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第一百一十三章 进京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所以,你要想进京做京官,就得干出点能惊动天听的事情。”杨鹤笑道:“而抚宁县让士绅纳粮就是能惊动天听的事情。”

张凤奇苦笑道:“就算惊动天听又能如何?我得罪了士绅阶层,朝廷那些官员又怎会让我好过?”

杨鹤笑道:“龙川兄,我记得你以前说过,大明最终还是皇上说了算,对吧?”

张凤奇轻轻点了点头。

“这不就结了么?提拔官员,最终还是皇上说了算。那我问你,皇上现在最害愁的是什么事?”杨鹤笑道。

“国库没钱。”张凤奇道。

杨鹤笑道:“是啊,国库没钱,而你能让士绅纳粮,能从商人手中收到税,你说皇上听到这样的消息,会怎么看待于你?就算所有的官员都反对你,恐怕皇上也会毫不犹豫地启用你。何况朝中还有一些官员是看皇上眼色行事的,怎么可能所有的官员都反对你?”

“我明白了。”张凤奇恍然道。

“那你还觉得让士绅纳粮与咱们没有好处么?只要能抱紧皇上的大腿,你得罪几个人算什么。”杨鹤笑道。

张凤奇大笑:“说的有理。”

跟张凤奇分析了让士绅纳粮,征收商税的利弊之后,杨鹤不再多言,自县衙出来,找到徐光启的亲兵,押着从通州运回来的番薯直奔下洋河乡。

杨鹤相信张凤奇能衡量出士绅纳粮,征收商税将给他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当然风险肯定也是有的。但是在官场上混,一点政治风险不想冒,还想平步青云,完全就是痴人说梦。

杨鹤相信张凤奇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尽自己的力量把张凤奇推上去,这是杨鹤制定的目标。

只有张凤奇上去了,杨鹤在朝中才能有人照应。

虽然杨鹤跟刘启也认识,在朝廷的话语权上,刘启远比张凤奇更有力度。但是杨鹤跟刘启没有利益纠葛,没有利益纠葛,就说明杨鹤无法控制刘启。

而张凤奇不同,杨鹤做得事情张凤奇都知道,并且还有参与,就是说张凤奇要想平安无事,就得尽全力帮助杨鹤,换句话说,杨鹤要是想让张凤奇倒下,张凤奇随时都会倒下。

轻轻叹了口气,杨鹤发现自己不知何时开始从军人变成了政客。

这段时间,杨鹤的心思大部分都放在了以后朝堂之上的权力分配上,虽然他没有亲自参与,但是他几乎是利用了一切能利用上的人,以求在朝廷重新洗牌之时,能在权力这块蛋糕上分上一块。

而杨鹤走后,张凤奇则在默默沉思。

以前他只是猜测劫掠王员外家的盗匪是杨鹤的手下,可是当杨鹤最终跟他承认那些盗匪是边军士兵的时候,张凤奇虽然表面上不露声色,心里却冒出一股寒气。

这个杨鹤行事如此不择手段,自己跟他交往这么深,一旦出了什么事,后果实在不堪设想。

张凤奇盘算了一会儿,发现自己竟然没有反制杨鹤的手段,只能跟着杨鹤一步一步地走下去。

猛然张凤奇发现一个问题,这个杨鹤一步步棋走的看似很随意,做事好像也没什么章法,可是把杨鹤下的棋连在一起,顿时发现杨鹤的布局可谓子力深厚,一旦让杨鹤成势,那就是一股绝对不能小觑的力量。自己背靠这股力量,也许不仅仅是进京做官那么简单。

摇摇头,张凤奇叹了口气,看来现在只能全力以赴地帮助杨鹤了,只有杨鹤不出事,他才能安安稳稳地做这个官。

算算时间,还有不到一个月今年的院试就要开始了,得抓紧时间帮杨鹤把监生捐下来。

不及多想,张凤奇急忙命幕僚铺纸研墨,然后提笔给在京中一位同年写了一封信。写完信后,张凤奇唤来管家,让他找夫人取一千两银子,然后带人进京把银子和信送给自己的同年。

张凤奇的同年虽然品级不高,但是纳监这样的事还是能办到的,再用一千两银子打点关系,想来买个中书舍人的官职还是没有问题的。

张凤奇遣人进京送信后数日,天启皇帝颁布诏命,任命内阁首辅,大学士叶向高、兵部尚书、大学士孙承宗、户部尚书汪应蛟、刑部尚书王纪、都御史邹元标、礼部右侍郎钱象坤、兵部右侍郎张经世、左通政袁可立等任读卷官廷试天下贡士。

诏书颁布不久,各主考官家中客流不绝,因避嫌,诸主考官均闭门谢客。

虽说闭门谢客,但是有些人该见还是能见到的。

比如说徐光启要见袁可立。

徐光启跟袁可立认识得益于恩师焦竑,焦竑是万历十七年状元,与袁可立是同年,袁可立与焦竑两人一个佩服对方的人品才学,一个佩服对方的人品和办事能力,关系可谓甚笃。

焦竑在重病期间,把徐光启推荐给袁可立。

在跟徐光启见面之后,徐光启的才干得到了袁可立的赏识,由此两人成为莫逆之交。

(注:袁可立于明史中并未有传,因此后世之人对他了解并不多,但是要是把袁可立的生平资料汇总起来,便可得知这个人乃是明末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在战略层面上,可能只有孙承宗才能与袁可立一较高下,若论战绩,孙承宗则是远远不及。

从用人的眼光来看,袁可立比孙承宗也有过之,孙承宗重用的是袁崇焕,而袁崇焕目光狭隘,根本没有战略眼光,袁可立费尽心血扶持毛文龙在后金背后站稳脚跟,最终袁崇焕却把毛文龙给杀了,至此后金再无后顾之忧,可以全力对大明用兵。

明史中之所以没有给袁可立做传,实因袁可立把满清打得太狠,满清丢的人实在太多,在袁可立任登莱巡抚任中,屡屡收复辽东失地,基本上登莱军是围着满清驻扎在辽南一带的部队在打,满清在袁可立手中未尝一次胜绩。

袁可立的学生黄道周在纪念袁可立的节寰袁公传中说:“……公去登莱数载,而登莱遂败……公去又十余年,而朝鲜沦陷。”

终清一朝整个史界对袁可立一直十分忌惮,所涉传记史料均遭删削,致明清战争史上的重要人物袁可立、毛文龙和刘爱塔在明史中都没有传记。

袁可立曾策反努尔哈赤的姻婿刘爱塔,使后金在辽海的形势遭受重挫,大批汉官伪将因受满虏猜忌而被杀,沿海四百里海疆不战而重新收归明朝,成为明清战争史上著名的反间计战例。

乾隆年间陆时化的书画著作《吴越所见书画录》因载有董其昌撰写《节寰袁公行状》涉及袁可立事迹险遭毁版和杀头之灾,状文被删节得面目全非。

这还是袁可立去世144年后的事。

由于大量有关袁可立的事迹资料都被满清抹杀,以至于后世要查找袁可立的资料只能从袁可立的学生和朋友的生平资料和这些人写的纪念文章当中查找,如孔贞运《明资政大夫正治上卿兵部尚书节寰袁公墓志铭》、王铎《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节寰袁公神道碑》、王铎《兵部尚书节寰袁公夫人宋氏行状》、高攀龙《答袁节寰中丞》、倪元璐《袁节寰大司马像赞》、袁赋诚《睢阳袁氏家谱.袁可立》等。)

此刻,徐光启正坐在袁可立的书房。

袁可立与徐光启同岁,今年都是六十岁,徐光启比袁可立早一天出生,但是中进士却比袁可立晚了十余年,在袁可立面前只能算是后学。

不过袁可立对徐光启的学识是非常佩服的,两人的战略眼光也比较相近,因此袁可立并未把徐光启看作是晚辈,两人乃是平辈论交。

从怀中取出一封信札,徐光启递于袁可立道:“礼卿兄请看。”

袁可立也不多言,打开信札仔细看了起来。

看完之后,袁可立闭目沉思了一会儿,猛然抬头:“子先兄,这是谁给你的建议?”

徐光启笑道:“礼卿兄,你先说说这个人的战略眼光如何吧?”

袁可立道:“此人战略眼光独到,若按此行事,可谓直指建虏要害。这人是谁?”

“呵呵,我新收的学生。”徐光启笑道。

“你新收的学生?上次你来信怎么没说?”袁可立奇道。

徐光启笑道:“前几天才收的,怎么样?礼卿兄可有提携之意?”

袁可立笑道:“如此人才,岂有不提携之理?此人叫什么名字?现在何处?快唤来我见一见。”

徐光启摇摇头笑道:“此人叫杨鹤,字应时,号闻天,现在抚宁县任团练总兵,以前是罗一贯的亲卫营千总,不过并未得到兵部正式任命。”

“抚宁县团练总兵?那你怎么认识他的?”袁可立奇道。

徐光启当即把杨鹤来通州找自己求购番薯的经过说了一遍。

然后徐光启道:“礼卿兄,我也不瞒你,这个杨鹤刚开始读书识字,没有任何功名,他跟我说准备捐个监生,然后捐个中书舍人。”

袁可立沉吟了下问道:“捐监的名声可不好听,就算他再捐个中书舍人的官职,以后也不会有什么前途。对了,这人年纪多大?”

“二十五岁,这个年纪刚开始读书,让他从头开始考取功名,等他中举不知何年何月。礼卿兄,我不想让这个人为功名浪费时间。”徐光启道。

袁可立点点头:“这样的人才若是为了功名浪费时间确实是辜负人才,只是我不明白,他为什么要捐监,在战场上建功立业不行么?”

“礼卿兄,你看看杨鹤的战略布局,这是一个武人能实行得了么?”徐光启笑道。

袁可立点点头:“子先兄,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想让我从监生里把他简拔出来是吧?”

徐光启道:“我知道礼卿兄为官清正,可是这个杨鹤实在是人才难得,若是因科举把这样的人才埋没,礼卿兄,我大明……”

袁可立摆手止住徐光启的话:“子先兄,不必再说了,你让人知会杨鹤一声,就说我想见一见他。”

徐光启大喜:“多谢子先兄。”

袁可立摇摇头:“为国举才,乃我辈之本分。”

徐光启点点头,唤来随行下人,命他快马赶往抚宁县,通知杨鹤即刻进京。(未完待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反叛的大魔王五胡之血时代绝对一番终末忍界盖世双谐我只有两千五百岁奸夫是皇帝你老婆掉了玄尘道途信息全知者
相邻小说
数据眼影坛之王渡鬼者妖孽学霸死亡QQ号玄符王者战兵流星花语惹迷情特种大高手剑神后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