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第546章 赐同举人出身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九月初的京师,已经很是凉爽。大街小巷中的酒楼茶肆里,却热闹非凡。

京师的百姓总是喜欢谈论时政的,当今天子也不禁百姓议论国事,只要你不是恶意中伤造谣,那么你一个普通老百姓也能慷慨激昂指点江山。京师的东厂锦衣卫五城兵马司的人很多,却没有几个会来干涉他们。

眼下京师百姓们谈论的焦点,也刚刚从蒙古诸旗主送女进京,换成了大汉第一届科举的热议。就连刘皇叔和秦老夫人在西南的改土归流,都不及今年的科举。

刚刚结束的全国乡试,可谓是余波未平。

今年的童试,倒是中规中矩的,只是比往年增加了一倍的录取数。全天下录取了整整五万名新秀才,着实让天下读书人大为惊叹和欣喜。

今年的乡试,士子们的热情也更高了。

秀才录取翻了一倍,科试录取也翻了倍余,他们都认为今年的乡试可能录取人数会首次破两千。

事实也确实如他们所料,往年天下乡试一科录取千余,今年则录取了三千。

七大考区考试,每考区录取四百余人,天下三十余省,六万通过科试的秀才们,参与了这三千举人名额的争夺。

不过当这六万名秀才老爷们坐在一座座新建好的贡院里,看着发到面前的考卷时,都有些傻眼。

童试考的还是他们熟悉的八股,科试也是如此,但乡试这样重要的考试,试卷却让他们有些看不明白。

可不管看不看的明白,整个乡试考了三场,每场都考了三天,一如前明。每场考试,秀才们都提前一天入场。考完退场。

连考了三场,贡院号房里呆了九天,许多考生都不记得自己是怎么答完那些试题的。

许多秀才不是第一次参加秋试了,上科他们八月初九第一场,试以论语一文中庸一文或大学一文孟子一文,五言八韵诗一首,经义四首,初场的3道四书题每道都要写200字以上,4道经义题则需要写300字以上。十二日为第二场,试以五经一道。并试诏判表诰一道,议论文要求300字以上,以后又有变通。十五日为第三场,试以5道时务策即结合经学理论对当时的时事政务发表议论或者见解。

叵再往上一届,考试内容也大致相同,都是以儒家经典为主,考的都是四书五经为主。

可现在这新朝第一次科举,就让他们傻了眼。

考完后有许多考生向官府提出意见,认为试题有问题。

可不管考生如何反应。朝廷还是很快的阅完了卷,七大考区,各录取了四百余名,总数三千人的新科举人新鲜出炉。

落选的士子越加愤怒。可中榜的新科举人们则兴奋连连。其实对于他们来说,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还是朝廷以科举取士,当然最最重要的是自己能中举。

今年朝廷换了考题。儒家经典只占到了三成类容,许多试题都要求考生阅历更加丰富,而不只是如前一般只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以前那样的书呆子,根本很难通过这次的考试。

黄宗羲参加过数次乡试了,以往屡试不中,这次却一举高中,而且还成为了华东考区的第一名,解元。

更让无数人惊叹的是,黄宗羲五兄弟同参加乡试,五兄弟皆中榜。这个结果,让黄氏兄弟一下子名扬天下。

黄宗羲五兄弟一同中举,立即成为八月份的热议焦点。

而与黄宗羲五兄弟一同中举一样劲爆的是,复社在这次科举中也成绩惊人。复社经过整顿之后,如今登记在册的士子多达万余人。其中有半数都拥有秀才功名,不少还拥有举人进士功名。

在这次,复社在南方数个考区,有三千多名秀才参加了乡试,每二十个通过科试的科举生员中,复社就占了一个。

而他们的中举率更是高的惊人,有六百多个复社科举生员中举。包括社长黄宗羲和顾炎武等人。

比起今科乡试二十录一的录取率,复社五中一的中举录,无疑就高的多,且高的惊人了,三千名新科举人,复社就占了五分之一。

许多人都以为这里面有猫腻。

肯定是复社买通了考官,当年张溥等人领导复社时,就这样做过,买通江南考官,然后乡试中复社生员中举极多,把持科考。没想到,张溥死了,这复社改组后,结果更甚从前,三千新科举人,有六百是复社成员。

一名落榜的秀才恨恨不平的说道,江南也并不是只有复社,还有许许多多的诗社。基本上,如今的士子,都会结社,入社,甚至一人入几社也有可能,不入社的几乎没有。

但能达到复社这般规模的,却不多。

如今的复社甚至还比当年张溥的时候规模更大些,特别是复社在朝廷登记备案,复社有了理事会,朝廷还派了监事会后,无数数子都争相申请加入这个能得到朝廷经费支持,社长理事会理事们还能拿到朝廷俸禄的大社。

一万多名社员,这是其它任何一个社都可望不可及的。

但也正因此,也引得许多士子们的妒忌。

现在复社一下子考中这么多举人,更让天下士子们坐不住了。

另一个落榜士子轻摇着自己的折扇,冷冷的道,我觉得黄宗羲和顾炎武还没那个胆子,也没有哪个江南考官有这样大的胆子。现在可是龙汉元年,新朝第一科,谁敢乱来

难不成复社的人就这么厉害,一下子六百人中举啊。这还是复社多在南方,三千复社考生都集中在一半的考区内,要不然,这中举的只怕还更多。我就不相信了,同样读的圣贤书,他们就比我们强这么多

那个摇着折扇的生员道,这里面肯定是有原因的。但我觉得主要还应当是朝廷的意思。

朝廷的意思,什么意思

我是说,是朝廷有意多录取复社生员。

大家一时沉默,虽然说乡试阅卷,得先由专门的人把考生的卷子誊抄过,然后还都是糊名的,最后由考官们阅卷,这样能防止做弊。但如果真的是朝廷要录复社之人,那朝廷想做到很容易。

个别考官动手脚,那是舞弊。而如果是朝廷授意,那自然不成问题了。可关键是,为什么要这样

因为复社早不是当年那个复社了,如今的复社早已经被朝廷招安了。你看看现在的复社,黄宗羲顾炎武等社长理事,全都拿着朝廷的俸禄呢。黄宗羲做为社长,一年有一千块银元,这可不少。那些副社长理事分社长分社理事,也全都领着朝廷的俸禄。

从这方面来说。复社的人其实已经是朝廷的人了。现在朝廷要选士子做官,直接用已经是朝廷人的复社考生,自然理所当然。

这种说法,让在座的生员都相信起来。

这不公平一名落榜考生高喊。神情激愤。

我不相信真是这样的。

哼,有什么不相信的。你看这次出的试卷,打破过去几百年来的惯例,不但不考八股。还只考少量儒家经典的内容,其余的试题都考的是什么你们想想,那些试题是不是对复社里那些四处活动的考生更容易些

大家仔细想想。似乎确实是这样。那些考题,对于寒窗苦读的士子来说,很陌生。可对于复社里那些十分活跃的社员来说,却是他们更能适应。

朝廷这样做不公平。

算了吧,什么公平不公平的,其实你也可以换个想法。明时天下乡试一科录取一千四五百人,从不超过两千人。而这次朝廷虽然录取了六百复社考生,可却也总共录取了三千士子,就算除掉复社的那六百,还有两千四呢。比起过去的一千四,等于不算复社的那六百,朝廷实际上还比往届多录了一千人。你要喊不公平,觉得朝廷的人会理会我们吗

那就这样算了

那名考生继续摇着折扇,新朝不是我们能改变的,只能是我们适应新朝。如今朝代换了,考试的规则也换了,我们只能想办法尽快适应新规则。反正我相信,就算复社的人近水楼台先得月,也没什么。反正三年之后,又是一届科举。这三年时间,咱们完全可以努力适应新的考试规则,三年之后,咱们都将站在同一位置,到时就各凭本事了。

这落榜举人很洒脱,可其它人未必这样洒脱,大家心里总是觉得不甘心,觉得复社的人是做弊者。

这时,突然一名落榜生员跑了进来,兴奋的喊道,你们听说没

听说什么

陛下刚下旨,说要再举行一次遗才考试,未中举的五万余落榜科举生员,还可以再参加一次考试。这次将录取五千个名额。

五千个名额一众落先秀才们都惊呼起来。

难道是五千个副榜乡贡

从明朝嘉靖时起,朝廷就在每科乡试的正榜外,以正榜五名录一名副榜,名为副贡。副榜的副贡生,不能随举人参加同赴会试,但可以直接应下届的乡试,可以免下科科试考试。

能够直接拿到下科乡试资格,免于和六十万秀才争夺六万乡试资格名额,这还是很重要的。

不是,不是副榜副贡,是考试,五万余落榜考生再考一次,选成绩最优的五千人录取。

录取为举人

许多落榜秀才已经兴奋的站了起来,他们可不管是不是加考考出来的举人,只要能中,就好。

听说考中的这五千人,叫同举人。

大家面面相觑,只听说过同进士,还没听过同举人。每科会试中榜者,头甲三名,称赐进士及第,二甲称赐进士出身,三甲称赐同进士出身。

现在来一个同举人,那算不算举人最重要的是,能不能随举人参加会试

同举人不能随举人参加这科会试,但能参加下科乡试。而且,朝廷录取这五千名同举人,据说是要送去京师大学进修,然后授官。

周围响起无数的抽气声。

居然入京师大学进修,然后授官,居然有这样的好事,那就算不能参加会试,也算不得什么了。

快仔细道来,究竟是什么具体内容折扇生员也顾不及摇扇子了,折扇已经被他收了起来,他呼吸急促的问道。

所谓的遗才考试,就是让这些乡试落榜的五万多人,再考一次,然后差不多十一比一的比率录取五千人。

这五千人将被赐予赐同举人出身,然后他们会被送去京师,进新设立的京师大学进行四年的进修,其中前两年将在校进修,学习如何为官施政等等,后两年则为实习。第一年在京师各部衙中充当吏员,第二年则在各省府的衙门里充吏听差办事。

总共四年的进修期满后,所有的同举人们将被分派往全国各地,先授从九品官,从副乡长副镇长做起。

他们四年一期满,就能得到实授从九品,是官不是吏。虽是从最小的乡镇长做起,但他们可以按考绩升转,以后升知县甚至升知府等,都是没有限制的。并不会如以前那些做了吏的秀才举人,以后一辈子只能做吏。

甚至,朝廷还不限制他们再参加科举,他们依然可以再参加乡试。

被录取了,还要在京师大学进修四年其中两年还要在京师衙门和地方省府衙门各为吏一年四年后,还只能授从九品,从副乡长做起

好些个刚才兴奋万分的落榜秀才们,这个时候却又有些失望。

从九品,副乡长,这些都让他们有些犹豫了。

倒是那个折扇生员,此时却在凝神思量。他们现在还只是一个落榜的秀才,按以前的科举惯例,只有考中了进士才能做官。少数举人也能出仕,但得有关系,有路子。不过不是进士出身的官员,前途没什么希望。

举人出仕,一般都是做些县教谕训导这样的学官。

可现在在五万七千多名乡试落榜生中取五千人,那就是近十一取一,取中了虽然还要经过四年进修时间,可一出来就是官啊。哪怕从九品,也是官不是吏啊。何况朝廷还不限制他们继续参加科举,且这个从九品是能够往上一直升的。

官和吏,过去可是如同鸿沟一般不能逾越的。

折扇秀才想了半天,终于握着扇子在左手掌心里重重一敲,这么好的机会,绝不能错过。

各位同年,恕在下告辞,先走一步了。

兄台你去哪

回去温习下功课,准备参加考试。折扇秀才说完,头也不回的就走了。未完待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我只有两千五百岁终末忍界盖世双谐信息全知者反叛的大魔王玄尘道途奸夫是皇帝绝对一番你老婆掉了五胡之血时代
相邻小说
品妆丧尸这坑货笑傲武侠世界攻约梁山星月无双悦来客栈科学的次元行者最强锻符师星际特别行动异世流放
同作者其他书
海上升明帝 贞观俗人 隋唐大猛士 晚唐 重生之十年 隋末 逍遥小地主 唐朝好地主 重返大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