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部电影的成本堆高到一定阶段后,制片公司的审查和投资都会变得异常谨慎,虽然詹姆斯卡梅隆的两部大作,真正开启了好莱坞的亿元制片时代,但像杜克为独立日喊出的如此巨额的投资,完全可以用凤毛麟角来形容。
那些投资额只有几百万美元的小制作,都会被电影公司严格审核,更不用说独立日这样的项目了,每个上千万美元的电影项目的诞生,都是极其繁琐的过程。
在好莱坞,从一个剧本概念到真正获得制片厂认可决定投拍这个过程被称作开绿灯,除去必须的审查委会审核外,还有众多的前期调查过程。
第一要有一个剧本,质量和创意能让制片公司感兴趣。
第二这个剧本要经过制片部门的系统审核,制片部门将分析剧本是否新颖有无商业价值是否符合制片公司的产品构架。如果得以经过审核,制片部门会预估电影制作成本税收成本等等。
第三这个项目将经过发行部门的审核,他们会联合合作的分销商来一起调查很多问题这部电影的商业价值何在它的目标观众是谁是否改编自,有没有固定的粉丝群这部电影是否能够融入制片厂的全球分销体系能否在合作电视台录像带合作方方面得到支持影片的类型和发行时间影片有无植入广告的可能影片有无冲击奖项的可能在过去和未来的18个月内,有多少同样类型的影片已经上映或者正在筹备它们的表现如何投资回报率又如何
第四建立制作团队,对于独立日来说,这是相对比较简单的问题。
第五敲定拍摄细节和合作意向
第六预算拍摄地点制作团队都最终获得首肯,终获绿灯。
事实上,这只是一个大致的过程,并不能说明好莱坞电影制作中商业法则的完整和精细,但有一些数据或许可以说明这一点。
比如,每一年好莱坞的制片厂大约会收到15000个以上的剧本,最终只有300部左右的电影进入制作阶段,其中还不知道有多少是压了几年的剧本。
即使杜克有了生死时速和勇闯夺命岛的成功作为资本,华纳兄弟等公司也只是对他有了更多的信心,会对他的项目优先重视,却不会随随便便就开绿灯,毕竟这最终会涉及到1亿多美元的投资。
华纳兄弟和二十世纪福克斯已经做完了最初的审核。
公爵工作室中,南希约瑟夫森坐在杜克的对面,一只手轻点着面前简陋的办公桌,他们的制片部发行部和市场部,暂时都给了项目a级的评价,当然,前提是影片拍摄出来后,能达成剧本描述的效果。
只要资金充裕,我想这对我来说不是难事。杜克说道。
特效根本无法省钱,不同的价格,制作出来是完全不同的效果,如果项目顺利通过,杜克在特效方面的第一选择肯定是工业光魔
三方会谈举行过了杜克又问道。
我与华纳兄弟和二十世纪福克斯的管理层一起谈过三次了。
说话间,南希轻轻揉了揉额头,脸上似乎还带着疲惫,大概消耗了不少精力,基本达成了合作拍摄的意向,如果项目最终能够在两家公司通过审核,他们将各自负责一半的投资,发行方面暂时也达成了共识,华纳负责海外发行,二十世纪福克斯负责北美发行。
拉入其他公司合作拍摄,是大制作中降低投资风险最常见的方式,华纳兄弟和二十世纪福克斯在暑期档争夺的异常激烈,如今能坐在一起谈判,足以证明好莱坞大公司之间的生存常态,竞争和合作是永远的主题。
说白了,在利润面前,没有什么商业冲突是不可调和的。
南希,华纳和福克斯
既然通过了初步的审查,一般立项的可能极大,杜克问对面的经纪人,打算独立投资,还是融资
他们已经准备开启预售,如果项目审查结束,会第一时间与你联系,南希靠坐在高背椅上,商谈在影片植入广告的可能。
这种投资上亿,又是现代社会题材的商业影片,不植入广告根本不可能,杜克对此也不排斥,就像勇闯夺命岛做的那样,他尽量会安排广告在合适的时间出现在合适的地点。
有了预售,肯定会有第三方担保。杜克叹了口气,任何一个导演实际上都不喜欢第三方出现,那意味着更多的扯皮和审查。
不过,好莱坞拥有成熟的电影体系,完片担保制度明面上是投资人利益的最大保证,制作公司想要吸引全球的分销商录像带合作方电视台等进行事先销售,或者公开募集部分资金支援拍摄,第三方担保必不可少。
杜克南希试探的问道,你不打算投资吗
亲爱的,我要还母亲的贷款,勇闯夺命岛的分成最快也要几个月后才能到账。
摊开手,杜克颇有些无奈,他不会高估华纳兄弟的觉悟,双方的协议是半年内付清,对方说不准会坚持到最后,我现在手中只有100万美元,就算能从银行贷点钱,对于影片巨额的投资来说,也太少了。
说到这里,杜克的嘴角微微上翘,相信现在我有资本向制片方开条件了吧
当然南希毫不犹豫的点头。
换成任何一个导演,连续两部电影北美票房过亿,全球过3亿,都有狮子大开口的资本。
南希,我要你帮我争取一份12的薪酬合约
杜克刚刚说完,南希就会意的问道,1000万美元基础酬劳外加百分二十影片收益分成
不,我不要净收益分成。杜克摇了摇头,又说道,我要前期票房分成
为了激发导演或者演员的创作欲.望,好莱坞允许大牌导演当红演员可以对票房和版权收益进行分账,如今最大分成比例能达到百分之二十五,而导演的收入和分账多少则直接与其近三部电影的票房有关。
而这部分分成,可以分为线上和线下两大项。
线上主要是影片的票房分成,其中又分直接获得票房全额的百分比分成和扣除所有成本后的票房净收益分成,如今这个年代,影片还能从票房上获益,如果向后推十几年,后者完全是个坑。
线下就是包括版权等所有的周边收入了,这一块一向是发行商和制片公司的禁区,全好莱坞算下来,也只有屈指可数的导演和演员能参与其中。
比如斯皮尔伯格,如果现在还保持火热势头的侏罗纪公园能像曾经那般大卖,他可能从影片所有的收入中,收获最少2亿美元
杜克头脑一直很清醒,他现在有喊线上收入分成的资格,线下就算了。
当然,谈判时肯定不会如此谈,南希约瑟夫森经验丰富,应该懂得如何处理,
这也不仅仅是基于自身资本的考虑,其中还有另一层次的原因,在这个信息相对还不流畅的时代,影片的全球收益远不像票房统计那般容易监督。
就说现在的合作方华纳兄弟吧,曾经的杜克看过一份相关报道,哈利波特与凤凰社这部电影虽然在北美取得了总计7亿多美元的总收入,但账面上却亏损了近2亿美元
原因在于华纳兄弟影业从中扣除了高达2亿美元的3d拷贝和发行费用这是付给自己的支出费用,还有1亿4000万美元的广告宣传费用大多也是华纳兄弟付给自己的,另外还有7700万美元的利息,这更是华纳兄弟左手借右手产生的费用。
华纳兄弟光靠这几项便已收获了至少4亿美元的收入,但作为支出扣除后,再扣去2亿美元的制片费用和其他各项开支,从会计的角度便产生了巨额的亏损。
如此算来,那些与片方签署了净收益分成协议的主创人员是分不到多少钱的。
最重要的是,从财务和法律的角度衡量,华纳兄弟并不存在违规的地方。
所以,综合各方面考虑,杜克要的就是票房总额的比例分成,而不是不靠谱的净收益分成,哪怕是日后,他也不会与好莱坞公司签署莫名其妙的净收益分成
如果不是现在资本不够,杜克甚至想直接喊出影片的全收入分成。
未来还有更多的好莱坞电影人,仍然指望着大制片厂能良心发现,让他们能从利润中分一杯羹。
实际上,资本永远都不会有良心发现的那一天。
与南希约瑟夫森谈过之后,杜克重新进入了工作状态,不但索菲亚科波拉迅速回到助理的工作岗位上,他还召集了刚刚结束休假的扎克施耐德约翰施瓦兹曼罗宾格兰德和乔斯威廉姆等团队成员,为即将开启的独立日项目做正式的准备工作。
随后,南希又传来了派拉蒙影业有意加入投资的消息,却被华纳兄弟和二十世纪福克斯双双拒绝,两家公司几乎用程序内允许的最快速度完成了最后的审核,等时间进入九月份,杜克带领团队的人已经制定了粗略的脚本列表的时候,独立日终于可以立项了。
求推荐求收藏求三江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