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领主府,他便加快了步伐来到了那个偏僻的小巷里,就在这时候,却有一位商人模样地人从一家魔法用品商店里走出来,并匆匆忙忙的从他的身边走过,从初级魔蜂王传感过来的图像可以看出,那只装有样本书籍的兽皮袋子,就隐藏在这商人的背包里。
李大明并没有理会这个从他身边走过的商人,而是转身走进魔法用品商店选购了几件魔法饰品之后才离开。
在离开时,他还是回望了这家魔法用品商店一眼,看到这家商店的招牌上写着的,是“阿文斯莱”魔法用品商店这几个大字。
他也没有尾随跟踪那名商人,初级魔蜂王已牢牢的锁定了那名商人,根本就用不着他去尾随,只要他把两人之间的距离保持在初级魔蜂王的感应距离内就行了。
见那人买了一张前往拉奈尔镇的船票,李大明等那人上船后,遂也拿钱买了一张相同的船票。
过不多久,大船便离开了大上海城的码头,驶向了海峡的对面。
一路无话,等大船上岸后,那人就飞快的离开了拉奈尔镇的码头,来到了镇上一个小型的魔法用品商店里。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建设,拉奈尔镇已基本上恢复了其原有的规模,而且随着圣卡留申岛的地位的提高,距离圣卡留申岛最近的拉奈尔镇,也随着商人的增加而日渐繁荣起来,其发展的速度,早有超出其原有规模的势头。
他不是不想收回哥伦比亚和拉奈尔镇,只是他现在还没有收回这一城一镇的实力,不仅是他,就连莫尔特帝国也没有收回这一城一镇的实力,据他所知,现在的莫尔特帝国和阿曼帝国,也正在为这一城一镇的归属问题闹地不可开交,莫尔特帝国派到圣卡留申岛上要他回去的使者。更是络绎不绝,也正因为这个原因,伊沙贝尔才没有因为他装病“重伤昏迷”而大做文章,明眼人都知道他装“重伤昏迷”,就是为了避免去莫尔特帝国的帝都。
不过,他也不会放弃这一城一镇的所有权,只要实力足够了。他随时都会收回这一城一镇,所以在与密尔顿等人的交往中。他对哥伦比亚和拉奈尔的问题是避而不谈。
在密尔顿和伊沙贝尔的面前提这一城一镇,根本就起不了任何作用,教廷不会为了他而出兵攻打阿曼帝国,不会为了他而出兵攻打哥伦比亚,所以他说什么都是没用地。
他抬头看了看那商店的招牌,却看到了“莱斯文阿”魔法用品商店这几个大字,他想了想。马上就发觉这两家店地店名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这两家店的店名,都是由“阿文斯莱”这四个字组成,区别就在于这四个字的秩序不同而已。
不愧是教廷,整个拉奈尔镇被打成一片废墟也就是不久之前的事,而在拉奈尔镇慢慢得到恢复的同时,教廷的情报触角,也跟着延伸到了这个小镇上。
那人把兽皮袋交给了一位掌柜。两人进入一间密室交谈了一会之后,那商人便离开了这家魔法用品商店往码头方向走去,看样子,可能是要乘船回圣卡留申岛。
一匹魔飞马从“莱斯文阿”魔法用品商店的后院里飞驰而出,那只装有样本书籍地兽皮袋子,骇然就背在魔飞马上的那名骑士的身上。
魔飞马飞快的往哥伦比亚城飞驰而去。而在魔飞马所看不到的高空中,李大明也在一边监视着地上的魔飞马,一边往哥伦比亚方向飞去。
在距离城门不远的地方,他缓缓的从高空中降落下来,然后不急不慢地往哥伦比亚的城门走去。
由于形势紧张,此时的哥伦比亚城已经实行了军事管制,平民入城,都要接受严格的检查,所以这时的城门口,已排上了长队。
他把身上的碍眼之物都收进了储物手镯里。然后不紧不慢走近城门。混入了一个正在等待士兵检查地商队里。
守卫城门的士兵,是阿曼帝国的士兵。这一点,从士兵身上穿着的制式盔甲的式样上就可以看的出来。
士兵对平民的态度很不好,稍不如意就是拳打脚踢,在殴打平民的过程中,有的士兵甚至还动用了武器。
李大明混入的那个商队,好象是圣卡留申岛商业协会地商队之一,商队地队长,是一位身材矮胖的平民,长着一头土黄色地头发。
这位队长跟一位长官模样的人在城墙下交谈了一会儿,之后又把一个装钱的兽皮袋子塞进了长官的盔甲里,那长官对士兵一挥手,于是,士兵们就把商队放进了城内。
在入城的那一瞬间,李大明看到那骑着魔飞马的骑士也来到了城门口。
骑士骑着魔飞马直接来到了检查出入人员的栅栏口,然后掏出一块魔法木牌交给了那位长官。
那长官看了看魔法木牌便挥手把骑士放进了城门。
并没有回头,但那隐藏在兽皮袋子里面的初级魔蜂王,却清晰的把骑士入城后骑马飞奔的图像传感到了李大明的脑海里。
骑士进入了一家挂有“文斯莱阿”的魔法用品商店,过不多久,在商店的后院里,又有一名骑士骑着魔飞马往城门方向飞驰而去。
看着骑士背上那鼓鼓禳禳背包,李大明就猜测骑士的背包里,除了装有“样品书籍”的那只兽皮袋子之外,应该还有几个装着其他机密函件的兽皮袋子。
“是时候动手了!”之所以拖到现在,就是要让人捉摸不到他的真正用意。
他紧随着骑士混到了城外,在城外的树林里,他戴上防风头盔往骑士离开的方向追去。
信使被杀,教廷的情报组织肯定会追查原由,如果信使被杀时,身上只有一个需要送达的机密函件,那么,这个机密函件,就很有可能是信使被杀的致死原因。
如果李大明在“样品书籍”上岸后就动手,或者是信使离开拉奈尔镇时动手,调查信使致死原因的人,马上就会怀疑“样品书籍”就是信使的致死之因,马上就会联想到信使之所以被杀,很可能是与信使所送的函件有关,是有人不想让“样品书籍”被送达到教廷的总部,这样一来,这杀害信使的凶手,不就立刻浮出了水面吗?
如果在信使身上还有其他机密函件时动手,情况就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