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三,两千字价格】
对于屋里的老一辈人来说,上大学是最好的出路。
德鲁拜的性格中既有强悍无情的一面,又有谦逊温和的另一面。
在Reliance位于孟买市中心的总部,德鲁拜命令他的保镖和秘书不得阻拦任何一个来自他家乡村庄的乡亲来见他,并且不需预约。他许诺为任何一个想到城市谋生的乡亲找到工作。
据说,德鲁拜曾经亲切地拥抱一位被保镖挡在门外的家乡老汉,并和他花了一个钟头的时间回忆他们“童年时一起爬椰子树的快乐时光。”
他对待自己二女更是宠爱得不得了,提起女儿满脸幸福的笑意和不无骄傲说,“我的大儿子现在就读于斯坦福大学商业学院。小儿子安尼尔.安巴尼大学毕业于孟买大学,现在则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攻取MBA学位。”
“都是国外一等一的学校啊!”大舅羡慕地说道。“我的儿子们,都只是孟买的普通大学。”
虽然是贵族,大舅家的儿子们却不那么争气,虽然聪明却没有往学业方面努力的意思,最后都仅仅考上孟买二流的大学。
谁知,德鲁拜却摇头说,“可是你的子女都能陪伴在你身边,而且看起来很和睦,你应该感到满足才对。”
“说得对。”阿米尔辉颇有深意的望了他一眼。
“家庭,和睦最重要了。”
印度社会是家长制社会。
在农村,一个家庭或家族的土地都是祖祖辈辈一代代传下来的。儿子们都要跟父母住在一起,就算结了婚,儿子的小家庭也要融入整个大家庭中来,并且一起在自家的农场干活。当然女人们也有工作要做,她们主要负责饲养牲畜和料理牧场,除此之外,她们还要操持家务。
在印度北部,当一个女孩子出嫁的时候,她就要离开自己的家,到男方所在的大家庭中开始新的生活!
一旦结婚,女方就要跟父母以及兄长断绝经济往来,但是女方必须从家里带着嫁妆去男方家。阿米尔辉家算是特例了!
关于嫁妆制度的起源,存在很多不同的理论,大多数人同意的观点是:女方与自己的父母和兄长断绝经济联系,她要带着自己的经济利益到男方家里去,这里所说的经济利益...也就是嫁妆。这一习俗数百年来变得越来越陈腐,这使得女孩子--尤其是穷苦家庭的女孩子深陷困境,印度政府最终出台了禁止嫁妆法案以遏制这一陋习。
但是这一法案在印度的许多地方形同虚设,嫁妆制度仍然大范围存在着。
在印度的农村,婚礼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一场婚礼并不仅仅是两个人的婚礼,它通常被视为两个家庭的结合。在一些关系紧密的村落中,一场婚礼甚至被视为两个村子的联姻!
在过去,一场婚礼通常会持续数周,村里的所有成员都会聚在一起招待从另一个村子里来的客人,大家一起参加婚礼庆祝活动。
印度的农村生活十分平静,世世代代似乎都保持了同样的状态,血统和家族观念于是就变得越来越强。在印度,如果一个人走运发了财,那么大家相信他接下来的7代都会过得很富足,反之亦然。印度人不会因为一个人去世了而免去他生前欠下的债,大家坚持父债子还的原则。因此如果一个人不幸破产了,那么这种不幸也会困扰他之后的7代人。
在印度的价值体系中,一个家庭的姓氏和名誉极为重要。不同家族之间的世仇以及世代纠葛互相报复的情节,经常出现在印度的民间故事中。
财产所有权是印度家庭系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为家产要世代相传,继承者通常得是这个家族的成员。国王或者政府想把一个家庭的财产充公吗?那可是大不敬的事情。要是真有这种事情发生,整个村子的人都会团结起来共同反抗的。
生活在农村的印度人一般都住在几世同堂的大家庭里,小辈们为了完成长辈的心愿,甚至不惜放弃自己的自由。
在这种大家庭中,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一个人怎么对待他的父母,他的孩子以后也会怎么对待他。
在这种大家庭里,长辈们会给晚辈一些忠告和建议,做他们坚强的后盾;晚辈们在长辈上了年纪的时候,会自然而然地承担起照顾他们的责任!
在大家庭中,每个人的经济并不独立,因此对于大多数父亲来说,帮儿子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就相当于上了一份养老保险,能为自己的老年生活提供保障。
在印度社会的价值体系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那就是子女要赡养老人,尤其是在长辈年老或体弱多病的时候,做子女的更要悉心照料。
印度有一个尽人皆知的笑话:一个印度农民顶着太阳在田间辛勤劳作,这时候,有人告诉他,说他妻子刚刚生了个男孩。听到这个消息,这个农民丢掉手中的农具,跑到树荫下倒头就睡。一个路人看到他的举动觉得很好奇,于是便问:“你为什么不干活儿呢?”那个农民回答说:“我再也不用干活儿啦,我现在有了儿子,他会替我干这些的。”
兄弟之间互相竞争,也是印度大家庭体系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在一个大家庭中,人们会习惯性地保护弱小,而有能力的人往往承担了整个家庭的重担。
但是如果有能力的兄弟不愿意照顾无能的兄弟,这个家庭就该解体了。
印度的民间故事都比较同情弱者,大多数故事中出现的都是这样的组合:一个弱者一般会有一个心地善良的兄弟,而有能力的人有一个麻木不仁的兄弟。
但是现如今,想要维持印度传统的大家庭体系也变得越来越难了,所以像阿米尔辉大舅家的家庭那么整齐,和谐,已经殊为难得了。
因为在城市里,一个人的收入通常是自己的努力劳动换来的,而并非来源于祖上的家产,如果让他继续贴补家庭中能力较差的成员,必然会激起他的不满,通常会造成家庭破裂的严重后果。
除此之外,城市中的住房成本也是一大问题,传统的大家庭几代同堂,可是在城市中人们很难有钱建得起足够这么多人居住的大房子。因此,将大家庭安顿在城市里也成了富人的特权。
如今,印度人受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全世界有越来越多的地方需要印度人才,印度家庭因此已经开始分裂了。
那种子女出国工作或留学,自己在城市中独守空房的“空巢老人”在印度已屡见不鲜。老人们都不想追随子女到其他的地方去,他们更喜欢留在自己熟悉的地方。
所以德鲁拜才有此感慨。
典型案例就是眼前这位:安巴尼兄弟传奇。
眼前的德鲁拜死得早,刚进入新世纪每两年就与世长辞了。
随后没两年大儿子和二儿子安巴尼兄弟俩便公然反目,对整个金融市场以及数以百万计的小股东们影响巨大,印度国内外的机构投资者们也都因此受到了冲击。
印度的财政部长不得不出面处理两兄弟之间的问题,以求帮助他们找到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让观察家们吃惊,阿米尔辉都有所耳闻的是,几十亿美元的资产在两兄弟之间流转要缴纳的税款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啊,他们怎么就真要这么做呢?
这场矛盾在公众的视野里持续了数月之久,直到005年8月,兄弟两人才正式达成和解。一些持有信实集团旗下子公司股份的大投资者在这段时间内纷纷撤股,他们中的一些人确实担心这场公开的纷争会导致公司的市值大跌,而另一些人认为两兄弟漠视公司的管理原则,根本不顾及小股东们的利益,这使他们觉得很厌恶。
然而,对于那些真正了解印度,了解两兄弟争吵背后真正动因的人来说,正是这场争吵才使得信实集团旗下的公司更值得投资。在这之前,公司的价值都牢固地锁定在信实工业公司的内部,这次两兄弟正是因为对释放公司价值持有不同的观点而打得不可开交。
撇开错综复杂的过程,我们还是能够很轻易地做出一些判断的。第一,在这个过程中,信实集团不太可能出现价值贬值的状况,因为你要知道安巴尼兄弟可都是名副其实的价值创造者。第二,沿着他们这条路走下去,信实集团迟早是要分家的,趁早分家反而要好得多!
几个世纪以来,家庭分裂的事情在印度时常发生,安巴尼兄弟的情况跟以前的案例也差不多。
第三,不管两兄弟最终采取何种方式分割信实集团的财产,到最后两兄弟的价值总和肯定会超过分家之前。
这事闹的,也是因为迪鲁拜这小老头去世前没有留下遗嘱“明确产权”是日后兄弟俩反目的根源。同时,两人性格不合也使兄弟俩渐行渐远!
当时分家的事闹的全球各大报沸沸扬扬,事情也太远,阿米尔辉暂且不提。
不过阿米尔辉在迪鲁拜的信诚纺织厂上大赚一笔倒是可见的好处,“我去年可是在您的公司投资了一笔,赚大了。”
见他转移了话题,迪鲁拜也被吸引了注意力道,“那是你的眼光,我也要感谢你们的信任啊!”
说到这里,迪鲁拜的气势一改,从侃侃而谈的朋友变成掌控一家超级财团掌舵者的气势。
“说实话我真佩服你的胆量,你竟然能将自己去年为电视台大火的版权全部卖了!而且抵押了所有的资产,连房子、连锁餐饮店和几家报社通通全部抵押银行,买下我的股票,简直令人震惊”迪鲁拜的惊讶程度,仿佛看见黄河水倒流。“我真的不知道你的底气在哪里?!”
“啊!”大舅第一次听到这事,就像听到地震即将发生的预报那样,惊讶得睁大了眼睛。
望着阿米尔辉愣愣的说不出话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