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人卫文博,目前担任辽阳县长。”
“卫文博,卫县长。你从现在开始,担任县城东门的后勤队长。专门负责给东门守军送饮水食物。至于饮水食物的来源,由你自行筹措。相信凭借卫县长的能力,办这些事情应该没问题吧?”
胡飞这条任命一出,在场所有原县府官员全都吃惊地睁大了眼。让县长去给守门军送吃喝?东西还得自己筹措?这是什么命令?县长自己更是愣愣的呆住了。胡飞却不管不顾的接茬往下点名,“下一位。”
“鄙人汪兴华,目前担任县教育局长。”
“汪局长可以去组织教育局的下属打扫街道。咱们县城的街道也给清扫了,我来的路上看见不少路面上都撒的有垃圾,既影响环境、也不利于居民健康。这件事就交给汪局长去办了。”
“鄙人牛聪,县警察局长。”
“牛局长带着警察去统计一下本县有多少因为日本人的原因而生活困难的群众,顺便给这些群众提供一点经济或者物质上的帮助。”
“鄙人月嵘,目前担任本县参议之职。”
“月参议骑马去趟望海山,找到快反营长托桑和后勤局长熊伟。就说我命令他们带领人马立刻赶来辽阳县,我这里缺人手!”
“这,这。满寨主,老朽不会骑马,恐怕会耽误了您的大事呀。”这位胡子都花白的月参议站起来冲着胡飞连连拱手。
如果说胡飞前几项任命算是胡闹的话,这条命令简直就是不经过脑子信口胡说!月嵘参议都快七十了,老头子一辈子读书写字,哪儿去过土匪山寨呀?不会骑马是托词,心里害怕这才是真的。他怕去了望海山就回不来了!
“月参议不会骑马?那也好说,我给你找头毛驴,你骑驴去。毛驴性情温顺,肯定不会摔着你。好了,这件事就这么定了!凡是我安排过的,散会之后立刻开始履职。没有安排到的,全部回家准备干粮饮水,交给县长给起义军送去。散会!”
这才叫: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胡飞在这场会议上充分展现了其山大王的习性,辽阳的一众大小官员也充分领教了什么叫做胡匪、什么叫做不讲理。管你以前是干什么的呢,现在我当家,让你怎么干你就得怎么干!
别人都好说,唯独月嵘老头子,不敢违抗大寨主的命令。从家里牵了头驴,有他两个儿子护送着,花了一整天时间才到了望海山,老头子差点儿没死到路上。
半天之后,各地贺电就来了。第一战区、第二战区、第九战区、以及军事委员会均发来了贺电,祝贺抗日义勇第一军光复塞北名城辽阳!委员长也同时发来贺电,同时为鼓励胡飞,特地颁发青天白日勋章一枚。要求胡飞得闲的时候,到第一战区司令部去领受勋章。
这已经是莫大的殊荣了,有谁在获得了青天白日勋章之后不赶紧去领奖的?只有胡飞,可以得闲的时候再去!并且他还不用去陪都重庆,直接到第一战区长官部就行。公平的说,委员长对于胡飞和他这支义勇军还是相当照顾的,比对其他地方军阀都要照顾得多。
在这些祝贺电报当中有一个人当然是最不应该缺少的,那就是张少帅。虽然少帅大人现在丧失了自由,但却挡不住他对这种事发贺电。张少帅在电报中高度赞美了义勇第一军的英勇事迹,并且还以个人的名义赠送义勇第一军大洋五十万块!
胡飞对与各方面的赞美之词都是照收不误。至于这辽阳到底能守多长时间他却从来也没考虑过。接受了别人夸奖,并不代表他就要常驻辽阳了,鬼子大军来了,该撤他还照样撤!
托桑和熊伟从望海山上下来了。胡飞让这两位来没别的意思,就是搬东西!这两位把县政府、县警察局、特高课等相关部门彻底给抄查了一遍,什么金银细软、什么古董字画、红木的家具,只要是值钱的东西就往车上搬。四十辆木炭汽车、一百多辆马车装得满满当当的,排着队拉回了望海山。
这边正搬运东西的时候,苟天晓、木拉提、霍庆龙那边传来了捷报。三个人用一列军火列车,在离奉天十公里的地方撞上了山田宏一等特高课特务乘坐的专列。据说爆炸的声响三十里以外都能听得到。现在这些打了胜仗的将士们正在返回辽阳的途中。
胡飞在辽阳闹出这么大动静,能不惊动了坐镇奉天的日本关东军司令梅津美治郎吗?山田宏一发电报报告给吉本贞一的时候,老鬼子就打算紧急抽调大军增援辽阳。但那时候梅津司令官正在忙着秘密扩建七三一特种部队,吉本贞一一个人调动部队的动作就稍微慢了那么点儿。
就是慢了那么一点儿,结果就导致增援部队刚刚集结完毕,奉天郊外就发生了火车爆炸案!这影响可是太大了,爆炸的火光映红了半边天,梅津美治郎坐在办公室都听见了响声。
老鬼子慌里慌张跑上阳台往南边看,就见南方的天空就像放烟花一样一闪一闪的直发亮。伴随着亮光还有巨响和飘上天空的浓烟。好家伙,那动静真的是动人心魄、让人胆战心惊。
“怎么回事?那边发生了什么?是火山爆发吗?”虽然明知道奉天南郊没有火山,可这动静却让梅津司令官实在想不通。那是什么玩意儿?
司令官身边的军官们没人能回答的上司令官的问题,这时候就有人想起参谋长吉本贞一将军阁下了。吉本将军负责的是情报和秘密部队,南边的响动他会不会知道?军官们能想到的,梅津美治郎当然也能想的到,梅津司令官立刻给吉本贞一打电话问情况。
吉本将军的消息就是灵通,梅津美治郎电话一打过来,吉本贞一立刻把南郊事件的来龙去脉告诉了司令官。甚至包括胡飞的抗日义勇第一军已经来了东北的事实。(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