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宁殿一聚,赵匡胤也答应了他们的婚事,至于接下来的婚事则交给礼部等开始准备起来了。
数九寒冬腊月,天气也越来越严寒,日子已经到了乾德六年(公元968年)正月初。
这一段日子,枢密院也在调集兵力,等寒冬一过,春天一来,他们就开始打算北征攻汉。
在北方,冰雪与寒冬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北方的温度也降到了最低。
这段时间,大宋朝廷自此开始也接二连三收到了北疆各地受灾的情况,特别是今年,一场巨大的寒潮袭来,使得北方汉、辽二国应接不暇,而且国内的粮食又供给不上,这样子反而加重了汉、辽两国的受灾情况。
汉、辽的这等情况,也让赵匡胤看到了机会,他打算等冬天过去。
这一日天刚蒙蒙亮,开封街头风雪骤停,城门上的火把也依次熄灭,空气中的冷气使人寒颤。
大宋将士们虎视眈眈地站在城门上戍守着东京开封府,他们早早地备上了厚厚的冬衣,由于天气寒冷,将士们呼出的气一下子结成了碎雪花一般的晶体,滑落在冰冷的铠甲上。
此刻远处一大队人马忽然间朝着陈桥门靠近,在清冷空气中便能听见细细的马蹄声从远处越来越清晰地传来。
天色越来越亮了,城头上的士兵往下望去,城门远处,一队士兵奔袭而来,他们手上持着的火红色的宋军旗帜。
这是队宋军。
这支队伍已经靠近了开封陈桥门,为首一人骑着一匹黑马而来,他乃是控鹤军的军官荆嗣。
“驭——”荆嗣策马狂奔至城下,未及片刻朝着城头守将喊来:边疆告急,契丹人南下打草谷了。
陈桥门上的守将一见对方是控鹤军的军旗,他认识那个少年乃是荆嗣,于是乎立即吩咐将士开启城门。
护城河上的浮桥缓缓下降,与地面平行,身后的卫康见浮桥放下,也立即驱马而至。
当下荆嗣、卫康等人未待浮桥完全放下便踏上浮桥,立即策马从女墙这一边入了城门,朝着皇宫的方向而去。
开封街道上有些清冷,早起的更夫见到一队宋军在街道上策马狂奔,便退让一旁,等宋军过去之后,他才继续打更。
……
卯时一刻,长春殿内,自收到荆嗣的边关奏报之后,赵匡胤便召集枢密院的一干官吏进宫商议。
他们方才从府邸出来,此刻天色大亮,街上的行人也渐渐地多了起来,开封府尹赵光义也组织一些百姓在街道上除雪。
方才内侍传召,枢密院枢相以及其余官吏也听说了北关扣急的消息。
这一次的辽军南下打草谷,想必也是因为北方受了灾,大辽地方也供应不起军队的补给,是以南下跨过宋、辽边境,悍然掳掠大宋边关军镇百姓的粮草与财物。
契丹人公然南下,想必他们的军队补给的军粮也不够了,只是如今积雪为化,天气依旧寒冷,大宋若是打算北征,还需要一些时日准备。
此刻在宋、辽边境,契丹人已经公然南下,大宋君臣的心中倒是一致认为,这一次让他们吃一次苦头。倒是灭亡辽国,大宋心底倒不认为现在凭借自身的力量就可以行之。
一旁的赵德昭默然站在身侧,他感觉倒是非常疑惑,看样子有些历史已经被自己改变了,历史上的宋、辽之战恐怕要提前了,不过看大宋如今官员脸上的反应,他们倒是并不惧怕契丹人的危害,只是若是等冬天过去再行出兵,胜算还要大些。
不过眼下契丹人公然南下打草谷,也给宋军北上找了一个出师有名的借口。
当年,若不是辽军手下将士纵兵掠刍粟,中原人民不堪忍受,奋起反抗,使辽军在中原难以立足,耶律德光也不会撤军北返,死在半道上。否则的话,辽军估计早就入住中原了。
二十年前,受到打草谷的影响,开封老一辈、上一代的百姓还时常记得那情形。
如今契丹却纵兵大掠,又要重蹈二十年前的覆辙,满朝文武一想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且如今的情况已经不是二十年前(会同十年,947年)的情况了,契丹人竟然悍然自筹给养掳掠民间粮草。
这一次就让他们有去无回。
这是一场战斗,一场捍卫大宋领土国家主权的战斗。
……
正月初八日,天气比前几日要温暖多了,开封城内也是和风一片。
东京的前期准备已经完成地差不多了,他们这一次只要求打退契丹人的入侵即可,让契丹人认为宋军不过是想保持宋辽间的和平罢了,大宋眼下首要的还是进攻汉国,以灭亡汉国为主。
这一日,皇帝赵匡胤正式御驾亲征,随行军队主要是禁军,曹彬、潘美为行军正副都监,石守信为西京洛阳府留守,而东京开封府留守一职则交给了魏王赵德昭。
禁军诸军,殿前诸司,虎捷军、龙厢军以及武学特种兵也派上了战场,随行的还有医官院的一些医官作为出征的军医。
禁军从陈桥门而出,两旁的大宋百姓箪食壶浆地守候着,他们望着大宋禁军,心里甭提有多自豪了。
一些百姓听了这次去打契丹,他们在道旁高喊道:“大宋威武,杀了契丹狗。”
百姓翘首以盼,一些百姓的思绪还飘荡在二十年前契丹人攻入开封的一刻,契丹人烧杀劫掠,无所不干,激起了他们的抵抗,如今契丹人南下打草谷,这些百姓自然而然期望大宋胜利。
眼前大宋禁军将士的衣甲鲜明,队伍甚是齐整,步伐也是一致,这样的军队从骨子里看就是一支强军、一支铁军。
与此同时这些年轻的士子以及目睹过契丹人杀戮的百姓,他们也想加入大宋禁军,上阵杀契丹狗。
有几个妇人女眷看见了队列中武学的特种兵后,她们叫了起来,这些人中有他们的亲人,如今却要上阵杀敌,女眷们自然期望他们建功立业而归。
“卫郎,可不要冲在前面啊,躲后面点......”一个小娘子从道旁冲了出来,然后拉着卫康的手道。
“我控鹤军不是孬种,我卫康也不是孬种,放心吧,隐娘,我会保护自己的。”卫康拍着自己的胸脯,一旁那个叫聂隐娘的小娘子将卫康搂得更紧了,眼睫毛上有一丝泪珠划过。
“卫郎。”
身后的荆嗣赶了上来,见一个小娘子搂着卫康的脖子,然后道:“弟妹放心,有我荆某在,卫平安可不会轻易死的。”
聂隐娘松开了卫康的脖子,脸上一抹红晕闪现而过,随即道:“卫郎保重。”
说完,聂隐娘小跑回了百姓队伍中去,两只眼睛一直看着缓缓从陈桥门而出的大宋禁军,尤其是禁军中那个少年郎。
卫康则顺着禁军的队伍,缓缓前行,他此刻看着荆嗣道:“哼,荆大头,谁要你保护,我卫平安到底也是受过武学特种兵训练。”
荆嗣不服气道:“自从阿爷死后,我一直苦练武艺,杀过的人要比你学的知识多,我们战场上见分晓,到时谁杀的契丹狗多,谁就是老大。”
“哼,走着瞧。”二人赌气着。
在禁军前头,他们的皇帝赵匡胤坐在一匹黄龙高马上,手持镔铁长棍,精神抖擞,一双浓眉龙目望着京城的百姓,他高昂道:“我大宋将士、百姓们,这一次契丹南下,我大宋将士会为你们保卫家园,你等放心即可。”
一旁的曹彬、潘美以及其余将领也一并道:“我等誓死为大宋效命,为陛下效命。”
赵匡胤听了,龙颜大悦。
赵德昭今日也去送别,原本他也想去,可是赵匡胤却将留守一职交给赵德昭,东京留守却是代天子执政,是皇权的象征,管掌宫钥及京城守卫、修葺、弹压之事,畿内钱谷、兵民之政皆属焉,其意思也是不言而喻,赵德昭也是受宠若惊。
赵普转过头看了赵德昭一眼。
一旁的晋王赵光义掌管开封府的事务,也不过是个亲王爵位领从一品,也就是说自己还处于自己侄儿的下面,到时候也要将开封府的一应事务上报给赵德昭。
赵光义的一张脸色稍微有些难看,只是如今朝廷出兵北上,他也只能暂时强压住心底的妒忌与不服。
赵普见赵光义如此,心底有些自得,当初的一番暗中较量,二人也不分上下。
禁军已经离去,百官还在原地,赵德昭见百官都在原地,他道:“诸卿,陛下出征这段日子,全赖仰仗诸位了。”
……
晋阳城内,寒风簌簌,晋阳北方虽然有山脉阻隔,可是位于北方的这座坚城内,人们还是会感到十分寒冷。
皇宫匍匐着,在阳春殿内,炭火一直不间断地燃烧着。
刘钧这段日子的病情倒是稳定了许多,这也得益于他听到幽都府萧思温派人南下去宋境打草谷有关。
契丹人打草谷,那是年年有,不过今年北方受灾实在是太严重了,晋阳城内也因为天降大雪,冻死、饿死者甚多,刘钧也是担心这点,所以他才稍微减免了一些晋阳附近百姓的一些赋税,可其他汉国境内他倒是无计可施。
刘钧现在只求契丹人能够拖延宋国一段子,最好他们之间来个两败俱伤,这样大汉也能从夹缝中慢慢图强,只是自己的身子有些虚弱,而他也心知自己身子或许拖不了一年半载的样子了。
最让他担心的还是自己死后的皇位继承人问题,刘继恩无治政之能力,而刘继元根本就是一个纨绔子弟,其余几人虽是自己养子,可与自己而言根本就没有血缘关系,皇位岂可传给他们。
一旁的内侍行首卫德贵用手轻轻地拍着刘钧的背后,让他稍微舒服一些。
刘钧问一旁的卫德贵道:“卫大官,你说太原尹与检校太尉这二人中何人适合些?”
卫德贵低眉顺眼恭敬道:“陛下,这个老奴不知,老奴一心服侍陛下,这朝政以及陛下的私事,老奴实在是不清楚。”
刘钧一听,面色有些不自然,他没有说话,一旁的卫德贵的身子有些战栗,他并不知道自己回答的是否让刘钧满意,但是他心里头对刘继元要有些好感。至于那个刘继恩,他完全是个榆木脑袋,怪不得对于朝政之事完全不开窍。
刘钧有些心烦意乱,“卫大官,你下去罢,让朕静一静。”
卫德贵一听,便关上门退出了阳春殿。(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