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174大朝会上的明争暗斗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高顺不顾大家心头已经泛起的寒意,继续火上浇油:“我刚才只是分析了董卓一方,现在再来谈谈袁绍。这几天,我观袁绍此人的一举一动,都跟主公对此人的分析对照得严丝合缝,袁绍的狼子野心不下董卓,从大将军何进征召诸侯入京,到大将军横死,一切都在那袁绍的阴谋之中。袁绍绝对不容许有主公这个势力去影响他执掌朝政,所以一旦主公跟董卓在前方厮杀起来,袁绍掌握的西园四军很有可能会在背后捅我们一刀,等把我军击溃了,他们会再跟董卓谈判,毕竟董卓想要执掌朝政,离不了他们这些世家大族的支持。”

刘尧见其他将领被高顺这番话打击的如丧考妣,决定再给他们火上浇油,好好打击一番他们的骄兵心态,刘尧摊开地图,给众人分析道。

“这里是洛阳,是天下之中,也是四战之地。就算我们打赢了董卓,但是以我们的兵力只能打退他,他便退守长安,占据京兆、凉州,我们也不能杀了袁绍去得罪袁氏一门四世三公培养的无数门生故吏,只能赶走袁绍,而这关东的兖州、徐州、青州、冀州里的各州刺史各郡太守都跟袁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再加上袁绍魅力非凡,很会折节下士收买人心,只要他站出来反对咱们,绝对应者云集,没准就能搞出一个反燕联盟,到那时候,我们东抗袁绍联盟的数十万乌合,右抗董卓的二十万西凉铁骑,而且还不要忘了肆虐并州的黑山贼、白波贼、南匈奴、鲜卑,一旦袁绍把他们笼络起来袭击我们后路,如此三面夹击,你们觉得这洛阳之地能守得住吗?如果洛阳守不住,而我们又丧失了荆州根据,天下虽大,到时可有你我安身之所?”

平安听了高顺和刘尧的一番妙语,还理解不过来,可是刘尧和董卓之间的关系是知道的,“王爷,你不是和董卓是姻亲关系吗,为何要和董卓开战?”

刘尧笑道:“和不和董卓开战就要看本王是否会阻碍他董卓的仕途了,反正我是不会和董卓冲突的,至于袁绍等之流要和董卓开战,那是他们自己的事,和我们无关。今天就到此为止,准备好后天上朝的事。”

刘尧这吃剪短的会议让队伍里那些躁动的将士按下了心,静静的等待刘尧下一步的行动。

三天后的凌晨时分,刘尧在吕布和宇文成都等将领的簇拥下,快马加鞭进入洛阳城。其他诸位将领则是留在了大营管理好军队。

因为引发的十常侍之乱导致朝会已经推迟两天,很多大事都悬而不决。这一天的朝会就不能再拖延,便如期在崇德殿举行。

趁着皇权衰落,京师尽在世家掌握,袁绍等人还想跨刀入殿,却被宇文成都带着羽林军把他们缴械:“宫门解刀,若跨刀入宫,视同谋反,就地格杀。”

看着上千龙精虎猛像是脱胎换骨的羽林将士,袁绍等人一不想把命丢在这群武夫手里,二来也不敢再冒天下大不韪像数日前一样强进宫门,只好解下佩刀。

袁术眼尖,看到刘尧挎着七星宝刀,麾下诸将也都持刀拿剑跟随身后,悠然步入宫门。袁术气急败坏,冲着宇文成都大喊:“匹夫,你没看到刘尧他们都跨刀拿剑?你怎么不拦着他们那帮武夫,却来阻拦我们世家大臣?”

宇文成都轻蔑一笑:“燕王殿下如今负责宫殿警卫,本就应该手持兵器职守宫禁,再则燕王有救太后、天子、陈留王大功,被太后封赐可入朝不趋剑履上殿。余等何人,敢跟燕王殿下相提并论?!”

袁绍早前招募的颜良、文丑并未带在身边,而袁术招纳的张勋、纪灵也都留在府中,而以袁绍等人的孱弱武功根本不敢跟宇文成都呲牙咧嘴,只好忍气吞声。他们心里却在想,等下我们掌握了朝政,要宇文成都你这些匹夫好看。

皇宫里的血迹、火烧印迹大多被处理干净,只是角落都隐隐可见,空气中还残留着血腥味和烟灰味道,但许多世家大臣眼神里掩饰不住那股得瑟,在外戚何进、十常侍垮台后,他们不再被党锢,天下该是他们士大夫的了。刘尧冷眼看着这群意图瓜分朝政的衣冠禽兽,心里一个个地给他们判了死刑。

朝堂左边为首的便是太傅录尚书事袁隗,依次便是司空刘弘、司徒杨彪、光禄大夫马日磾、河南尹王允等大臣,右边为首的便是司隶校尉袁绍、虎贲中郎将袁术、典军校尉朱元璋等人,刘尧则是做在刘辩之下,以示尊重。

汉灵帝末年,大将军何进录尚书事,太傅袁隗录尚书事,两人同理朝政,现如今大将军何进被袁绍阴死,袁隗独揽朝政,意气风发,得意的很。与此同时,袁隗的大侄子袁绍身为司隶校尉,执掌司隶地区还负责监管京师和地方上的百官,权柄甚重。这袁氏叔侄立于朝堂之上,雄赳赳气昂昂,看起来这朝廷似乎不是刘家的,而是袁家的。

袁家的跋扈气势早已落在一旁的司空刘弘、光禄大夫马日磾、尚书侍郎郑泰、原大将军主簿陈琳等人眼里,他们不禁想起新近流传在洛阳的一个八字谣言“田氏代齐,袁氏代汉”,再看看袁家自党锢以来的举动以及袁家叔侄在十常侍作乱时的所作所为,越发显现出袁家存有狼子野心。

杨家跟袁家素有姻亲,杨家也算四世三公,跟袁家是一丘之貉,杨彪自然不把谣言当成一回事,王允暂时依附于袁隗,自然也不敢拿那个谣言事。

汉室宗亲刘弘、东汉大儒马融侄儿马日磾、由何进征召的尚书侍郎郑泰等人原本也以为那谣言是荒诞的,但他们都见过了袁绍假冒何进发给原并州刺史丁原的书信,确认了袁绍的阴谋,再加上原来大将军主簿陈琳等人的服,这些原本的中立派开始对袁家有了不满,一旦有了不满,就在现实里寻找袁家不轨的证据,证据越搜越,越发证明了袁家是包藏祸心。

袁隗袁绍等人自以为一切尽在掌握,根本料不到朝中已有相当一部分忠于刘汉朝廷的重臣开始准备反对他们对朝政的垄断。

十四岁的少帝刘辩,因在他之前灵帝的几个儿子纷纷夭折,灵帝就把刘辩养在一个道士家里,妄想用道士的道术护佑刘辩。刘辩自幼长在道士家里,没见过什么世面,根本无力抵御那些世家大臣跋扈的气场,坐在龙椅上呆若木鸡,何太后在他一旁一个劲地使眼色,见他毫无反应,何太后才轻轻咳嗽一声:“先帝驾崩不久,大将军与车骑将军又先后追随先帝而去,多赖众位贤良大臣,齐心戮力,共除奸宦,才保得社稷安稳。众位大功,本太后都记在心上,等下便逐一封赏。”

刘尧不住地偷笑,这政治太好玩了,何太后明明恨死了这些阴谋害死两位兄长又除掉她的臂膀十常侍的世家大臣,却在脸上装出一副感恩戴德的样子。那些峨冠博带的大臣像是经过演习排练过一样,不约而同跪倒在地,异口同声道:“此乃臣下应尽职责,臣下愧不敢当。”

这些大臣嘴上愧不敢当,脸上却流露出你若不给我封官加爵我就给你没完的神情,让刘尧看得很生腻味。何太后又:“现今天子年幼,不能亲政,便由本太后摄政。”

那些大臣又纷纷跪倒:“全凭太后圣裁。”

何太后便取出一大叠任命诏书,因为宣读诏书的黄门宦官全被诛杀干净,何太后便属意声若洪钟的大将军主簿陈琳来宣读诏书。颁布诏书要通过尚书台,而袁隗录尚书事,执掌尚书台,尚书台势力便多为袁氏一党,不肯为吕布、黄忠、高顺等人的升迁签发诏书。还好,刘尧一早就暗示了何太后,何太后就任命大将军主簿陈琳为尚书令,总领尚书台,通过陈琳来控制尚书台,来签发各种调任文书。可惜陈琳能力虽有,资格不够,压制不住尚书台那些兵痞。

刘尧没办法,便以“尽忠皇室,不从权臣乱命”为口号,携带太后旨意,联络了尚书台里以尚书侍郎郑泰为首的多个尚书侍郎、尚书郎,抵制袁氏一党对尚书台的控制,渐渐使得袁隗的录尚书事名存实亡。

陈琳高声宣读道:“袁绍、袁术、王允、朱元璋等绞杀宦官,有功于社稷,特封司隶校尉袁绍为郿侯领前将军,河南尹王允迁为凉州刺史,虎贲中郎将袁术迁为京兆尹,典军校尉朱元璋迁为右扶风太守。”

现在的董卓领前将军,是名副其实的凉州土皇帝,还控制着京兆府、右扶风、郿县等地,何太后如此任命,就是刘尧早就和董卓商量好的,让袁绍一党远离他们的老窝。待到了西凉那就是董卓的天下,任他们再厉害也逃不出董卓的手掌心。

袁绍等人一听,这看似加官了,实际上是把老子往死处逼。

本来董卓从驻守边塞的地方官吏升迁为羽林郎,再累迁西域戊己校尉,多靠袁家的推荐,算是袁家的门生故吏,按照这个东汉王朝的鸟规矩,故吏应视举主为君。董卓以前对袁家也是恭恭敬敬,袁绍跟董卓眉来眼去,约定要一起瓜分朝政,袁绍就想着随便给那个自家故吏出身的董卓一儿权力,权当喂狗一样,谁知道董卓到了洛阳城外夕阳亭,拒绝再跟袁绍联络,看样子是动了异志,袁绍知道自己已经掌控不了拥兵十万欲行不轨的董卓了。而且,董卓自征讨黄巾、西羌屡次兵败,被一些世家清流大臣弹劾,袁家袖手旁观,董卓只得靠着重金贿赂十常侍而得免,久而久之,董卓对袁家恩断义绝,只剩下怨恨,如果自己离开了中枢,不能分给董卓利益,那么到董卓的势力范围便是死路一条。

何太后这个娘们莫非怪罪我们阴死何进、杀死何苗,故意整我们的。

袁绍等人纷纷跪倒在地:“微臣年少德薄,不敢当此大任,请太后收回成命。”

若不是吕布、宇文成都等人持刀动枪怒目而视,袁绍等人怕是早就架空何太后自行撰写诏令了,可朝堂被刘尧等人控制住,他们不敢放肆,只好采用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一个劲地磕头,一个劲地称自己不能胜任。

这些人的态度也在何太后的估计下,接到刘尧的眼神暗示,便狠狠咳嗽一声,脸上隐隐露出几分震怒:“本太后想厚赏你们,你们却不识抬举,那么这些诏书就此作废,袁绍迁为平州刺史,王允迁为幽州刺史、朱元璋迁为平原相,袁术迁为晋阳郡太守......”何太后初掌皇权,自然不知道自己动辄改变的言行已经明显损伤君无戏言、一言九鼎的威严。

袁绍、袁术、王允还是坚辞不就,他们臆想董卓还是会被他们笼络掌握,根本看不透日后的局势,袁绍袁术二人还在做着“田氏代齐袁氏代汉”的美梦,而王允却想河南尹靠近中枢,爬升为三公执掌朝政的机会比外放的州刺史要大多了。反倒是朱元璋和赵匡胤等爽快地叩谢圣恩。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盖世双谐我只有两千五百岁信息全知者五胡之血时代终末忍界奸夫是皇帝你老婆掉了绝对一番反叛的大魔王玄尘道途
相邻小说
谁的温柔萦绕指尖地产之王烂片之王神级仙丁谁说习惯就是爱我的修道人生本想平凡西都旧事斗邪修神记侯门谋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