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扎在扬州城内的虎贲军城防师一万两千多,其中一个团跟着万顺去抓扬州城内最具影响力的士绅去了,而其余的虎贲军人员开始在扬州城内戒严了。
“枪杆子里出政权”,小老百姓在杀气腾腾的虎贲军面前,顿时鸡飞狗跳一番,全部躲回到自己的家中去了,胆子大的,也就隔着门缝往外瞅瞅而已。
这些小老百姓,只是因为商人罢市而聚集,他们可不是想和官府对着干,其实他们挺感激这个新任的知府杨廷鉴的,因为杨廷鉴到任以后,扬州城的治安那是空前的好,同时还有无数的工厂建立了起来,扬州城内的那些闲散人员都找到了一份薪水不错的工作,这无疑让扬州更加的繁荣了。
可以这样说,现在的扬州人,只要你不懒惰,赚的钱不光可以养家糊口,而且还略有结余,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富裕的扬州城,同样是流民和乞丐遍地,而现在扬州城内是见不到一个乞丐的,就连从北方逃难的人都没有。
听说这些人全部被招去海边开垦荒地了,只是那盐碱地能长出庄稼吗?扬州的百姓心中充满了疑虑,也许文曲星杨廷鉴有仙术也不一定啊!
杨廷鉴到任扬州城才短短的三个月,就有这样的变化,老百姓的心中可有一杆称,分得清楚杨廷鉴是好是坏,杨廷鉴这样的官就是他们需要的“青天大老爷啊”。
扬州的商人罢市,这些老百姓也知道原因,不就是杨廷鉴那条“官绅一体纳粮”嘛!其实老百姓心中早就不满了,为什么那些有钱的人不纳税,自己每天挣扎在死亡边缘,反而要纳重税。任谁都想不通。
中国的老百姓一直都有“不患寡而患不公”,现在这些家财万贯的硕鼠,因为杨廷鉴的官绅一体纳粮来罢市,完全是用罢市来要挟杨廷鉴大人,同时又给所有的扬州市民带来生活困难。
所以罢市注定得不到扬州城百姓的支持,这些百姓无不在心中咒骂这些士绅黑心和缺德。却没有对杨廷鉴发泄不满,没有百姓支持的罢市,在枪杆子之下注定不会土崩瓦解,这从那些士绅选择罢市的时候就决定了的。
虎贲军城防师一宣布全城戒严,所有聚集在街上闹嚷嚷的百姓,瞬间就从街面上消失了,速度之快,令人膛目结舌。
这下扬州城内最具影响力的二十家士绅可是惨了,虎贲军士兵和锦衣卫南镇抚司的人直接冲进了他们的家门。神威火枪面前,谁敢反抗,直接打成筛子。
其实敢反抗的士绅根本就没有,这次可是锦衣卫的带着虎贲军去抓人,那些士绅见了锦衣卫后,立即就焉了,锦衣卫的恐怖就不说了,那是被无数文人渲染过的。何况锦衣卫的背后就是皇上。这些人可是忽略了杨廷鉴的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杨廷鉴可是锦衣卫南镇抚司的镇抚。
所以我万顺的抓捕行为极为顺利。二十家最有影响力的士绅全家一个不剩地被抓进了花池军营。
被锦衣卫抓进了监狱,那能死扛到底,万顺稍微一用刑,绝大多数的士绅立即把所有的事情交代了出来,钱象坤和吴宗达的家人到是没有被用刑,可在无数的口供面前。他们也只有认罪的份。
万顺把二十家士绅男女老少一抓,然后让衙役敲锣打鼓满城宣布,二十家最具影响的士绅被一锅端的事情很快就家喻户晓了,接着杨廷鉴就立即下达解除戒严的命令。
杨廷鉴根本就没有去下命令那些士绅复市,而那些没有被抓的士绅。连忙开门做生意。他们真是怕了,当今内阁宰铺的家人都敢抓,他们这些小鱼小虾,还是老老实实做生意吧!再说杨廷鉴定的商税又不贵,才二十税一,这完全在商人的接受范围内。
何况现在扬州城内的商人,可在也没有以前各种巧立名目的摊牌了,原来时不时来收点贿赂的衙役也没有在来骚扰了。其实这些支出,反而比正规的税费还要多。大绝大多数的商人,只不过是畏惧钱家的势力吧!才勉强跟着罢市,这下可是好了,人家直接就把带头大哥一锅给端了,那他们还和知府衙门对着干撒啊!那就是不懂事的傻帽了。
杨廷鉴的雷霆手段,把全城轰轰烈烈的罢市,闪电般击垮,这就是枪杆子的好处。重要的是杨廷鉴懂得收放自如,而不是一味地使用武力,这就不是那些纯粹的武夫可比的了。
第二天的审判,扬州城可谓是万人空港,这二十家最具影响力的家族被押解到了扬州知府衙门,在无数的铁证面前,不容他们抵赖。杨廷鉴的判决也赢得了阵阵掌声。
吴宗达的家人没有参与这次罢市,被无罪释放,带头大哥钱象生被判了十年劳役,罚银十万两,其余的从犯被判三年劳役,罚银一万到五万两不等,其家属不予追究责任,所罚没的银两全部用于扬州城的基础建设,比如休整路面和排水沟,设立垃圾桶等等。
这二十被抓的士绅,以为自己这次是死定了,杨廷鉴的判决那真是让他们心服口服,至少杨廷鉴没有连累他们的家人,更没有动他们被查封的家产一分一毫,包青天也不过如此吧!
这种情况下,钱象生立即又补充交代了一个问题,想获得减刑的机会,那就是他勾结海盗刘香准备攻打通州的消息。(这个通州不是京师旁边的那个通州,而是位于长江出海口边。)
杨廷鉴听到了这个消息后,果然把钱象生的刑期减免为三年。杨廷鉴正愁自己没有海军士兵呢!这就有海盗送上门来,那简直是瞌睡遇到枕头。
杨廷鉴要发展海军,可是需要大量的水手,良家子弟是好,可要把他们训练成为一个合格的远洋水手,没有几年的功夫是不可能的,同时还必须让这些良家子弟去海上打几仗才行,这个周期实在太长了,杨廷鉴等不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