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幕僚皱着眉头表示不理解,袁世凯长叹一口气后分析道。
国防军在关外,只要他们守住几个出关要塞,朝廷没有几十万大军,肯定奈何不了国防军。你们认为,以现在朝廷的威望,有能力集结几十万大军北上吗别的不说,朝廷想要从我北洋军调兵我都不会同意。
那我们不是奈何不了国防军,只能眼睁睁看着国防军不断发展壮大然后拥有入主中原,称霸天下的实力和本钱。震惊的几个幕僚忍不住惊呼道。
不,有办法袁世凯摇摇头,一脸坚定回答。
国防军困守关外,除非我北洋军能入主中原,抽至少三十万大军北上,集全国之力进攻关外,否则肯定奈何不了他们。
但是,只要他们入关,敢来进攻我们,那就有办法了。
刚开始,我们同样可以在国防军入关的必经之路布置重兵,大量杀伤他们。
其次,只要辽东军入关,我们就能自己决定战场,用各个击破的办法,大量杀伤他们。
东北三省就一千多万人,除非杨兴国想穷兵黩武,否则根本组建不了太多军队。而我们不一样,中原几万万百姓,只要有银子,多少军队都能组建,光拼消耗,国防军都不是我们对手。
房间内的幕僚都是聪明人,袁世凯简单一分析,他们就看出国防军的优势和劣势。
既然国防军有劣势,那就有办法对付他。
看到袁世凯越说越自信,了解袁世凯的一个幕僚马上恭维道:大帅肯定已经有了对付国防军的办法了。请大帅下命令。
打击削弱国防军的办法暂时还没有,毕竟我们的势力还没有发展到关外。但是,限制国防军发展,不让他们席卷关内的办法还是有的。袁世凯非常爽快回答。
第一个,命令我们和国防军接壤和对峙的部队,增加兵力,彻底封锁这些可能出关的通道,让国防军得不到来自关内的一个百姓,一颗粮食。这样一来,面对有限的人口基数,至少在几十年时间内,国防军实力只能限制在关外发展。
第二个,派出工兵部队,在和国防军接壤的地方大修防御工事,特别是永久性工事。如果国防军突然发动进攻,各地驻军必须利用工事挡住他们,而且还要大量杀伤国防军兵力。
第三个,把我的前两个想法想办法透露给朝廷,让朝廷也一起封锁国防军,限制国防军发展。
这时,奉天国防军参谋总部,大帅杨兴国已经把注意力放到了日本第一批来袭的海军舰队身上。至于朝廷和袁世凯的反应,他并不在乎,反正在短时间内,国防军还没有入关的计划。
参谋长看来我又要去一趟辽东了,大大小小二十多艘舰船,日本那边肯定是想给我们一个大大的教训。看完营口守军发来的电报,杨兴国一脸忧心忡忡说道。
孙烈臣想没想就拒绝道:你是大帅,要去也是我去
还有,鬼子来得如果是陆军,有特战支队保护,我一定不拦着。但鬼子现在来得是海军,海军舰炮射出的炮弹都没长眼睛,一颗舰炮炮弹下来几十上百人就没了,连躲的机会都没有。所以,我坚决反对你去辽东
我保证不进入鬼子海军的舰炮射程。鬼子一来就堵在营口码头外面,并且给码头两天时间,撤出码头所有外国商船,这明显是要把码头炸成废墟说着说着,杨兴国一双眼睛就变得凌厉起来,然后向外射出两道几乎可以杀人的锋芒。
看到孙烈臣一脸犹豫不说话,杨兴国继续说道:炮击并且摧毁营口,这肯定是鬼子报复我们的一个开始。鬼子舰炮最远可以射近二十公里,我担心沿海二十公里范围内的所有城镇都会成为鬼子报复目标。
辽东集结了我们东北三省超过三成的人口,整条海岸线二十公里内,至少有三四十万百姓。作为大帅,绝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死在鬼子海军手里。
孙烈臣马上反应过来提议道:鬼子不是给了我们两天时间吗足够我们撤出沿海所有百姓,大不了沿海一线的几个城市我们不要了。现在整个东北三省都是我们的,随随便便就能安置几十万百姓
杨兴国长叹一口气后回答:当时我也是这样想的,但认真分析后我发现我想错了。
你看地图,我们入关的通道已经被朝廷和北洋军完全封锁。如果海上同外界联系再封锁,那我们不是要被困死在东北三省。
孙烈臣先是一愣,然后马上反应过来说道:如果是要打破封锁的话,我认为打朝廷和北洋军应该要比打日本海军要容易一些。大帅,我还是建议放弃沿海。
杨兴国直接一副认同的表情回答:你说的对,可是,就算我们打退可朝廷和北洋军对我们的封锁,只要鬼子海军还在沿海一天时间,来自国外的物资仍然没办法运进来。
不要忘了,现在朝廷和袁世凯对我们都是恨之入骨,到时候他们一定会选择和鬼子合作,一起破坏我们同德国以及其他欧美国家的交易。
再说了,就算我们运气好,能完成交易。但谁又能保证,我们交易回来的物资能安全通过朝廷和北洋军地盘,回到东北三省呢
所以,打破朝廷和北洋军封锁,是很容易。可就算打破了,对我们而言也没有太多意义,顶多只能从关内走私少量我们急需的物资。
想要继续和欧美以及德国进行交易,必须想办法打退给鬼子海军,守住我们海岸线。
孙烈臣还是一副犹豫表情回答:可鬼子海军在海上,我们的海军舰队又不是对手,想要打退他们,怎么可能
杨兴国摇头回答:并不需要完全打退,只要打得鬼子海军不敢靠近海岸线,没办法炮击我们沿海军港和码头就行了。大不了以后我们同德国的交易全部雇佣德国,甚至欧美国家的商船,我相信鬼子胆子再大,也不敢炮击欧美国家的商船。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