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使者赶回去了,他担心自己的消息不到,自己的主子会在忧惧中死去。
大部分的内阁成员也赶回内阁去了。但是拓跋恒和孙光宪、梁延嗣没走,李载仁把吴夏也请了过来。
“楚国使者有一点所说是正确的,那就是主上和小公子会得到南平王和渤海王的爵位。但是有一点他说错了,就是李谷陈兵襄州,可能不是意在荆南和楚国,不再外,而在内。”拓跋恒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江南事务只是一个理由,就是把军权实际上掌握在郭威手中。郭威平定三叛,功高震主。郭威在回师途中,任意罢免朝中大员,群臣没有人反对,反而叫好的人比比皆是,这意味着皇权不彰。刘承祐年轻气盛,而朝中大臣服郭威,而不服他,也不尊敬他。虽然郭威现在还没有反心,一心为国,但是就怕刘承祐容不得他。爬得越高,跌得越惨,北汉内乱恐怕不远,其猛烈的程度只会比楚国高,而不会比楚国低。”
吴夏点头道:“这一点我同意拓跋先生,所不同的是,虽然北汉内乱,但是实力不会被削弱,反而会增强。郭威也许并没有发现危险,或者认为刘承祐不敢把他怎么样。但是手下的大臣却已经想到了,凤州和襄州集中了北汉半数军队,而且都是精兵。如此算来,恐怕有所准备的不止有凤州和襄州,其它各州,只要是归心与郭威的人,都做了相应的准备。在这种情况下,刘承祐不可能杀得死郭威。恐怕连杀郭威的人都没有。北汉经过此役,各势力被郭威整合,所以只会比现在更加强盛,而不会衰弱。”
“如果杀死了郭威呢?”拓跋恒还是抱着几分幻想。
“没了郭威,还有郭威的儿子郭荣。据说郭荣比郭威更加雄才大略,有扫平天下之志。没了郭荣还有其女婿张永德,这些人都是有大才之人。”吴夏叹了口气,摇头道。“据我估计,凤州和襄州几十万大军,不可能交给李谷,李谷虽然也是雄才大略,但是他是个文臣,善于守而不善于攻击。所以统领大军的只能使郭威靠得住的人,不是郭荣,就是张永德。”
孙光宪突然道:“是郭荣。”
众人都看着他。
“主上可能不是荆南节度使,而是荆襄节度使。”
听到孙光宪这么说,吴夏到没说什么,但是拓跋恒大吃一惊。
“主上会没了军权?”拓跋恒问。
孙光宪点了点头:“不过小公子有。”
孙光宪解释道:“先前有不利于主上和小公子的传言,施参事说可能是来自南唐和李谷大人。高舍人派人去诘问。李谷大人派人送过来了一封书信。”
孙光宪把怀里的书信交给高保融。
高保融拿起属性,却发现这是一封没有头的信件,只是落款是李谷的亲笔签名。但是仔细查看,就发现这封信不是没有头,而是头被裁掉了。
高保融就看了孙光宪一眼,那一定是文头有什么高保融不方便看的东西。
孙光宪脸色不变,既然他敢拿出来,他就不怕怀疑。而且怀疑也没用,这是大势所趋。
高保融把信看完,没有传递给其他人,而是收进了怀里。
“既然如此,主上完全可以答应下来,利用郭威终究要与主上合作,将时间往后拖,既能答应楚国的条件,也能够为小公子创造足够的时间和相对较好的条件。一旦北汉内乱。襄州大军不会南下,而会北上。至于内乱结束后的事情,就不是我们能够掌控的了。”孙光宪建议道。
孙光宪想了想道:“也许还能为小公子多准备一只骑兵。”
李载仁猜到了书信上写了些什么,问:“也许主上能讨一个鲁王。”
孙光宪一笑:“那不可能,那和在北方立一个南平国有何区别?主上和小公子不可能会在一起。”
吴夏点头道:“确实是这样,如果让大人掌兵,大人可以南征,如果能够拥有吴越或南汉一州之地最好。如果不让大人掌兵,可以为南方一郡郡守。只要不与主上连成一气,就是安全的。千万不可入朝,因为一旦入朝就会成为要求主上的筹码。荆南之地不可留,是因为荆南位于腹心,所谓心腹之患不可留也。除非大人有能力抵抗北汉数十万大军和日渐雄厚的国力。”
吴夏道:“大家应该知道河中之战,这不是靠什么军力和武器。就是用国力和你耗。直到把你活活耗死。郭威的可怕之处就在这里,善于经营底蕴,底蕴到了,自然瓜熟蒂落。如果不出意外,他会完成中国一统。”
拓跋恒怅然若失。
不过他有一点不明白:“那你为什么辅佐小公子?”
吴夏一笑:“郭威代表的是现在,而主上代表的是未来。主上能够让寒冷变得温暖,让黑暗变得光明,让荒芜之地焕发勃勃生机。他会创造出一个前所未有的学问叫做科学。无论郭威创建一个什么样的帝国,都会迅速衰老,因为他是基于现有的社会基础之上的。而主上给国人带来的,才是真正的未来。”
吴夏说得坦然,但是拓跋恒却见孙光宪的神情复杂。
“一将功成万骨枯。”孙光宪只说了这么一句话。
吴夏冷笑了一下,没有再说话。
创造新世界,带来的肯定是摧毁旧世界,就像荆南内乱一样,新世家扫平了老世界,灭了佛家。才有了现在的新的社会关系。高继冲所为就更加深远,至少他将彻底毁掉文人的自尊。
而这个世界谁是主宰?文人,一千多年来。文人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住了武人。可是高继冲要做的是什么事?他要让文人变得烂大街,并在烂大街的文人基础上培养出以工匠和军人为主的世界。
这意味着文人至上的世界会完全崩解。
别人愿意,他孙光宪不愿意。更何况,这需要很多很多年,孙光宪等不到那个时候。
未来不属于孙光宪,而现在属于。所以他要投靠的是郭威而绝不是高继冲。当然把孙女交给高继冲那又是另外一回事。
拓跋恒开始还没明白“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含义,但是孙光宪的态度让他明白过来。虽然南平国现在目标一致,但是实际上,分歧已经深深地存在了。
拓跋恒暗暗心惊。现在的情形孙光宪算是穿鞋的,而吴夏和拓跋恒都属于光着脚的。光着脚的会把希望放在未来,可是穿着鞋的不会。
高保融的脸上则看不出来什么,他还在认认真真地整理着乱七八糟的事情,向从中找出一条清晰的线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