力量,他赢了,赢的不是选举,而是给自己赢了一面旗帜,这面旗帜会为他凝聚起一股非常可观的力量。
选举结束后,杨潮没有急着走,他打算多待几天。
西伯利亚那里不用急,即便使用了毒气,没有一鼓作气打下伊尔库茨克后,苏俄就无法推进了,当然沙皇军队也无法推进,战事大概陷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那种僵持状态,一战时候英法德等国不也毒气扔的到处都是,该僵持还得僵持。
说到底还是双方势均力敌,哪怕到了二战,纳粹遇上苏军最后还不是给拉到了持久战的状态,现在苏军人数虽多,但是指挥比较僵化,而且武器占据劣势,加上进攻线太长,实际上前线交锋的时候,沙皇军往往兵力上劣势也不明显了,所以谁都无法短期内吃下谁。只能进入僵局。
苏军什么打算杨潮不知道,他们目前已经放弃了盲目的攻势,而是在安加拉港一带进行固守。沙皇军这边的打算,杨潮却十分清楚,隆美尔等军官建议,拖延到西伯利亚下第一场雪之后在进行反击。就好像拿破仑当年在俄国的遭遇一样,西伯利亚对苏军来说也很困难,一旦下雪,他们的后勤补给就会陷入困境,到时候就是反击的时候了,目前最重要的是为冬季作战做主吧,储备物资和进行必要的训练。
所有人都认为,时间是站在沙皇一边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沙皇这边士兵的训练越来越正规,对优势武器的运用更得心应手,各兵种的配合也更顺畅,而苏军那边,随着伤亡,他们的老兵反而在损耗,新兵作战素质越来越低,高级军官变动频繁。军心士气也受到影响,所以杨潮也同意他们把战争拖到冬季的计划。
所以杨潮就留在中国。留在上海处理一些事情,毕竟他身负危机应急大臣的职务,长期在国外也太不像话了。
经过一年多的经营,失业问题已经不算什么大问题了,真正失业的城市工人,不是被国家复兴开发公署给吸纳了。就是在慢慢恢复生产的企业中重新找到了工作。
经济在恢复,尽管很缓慢,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兆头。
之所以有这个成绩,跟国家已经增加的那00亿赤字不无关系,罗斯福新政中总共也不过增加了50亿美元的赤字。然后美国人就开始担心通货膨胀,转入紧缩状态。
罗斯福还很没有节操的宣布了美元贬值59%,宣布美元价格为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1美元含金量只有0.7克,而1两现在是金元,等于克黄金,1中国两名义价格相当于.459美元,但这只是美元的名义价,因为美国禁止了黄金出口,事实上,美元的实际价格还要更低一些,欧洲市场上美元兑换中国两甚至达到了美元兑换1两的价格。
因此米青这00亿两几乎快有1000亿美元了。
这00亿两,主要用来维持5000万国家雇员的工资,日薪一两,每日就是5000万两,一年一百多亿,另外还要采购各种设备,很显然最后政府的赤字绝不会仅仅这么点。
不过不用担心政府的信用,杨潮那万吨黄金,可是实打实的100亿两硬通货,以这些硬通货作为利息抵押品,政府借个1000亿两国债,还是轻轻松松的。央行用这笔英国货为储备金,发行1000两纸币来收购政府债券,也没有问题。
但杨潮需要担心的是通货膨胀,不管怎么处理,最终都有几百亿两纸币实打实的从政府手里流入了工人、企业手中,这么庞大的纸币涌入经济中,不造成通货膨胀才怪了。
事实上,温和的通胀已经开始了,通过法律确定的最低工资,好容易将雇工的工资涨了起来,如果最后都被通胀给吞掉,那就太让人惋惜了,因为工资提高后,整个国家的成本大大提高,竞争力大大下降,以经济竞争力下降为代价,如果还没有实实在在的提高人均收入,那实在是太悲催了。
所以制止通货膨胀,已经是杨潮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了,趁着现在通胀还没有爆发,将这股趋势扼杀在萌芽中。
跟银行界的朋友开会商议。
张家傲要求央行抛售债券,从市场上将现金收拢起来,同时提高贴现率,无论是抛售债券,还是提高贴现,运用这些金融工具的最终目的都是提高市场利率,让钱收拢到银行中,而不是持续进入经济中循环。
杨潮却不同意,投入资金,跟通货膨胀是一对好兄弟,钱多了自然就不值钱了。人为的紧缩流通来遏制通胀,是这个时代的通性原则,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但是会造成一个恶果,那就是压制私人投资。
目前国家承担了大量的赤字,目的在于刺激经济,如果又压制了私人投资的话,那就等于政府不断的取代私人投资的角色。美国人采取的就是这种办法,他们不但动用政府权力大力推动财政赤字,进行大型公共工程的建设,同时提高利率收紧流通,而且采取高税收的方式,罗斯福时代,美国税收高达50%以上,虽然有效的遏制了恶性通胀和高失业率,可是严重限制了美国的私人投资,知道罗斯福时候那一年,美国私人投资才第一次增长。
所以杨潮不可能不吸取这种教训,他目前的做法是,在推动政府赤字的同时,却没有像美国那样加税,他是希望政府赤字下流出去那些货币,能够流入投资者手里,而不是转了一圈又被政府用高税收给收上来了。
促进私人投资,这才经济危机终结的最后方法。
但是既不能收紧赤字,又不能提高利率,通胀的压力确实很大。
杨潮想了想道:“目前通胀主要发生在消费品类,老百姓手里有钱了,自然要消费的,消费不是坏事,但是之前提高日薪一两的最低工资制度,也波及到了农村,现在农村的雇工也必须执行日薪一两,所以猪牛羊肉、葱姜蒜菜等等食品价格必然要涨。”
农用副食品的价格,一方面是农民的生产成本高了,当然要提高价格,一方面是城里人工资涨了,也能接受。但根本原因还是老百姓手里突然钱多了,一开始刚刚经历危机的百姓还不敢花钱,可是一年过去后,手里多少攒了些钱,不可避免要消费,日薪一两的法规下,即便是普通雇工一年也有60两工资,省吃俭用的人,一年来攒下两百两不是问题。
于是心态稳定了,也敢消费了,手头的钱一下子花出去,大量货币用来消费,就显得钱太多了,钱多了钱就不值钱了,就敢消费过去不能消费的东西了,过去可吃不起那么多肉,现在明显吃肉多了。
老百姓的消费只会越来越强,但是肉食品一来生产成本比过去高了,二来由于经济危机,之前的生产是大幅度萎缩的,消费扩张了,成本上升了,而且产量还下降了,这种情况下,价格不高才怪,这些大众消费品的价格普涨,只会带动通货膨胀。
“得压一压消费。”
杨潮仔细的分析了众人的汇报后分析道。
虽然消费多意味着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高,可是现在不是时候,现在供给问题没解决,就大肆消费的话,制造出通胀后,他们的钱会越来越不值钱,压一压,让农产品产量慢慢恢复起来,倒时候在消费,那才是实实在在的提高。
生产少,消费多,所以压消费,促生产,将消费的资金收缩,让生产的投入增多,这才是正确的调整方向。
要完成这种调整,行政可不管用。
杨潮笑道:“就要靠各位银行界的同仁了。”
所有人都看着杨潮,这段时间,银行界的日子开始好过了。
主要是大银行的日子好过,没别的,光是政府推出了几百亿债券的承销,就是一门利润丰厚的好生意。
杨潮对众人道:“所以现在,不但不应该提高利率,反而应该降低利率。”
这正是1世纪各国政府惯用的招数,在经济危机期间,维持低利率,甚至零利率,有的国家都进行负利率,目的就是希望能够促生产,保增长,尤其是保就业。
可是显然这个时代的银行家不太理解。
张家傲皱眉道:“不提高利率的话,如何压制通胀?”(未完待续。)(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