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收拾好了装备,我们开始想塔顶前进。四周那种恶心的黑色我们也见怪不怪了,毕竟是白天,还是有某种免疫力的。
通过长长的U型走廊,向上的楼梯出现在我们眼前。之前在晚上没有看的很清楚,这楼梯和我们之前走过的那一段有些不同,一楼的楼梯踩起来很是结实,给人一种明显混凝土的质感,而这里的楼梯踩起来却没有这种感觉。
塔莉亚让工程兵打起矿灯,从这里开始就是全封闭结构了,虽然后几盏应急灯,但那淡得和鬼火一样的红光实在起不了什么照明的作用。
在矿灯的照射下四周变得明亮起来,光斑索到之处同样是一片我们见惯的黑色和水泥墙。而地面的黑色似乎更为浓郁,我们感却到的软塌塌,就是这么造成的。这地上的黑色比起别处都来得更厚,无奈我们并不是学化学的,就算想知道这种东西是什么也无从下手。
现在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在这种全黑的空间走路,其实是很困难的,四周没有参照物,颜色也完全一样,有时候自己撞墙了都不知道。
我们只好分成一排,扶着塔壁行走。手上总是传来黏黏的触感,那感觉就像是捏着什么活物的内脏一样,恶心得要命。这东西究竟是什么啊!
塔莉亚的反感似乎还在我之上,我看走在前面的她被这触感恶心的都快吐了。现在我才意识到为什么那些应急灯那么暗淡了,这根本就是被这些黑色糊了一脸啊!这里简直就像是某个巨大生物的肠子一样。
所幸我们很快就走了出来,再在那种地方待下去我可受不了。前面有一扇不小的防火门,我和陈在海上前使劲一撞,门便打开了。还真是顺利,我刚才还在想这门要是锁上了该如何是好。
这里我进一步确认日本人不是简单地从这里撤离的。就算没有时间炸掉这里,这门最起码也要封上吧?塔莉亚也吃了一惊,她本来还想让工程兵来看看这扇门的构造呢。
“你们两个干什么!就这么撞上去了,万一上面有炸.药怎么办!”塔莉亚大骂。
我和陈在海马上低头认罪,说实话我们根本没有想到这层,这里要是某些机密情报的所在地,还真有可能存在这样的东西。我们一行人一次穿过防火门,向里面走去。
“那个首长,你说的没错这里确实有炸.药。”我身后传来工程兵的报告的声音。
我们马上回头看向那个工程兵,这时他正试图从防火门门轴出拆下个什么东西。几分钟后那东西被拿到我们的眼前,我和陈在海偷偷地为自己擦了把冷汗,还真他娘的是炸.药。大小形状都和我们原来在抗日电影的看到的差不多,多亏这东西哑火了......
“首长你们不用这么害怕,没事了。这种炸.药常温的保存时间很有限,但威力很足,现在我们有些队上还在用它炸山呢。现在你们拿火点它都不会炸。”那个工程兵拍着胸脯保证道。
“你刚才说炸山是吗......这小鬼子看来是下好了决心来个玉石俱焚了啊。”陈在海道。
我道:“别废话了,这次算咱们命大,以后你做事给我小心点。真捅出什么篓子老子可救不了你!”
“老苏!别说的跟你没跟我一块撞门似的!你个小人!”陈在海大怒。
一听我也火了“你还说!要不是你拉着我,我会跟你去撞吗!”
“你们都给我闭嘴,咱们来这不是为了听你们两说相声的!看看前面吧!这地方真有意思。”塔莉亚一本正经道。
我和陈在海马上停止争吵看向塔莉亚所指的方向。就如塔莉亚所说,这地方总会有超出我们想象的的东西......
一般来说我们现在所处的地方是灯塔的展望台,这里是设置领路用的汽灯和脚手架的地方,但现在看来这里显然被改造过了,面积也比一般的灯塔大了不少。
虽然在一旁有看到用来架设汽灯的架子,但这里明显存在着更多和灯塔没有关系的东西。
墙壁的材料就和我们之前经过的地方完全不同,这地方是按照军事设施的标准建造的,所有的外壁都是三防功能的夹心铁皮墙,外面是水泥,里面是铁皮和棉花,这种强度结实得就算是用一般的炸.药也很难造成伤害。
在墙壁的一角我还找到了一个通风口,口子是方形的,足有四个人脸那么大,口子上面还有个用来鼓风的风扇,和塔的其他部分一样是那种奇怪的黑色,扇叶上积满了灰尘,数量多得都结成絮了。
可以看出扇叶的外面曾经封着一层铁丝网,不过现在只剩下参差不齐的断面了,从断面来个每根铁丝都有手指那么粗,这简直能叫做铁条了。在我看来这断面的样子,就像是被蛮力给生生扯下去的一样。
透过扇叶我还看到了复杂的通风管道系统,明明只是一座塔而已各种系统倒是一应俱全。
这里没有什么收获我便将注意力转到塔莉亚那边,哪里真有几个工程兵一边踩着杂物堆,一边检查者天花板。而塔莉亚自己则一直在和其他的工程兵商量着什么,怎么都不想是我能过去插话的样子。
现在看起来这里似乎就是塔顶的样子了,从窗户向外看去,地上的树木清晰可见。同时我也再次证明了塔莉亚的说法,这里确实是快洼地。
上面应该还存在着什么结构,不过我们暂时没有发现继续向上的楼梯。
话说这么长时间了怎么没听见陈在海的动静?这人想来不安分,这时候不会又惹出什么事来吧?
“老苏!老苏!你快来看看这个!”我还没想完,一帮就传来了他激动地声音。
声音的方向是和塔莉亚他们不同的另一方,我看见陈在海正一个人在一堆机械设备前鼓捣着什么。
“那看看这东西,不觉得眼熟吗?”陈在海道,“还有这些数据和这些图表。”
闻言我便把注意力转向那腿类似什么东西的控制台上面。刚看一眼我就理解为什么陈在海会觉得这东西眼熟了,眼熟是当然的,这东西可是我们平时都快看腻了的老熟人了。
不管是按钮拉杆的排布,还是那个和雷达屏幕很像的绿色网格圆盘,这太机器和我们见惯了的气象雷达站的操作台几乎一模一样。
在我看来更奇怪的是这东西和我们早期使用的苏式雷达站很是相似,我马上下意识地去看出厂编号和机型,很可惜那里被别人刮掉了,看痕迹还是很久以前就被刮掉了。
这里是日本人建的灯塔吧?为什么会出现疑似苏联的气象雷达呢?这一点让我很是迷惑。
不过更让我在意的还是那些数据和图表,这根本就是某个地方成堆的气象数据!在气象局工作了这么多年,我曾无数次的和这些东西打交道,绝不不可能看错。陈在海也是明白这一点才叫我过来的,这下事情有意思了。
我马上搬来一张没用的桌子,混乱地扫掉上面的杂物。现在我总有一种感觉,这些数据和图表会是很大的线索。陈在海找出的这些还很是杂乱,有整理的必要。
气象数据可分为气候资料和天气资料,我面前的属于前者,它通常所指的是用常规气象仪器所观测到各种原始资料的集合以及加工、整理、整编所形成的各种资料。
和后者不同的是,气候资料是长时间序列的资料,而天气资料是短时间内的资料。这表明日本人曾长时间的观测某一地点的气象变化,这不得不让我联想到这片区域。
整理了一会我发现这种工作量我一个人短时间根本完不成,只好把还在研究控制台的陈在海叫了回来,两个人一起这工作马上就有眉目了。
我们汗流浃背地整理了几个小时,总算是能看出这东西的大致样貌了。
首先这些数据记录得极为详细,天气的变化记录是一天为单位测量,虽然中间少了很多数据,但不影响我们对大局的把握。
开始的时间是1939年,几月我们无法判断,因为缺少的资料太多了。但这一点就可以说明很多问题了,那篇日记也说他们在1939年开始在这里驻守的。日本人曾在某个地方持续不断地观测气候,这在战争中是很不合理的。
这些资料不仅费时费力,为此建设各种类型观测站的花费更不是个小数目。这些资料不能当成武器,也不可使拿到谈判桌上去威胁盟国。
除非是有必要这么做的,这片地区有价值让战争中的日本消耗大量资金来观测。
最重要的是我一直以为被观测的区域,一定会是我们所在的这片地区。然而结果却让我大吃一惊,无论怎么看,湿度,温度,风力,一切的一切都表明观测的这片地区绝对不是山区!
在我看来这地方更像是某片巨大的海上才会出现的数据。
“你怎么看?这些数据不会是......”我问陈在海,“怎么样也不至于吧?”
“老苏你想的没错,怎么看这都只能是海上才有数值。这东西是在某片海上测得的。”她笃定道。
我心里还是有一丝挣扎,希望这些东西只是我们看错了,“话也不能这么说吧,像这种气象,很大湖不是也有可能吗?”当然如果真有这种湖,那它的面积一定不会比渤海小上多少,这些我都很明白,但这种天方夜谭的事情任谁都不会那么简单就接受的。
在林海的深处建这么一座有气象分析能力灯塔就已经够奇怪的了,现在还让我相信这座塔一直子在分析不知道从哪来的海域的气象数据,这绝对超出我的接受范围了。
我们都是经过专业训练的技术员,我们的专业被用在如此匪夷所思的地方,我真是连做梦都没想到!
“老苏我能理解你的感受。”陈在海喃喃道,之后他又从一旁的文件堆里掏出了一个笔记本递给我:“那你再看看这个吧,只看封面就好了,全是日文,咱们看不懂的。”
我狐疑地看着她交给我的笔记本,很厚,拿在手里感觉得出很有分量。
而封面上手写那几个字我到现在都难以忘怀。看到那级个字时,我感觉自己仿佛被沉到海底一样。
日本有很多字都和汉子一样,有些表达的意思都很相近,而我在封面上看到的这几个字正好全是汉子。
封面上是这么写的:
航海日志
关.东.军远东方面特殊潜地航行部队582分队
日向号(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