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晋国和高丽的平罗州道,靠近渤海郡的州县,开始只是一些从渤海郡驱逐出来的部分人被追杀,之后牵涉的地方官员和家族也受到了波及。泰宁军也好,晋军和高丽军也好,不能节制,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不过很快,渤海师和东海舰队借口剿匪,开始剿灭地方势力,地方的老百姓按照渤海王控制区的办法自行分配土地,并联合起来组建护村队。
渤海王没有派驻官员,只是以为民做主的名义支持部队做这些事。部队也不派驻军,都是打一仗,就返回辖区。可是实际上,这些没死的地方官员根本管不了地方了,连收税也变得很难。这些地方的家族势力也在削弱,不管怎么样,老百姓的生活好了很多。
莱州,这是控制流入登州的流民的措施的一部分。不然,所有的流民全部涌入登州,周训也没有办法。
这些动作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至少对淮阴王和高丽王的实际影响不大。只是对晋国就惨了一些,因为石重睿没有什么底子,如果地方不交粮,不纳税,他连军队都养不起了。
晋国原本就没有什么军队,都是以家族的家丁为主,打仗就是几个大家族联合起来行动。当初立国,完全是地缘政治和渤海师行动的结果。现在就彻底空心化了。
为了抵御渤海师可能的进攻,石重睿不得不请高丽军进入晋国,协助防御。他只是顶了一个皇帝的帽子而已。
即便如此,元光也没有直接在晋国驻军。所以大家都忍着。
有实际行动的还是辽河平原。
经过了一个冬天刻意的保护,繁殖季节一过,在东海海岸保护区内的野生食草动物被游骑兵师驱赶着向北迁徙。最后上万的动物在骑兵们的压阵下,渡过沈河,进入了沈河与小辽河之间的平原和草甸。除了食草动物,还有为数不少的狼和豹子。这些动物们在游骑兵师几个月的欺压下,对骑兵们已经失去了威胁。但是不代表对契丹游牧民,没有威胁。何况还有越发变得神出鬼没的游骑兵们。
很多汉人回到了这片平原已经荒废了一年多的村庄,沿着沈河沿河而上的船只来往摆渡。
金德县,还有大片的荒原直接变成了草场和森林,汉人越过这片区域直接进入平原,这些人除了把农田用栅栏围起来以外,就是种树。大量的树木连根带土一起从山里面挖出来,种到了草原上。他们用沟渠把平原上的河荡、湖泊、沼泽地连接起来,就像一道道锁链把骑兵们奔跑疾弛的空间锁死。
这些汉人们很明显有着周密的计划和后勤支持,一步一步严丝合缝。耶律胡平束手无策,除非你要和渤海王开战。
牧民们也知道是不可为,纷纷北上回到北方祖辈们放牧的草场。这让耶律胡平根本没有反击的机会,耶律胡平通过刘胡一与这些汉人们达成了协议,那就是到冬天的时候,允许契丹人进入渤海郡的草场放牧,因为没有这片越冬的草场,很多部族只有死路一条。
开封,开封尹刘承勋还是死了,李太后移居西宫,尊号称昭圣皇太后。
以冯道为中书令,加窦贞固侍中,苏禹司空。朝中大臣还是缺,所以郭威任命老搭档王峻同平章事,把宁江节度使王殷调回来任为邺都留守、天雄节度使、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同平章事。李谷、王溥都调回了京师。
下诏所有的节度使都停止进贡,清理宫中的贡品,遣散宫人。
同时把大符氏送到襄州与郭荣完婚。武卫军已经打下了光州、宿州和寿州。如果不是粮草不济,淮南也许就拿下了。可是光凭荆襄养活不了已经困顿不堪的国家。郭荣听取了高保融的意见,以安抚地方为主,攻掠为辅,和李弘冀在庐州对峙。
李弘冀总算换过了一口气。南唐水师在淮河和江水战绩不错,好不容易打造起来的江夏水师被伏击差点全军覆没。不过郭荣得到了铜绿山,在江水沿岸修筑炮台,封锁江面。
李璟和李弘冀也在做同样的事情。淮河与江水,已经不像两年前那么只靠舰队就能通行无阻。
火炮,太过沉重,搬运不利,可是用来结合已有的城池进行守城,可以说是威力无穷。
只是火铳的制造,不管是大周,还是大唐都造不出合格的枪管。火铳完全比不上弓箭,在大集群作战时,完全就是鸡肋。
事实上,即便是在渤海郡,步枪的有效射程也只是在三百米到六百米之间。只有很少一部分神枪手能够在六百米以外击中对手。这个射程其实与集群作战时的弓箭手以及弓弩手的射程差不多。
大周和大唐的火铳就惨了点,用铅子散弹,射程全部在两百米以内。好处就是一大一大片,声势骇人。没有接触过,或者军纪不好的军队,一定是会在很短时间内造成崩溃。
火铳制造困难,那就造小炮,能够用小车拖着走的小炮出现了,用的是铅弹,对付密集阵型的大军非常有效。
缺点就是只能是前三板斧,一旦敌人形成了冲锋,这些炮拖不走,只能成为敌军的战利品。
孙睿永竭力改进火炮。而渤海郡抛弃了火炮设计。专门研究火药、子弹和炮弹,因为火炮发射系统太过复杂,而炮弹造好了,加上飞翼,一样能够达到火炮的效果,而其它辅助系统又不需要那么多。何乐而不为?
这是从迫击炮中得到的一个方向。当然,这也是高继冲有意诱导的结果。
这是研究方向和理论上的不同。而最关键的就是,渤海的军械厂,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火炮生产线的时候,火炮已经注定要淘汰了。工匠们自然就不会再在上面下功夫。他们开始研究怎么样建造更加大的水压机,压出更加大的炮弹壳。研究怎样在只有炮弹壳和火药的条件下,炮弹能够飞得更加远和更加准。
东海舰队对打上三四轮炮才命中一两发炮弹的发射方式实在是腻味了。这太浪费了,按照闵平江的想法应该是百发百中才对。但是实际上根本做不到。总是处在试射,校准,再试射,如此往返,击中速度稍微快一些的舰船,完全要看运气。
为了弥补这个缺点,军械厂又把以前的能够连续发射的机关枪捡起来,他们要制造一种小型的,能够快速发射大号子弹的机关炮。它们认为大炮太浪费了。那么多钢材用上去,还不如直接用舰船去撞,反正现在还没人造出同样的铁骨铁甲船。(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