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长望着李冬庭道:"被告李冬庭,出院以后,你一直在服药吗?"
"是的。"
"你看看,这是不是你一直服用的药。拿给他看看。"
审判员将三瓶药递给一个书记员。
书记员拿着三瓶药走到李冬庭的跟前。
李东庭看了看书记员手中的三瓶药,然后道:"这——是我——一直——服用的——药。"
"被告代理人,你继续。"
"谢谢审判长。我的当事人出院以后,虽然一直没有离开过教师岗位,但每学期,都要回家养病一至两次,特别是春秋两季,常识告诉我们,春秋两季是精神疾病发病的高峰期。"张童林一边说,一边从文件夹里面拿出两张纸,"这是两份谈话笔录,一份是多伦路小学的几位老师的谈话记录,一份是李冬庭班上学生的谈话记录。他们虽然不能确定李冬庭是不是发病,但他们证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我的当事人确实每学期都要回家养病一至两次。这足以证明我的当事人李冬庭的精神状态一直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
书记员将两份谈话笔录递给了审判长。
"审判长,我现在可以问我的当事人几个问题吗?"
"可以。"
张童林走到李冬庭的跟前,声音微低,语气舒缓道:"李冬庭,我问你几个问题,你心里面怎么想的就怎么说——明白吗?"
"明白。"
"在作案之前,你的精神状态如何,你能陈述一下吗?"
"在作案之前,我心绪不宁,焦躁不安。"
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张童林和李冬庭在看守所的对话内容。
关于这段对话,张童林和李冬庭是这么说的:
张童林问:"在作案之前,你是不是出现了心绪不宁,焦躁不安的情况呢?"
李东庭是这么回答的:"在一月十二号的上午,我的情绪突然变得很糟糕。"
大家看出来了吧!张童林的问题,现在变成了李冬庭的答案。由此可见,张童林和李冬庭的第一次谈话是为今天的提问做铺垫的。
张童林果然聪明,以李冬庭的智商,他肯定不会辜负张童林的希望。
大家看,李冬庭回答的多好啊!两个人配合的多默契啊!
"你能具体描述一下当时的情形吗?"
"心里面显得很烦躁,脑袋很乱,昏昏沉沉的,就跟做梦一样,身体就好像不是自己的。"
"你一连杀害了三个人,你难道就没有想到后果吗?"
"当时,我什么都没有想,更不会考虑后果了。"
除了开头和第一次谈话有所不同意外,下面的内容和第一次谈话不差分毫。
"审判长,我的问题问完了。"
"被告代理人,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
"尊敬的审判长,尊敬的审判员,尊敬的合议庭的法官们,事实说明,我的当事人在作案的时侯正处在发病期,在此期间,他已经丧失基本判断力和控制力。不可否认,我的当事人杀害刘晓雨老师一家三口,实属罪大恶极,但法庭应考虑到李冬庭是在丧失基本判断力和行为控制力的情况下所实施的犯罪,所以,本代理人恳请法庭在量刑上给予考虑。"(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