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二十九号,中华军之第三步兵师第十四协防师第十七协防师将近一万五千人对有着将近六万太平军防守的六安城发动猛攻。
此战中,中华军硬碰硬直接派出了最精锐的皇家陆军第三步兵师参加首波攻城,激战一上午后,第三师在第十四协防师的配合下,终于攻克六安东面城墙,进而撕开了六安城的乌龟壳。
当天,陈玉成率领残存的两万多精锐从西城突围而出,同时留下了两三万人继续在城内顽抗,拖延攻城中华军的步伐。
中华军受限于兵力不足,加上城内战事依旧紧张,所以未能阻挡陈玉成的逃跑。
但是尽管让陈玉成跑掉了,但是六安成却是拿下了。
而随着六安城被拿下,加上之前的霍山也是被攻了下来,这也就代表着整个皖北西部之主要城市,已经是都落入了中华军的掌控之中。
从进军六安府开始,整个六安战役持续两个月左右,中华军和太平军交战多次,中华军之皇家陆军战死约四百余人,伤六百余人,战斗中伤亡就超过了一千人,另外两支配合作战的协防师更是死伤惨重,战死至少超过两千人,伤者达到三千多人。
上述伤亡数字还没包括因为疾病所造成的减员,上月持续的流行疾病中,第三师因病死伤数百,协防师至少也死了上千人。
直接死伤以及因病死伤加起来,也就是说让第三师减员至少两千人以上,协防师更是超过了六七千人。
总伤亡人数接近万人。
如果不是军训部一支持续对第三师补充大量新兵。估计第三师就得被打残了,如果不是因为中华军接受了大量太平军的俘虏。从而随时补充第十四协防师和第十七协防师,估计这两个协防师也不会剩下几个人了。
拿下六安城内。施清瑄还没来得及休整几天呢,他就是接到了来自统帅部的命令。
统帅部命令他立即率领部队东进北上泗州,说是根据情报现实,苏北地区的清军在月内大规模增加,近期内苏北地区极有可能面临清军的大规模南下进攻。
接到命令后,施清瑄当即主力部队迅速朝着东北方向而去,不过这一次他除了带走第三师外,配合作战的协防师部队都是刚接受的俘虏,新编之第十九协防师第二十协防师。
原先所辖的第十四协防师则是留守六安霍山一带。第十七协防师则是南下增援安庆方向。
在六安府的一系列战事中,和往常一样中华军接受了大量的俘虏,总人数高达三万多人,对于这些俘虏的处理按照一贯方式,先是挑选青壮补充现有的各协防师,然后多出的俘虏另行成立协防师。
这三万多人里头,大部分精锐都是被补充到了第十四和第十七协防师中,这两支部队在进攻霍山,六安城的攻势中受创不小。累计减员达到六七千人,减员这么大,为何最后的六安总攻站中这两支协防师还能保持满编制呢
就是因为获得了大量俘虏的补充
拿下六安城后,又是优先补充了这两个协防师。然后把多出来的万人分别新编为第十九协防师第二十协防师。
而第二十协防师的建立,也是让中华军的协防师规模突破到了二十个之多,二十个协防师加起来。兵力总数大约有九万人,是皇家陆军目前的总数五万多人的将近两倍。
单纯从数量上来说。协防师已经成为了中华军的主要构成
但是兵力多也不代表着战斗力强,协防师虽然数量众多。但是战斗力贫弱,中华军的主要战力依旧是数量较少的皇家陆军。
施清瑄率领第三师等部队奔赴苏北时,新上任的安徽巡抚郭龙云也是抵达了芜湖,开始全面主持安徽省的民政事务。
中华帝国虽然仿效前清,前明设立了巡抚一职,但是中华帝国的巡抚和前清和前明的巡抚并不同,因为它并没有管辖军务财政的权力,只有行政管理权。
从权力上来说,实际上和以前的布政使是差不多的
这主要是因为帝国内的军务权力和行政权力以及财政权力都是区分的非常明显,军权不用说了,一直都是由林哲亲自掌控,由最高统帅部指挥所有武装力量。
而财政权力也是统一收归中央财务部关心,尤其是收税这一重大权力,都是由财务部设立在各地方的财务厅处科直接负责,这些财务机构也是地方政府的一员,由地方政府和财务部双重领导。
同时中华帝国并没有在个地方设立民兵之类的辅助军事力量,只有巡警这种警察机构,所以巡抚也就没有管辖地方军事力量的权力。
为了防止地方督抚做大,林哲可不会犯下和前清一样的错误,军权和财权是绝对不能下放的。
郭龙云上任安徽巡抚后,首先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恢复饱受战争创伤的皖南,皖北各地的民生,展开难民救济恢复农业生产。
要让一省缺少粮食的数千万百姓活下来,这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差事。
相对而言,同样是刚上任没有多久的太平府知府毕宣溪就要轻松的多,太平府尽管也算是新占领地区,但是最困难的几个月已经过去。
前任太平府知府虽然是前清降官,但是办事能力还是有的,最初几个月的救济工作颇有成效,农业生产已经恢复如初,随着秋收的到来,广大太平府地区的民生就能够初步安定下来。
所以毕宣溪的工作重心就是放在了当涂那边的矿务上头来
为了开发当涂县境内的铁矿,帝国特地批准了江南矿务公司的成立,该公司由宫务厅财务处集资成立,乃是标准的皇室产业的,而后续当涂的铁矿开发炼钢等重工业发展,也是以江南矿务公司为核心。
但是毕宣溪也没指望着靠着江南矿务公司一家就能够承担起当涂县的重工业发展大计,因此他上任太平府知府后,就是制定了在当涂建立一个集铁矿炼钢炼铁机械制造为主导的重工业基地。
效仿上海商贸区,制定了成立当涂工业区的计划,并上报工商部以求获得批准。
林哲看到这份报告后,觉得挺有意思的,这个毕宣溪的思路还是比较开阔的,竟然想要搞工业区,只是这个工业区里提出的要求不小,除了寻常要求外,竟然也要求把当涂也加入到通商港口来,准许和外商直接通商。
对于这一点,林哲没有考虑太多,直接否决了
这并不是林哲排外,或者对洋人有所不满,而是因为当涂位于内陆腹地,长江沿岸,如果让这些洋人可以自由前往的话,对于目前实力弱小的中国而言极容易丧失内河通行权,林哲可不希望看见洋人的军舰商船毫无障碍的出入长江。
尽管林哲支持开放通商,和英国人,美国人和法国人的合作都算愉快,但是并不代表他愿意看见洋人的军舰肆无忌惮的行走在长江各地。
不过他虽然否决了让当涂和外洋直接贸易的条件,但是依旧批准了毕宣溪提供的工业区计划。
并特许了工业区的税收优惠,凡是入住商贸区之企业,首年免税,次四年半税,一共有着五年的税收优惠期,同时批文财务部那边,要求财务部适当拔给当涂工业区之发展资金。
当涂工业区不可能和当初的商贸区那样,可以依靠前期的商税以及地产交易税收来满足持续发展需求,因为工业区不可能有大量民众以及富豪前来定局,对地产的需求是非常小的,而且重工业的建设期都比较场,工业区前期也很难收到足够的税收来维持发展。
但是工业区要吸引企业进驻,就需要做好自身的工作,包括平整土地,包括建设码头桥梁道路供水等基础公共设施,如果没有这些,是很难吸引到民间资本大老远跑到当涂来投资的。
毕竟现在江南地区的商人们要投资建厂,首先地区就是上海的商贸区,那里有着成熟的公共设置,海运河运交通便利,不管是进出口还是运往国内其他地方都非常方便。
而且还有着大量的无产工人等待雇佣,招募工人极为方便。
除了这些硬件优势外,商贸区独特的政治环境也是保证了它对商人的吸引力,以工商为核心支柱的商贸区具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开厂办企业都是有法可依,不会出现乱七八糟的官员插手的事情。
同时由于此地乃是通商港口之一,英国人法国人等在此地具有极大的利益,他们不会坐视商贸区出现任何不必要的动乱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利益所在。
要想和各方面都占据优势的上海商贸区进行竞争,拉来资本在当涂工业区投资办厂,其难度不是一般的高。
不过当涂也有着自己的优势,那就是它这里有着中国东南地区最大的一个铁矿,同时林哲还给当涂工业区给予了税收优惠,要知道中华帝国的商税是比较重的,除了流通环节的税收外,对于厂家而言最主要的就是营业税了。
而这个营业税是非常重,按照行业的不同,一般是销售额的百分之五到百分之二十之间。
五年的免税,足以吸引一部分商人冒险前来投资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