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从南宋来的工匠已大批进入日本新发现的矿山中,开始用最新式的采矿法冶炼金银。另外,在程越确定的上百处地方,一座座工厂和造船厂正在紧张地筹备,几十处新式学堂也在各地出现,负责讲课的都是程越从南宋调过来的人。
穷困的日本百姓被几乎无限量地召收进各地的工厂中,新城的修建也需要大量的劳工,各地道路的整修和拓宽用的人更多。战后的日本,不但没有就此破败,反而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
南宋从事各种行业的的商人络绎于途,随船而来的就是大笔的金钱和各种新鲜事物。日本人心情复杂之余,也对生活的变化有了更多的期待。
洞院实雄过世五天后,脱欢率吕氏诸将从四国来到京都,向程越缴令。兵力空虚的四国被轻易平定,宋元联军几乎全无伤亡。不是征服,只是赶路。
程越设宴为他们接风,给脱欢的战功簿中记下重重的一笔。
其实脱欢的功劳并不大,四国已无多少可战之兵,地方又小,程越以牛刀杀鸡,就是要把功劳送给脱欢。
众将没人会与脱欢争功。再者说来,脱欢以皇子之尊,对程越俯首听命,冲锋在前,实在也挑不出什么毛病,多记些功劳也在情理之中。
又过十天,北征众将和一部分配合北征的海军也陆续返回。京都被占,镰仓覆亡,本州各地的诸侯也是穷途末路,无法逃脱被歼灭或是投降的命运。
至此,除某些海岛上还有残存的武士有待清剿,日本的所有土地,都已处于程越绝对的掌控当中!
日本君臣即刻上表恭贺,后深草法皇上书,再次敦请程越接任征夷大将军,程越将上书发还,并命人告诉后深草法皇,不得再因此事上书,后深草法皇唯唯诺诺。
程越旋即下令废国立县,将日本诸岛连同虾夷国划分为六十二个县,任命合格的官员进行治理。各地的官员都要接受大宋节制,宣誓效忠程越,日本为之震动。
刘顺征虾夷取得完胜,班师而回。杜浒在日本不与众将争功,跑到虾夷国率海军陆战队连下十余城,是除刘顺外的第二大功臣。
刘顺回京都向程越缴令,杜浒则继续领军北上,夺取向元朝称臣纳贡的骨嵬(库页岛),这也是程越给刘顺下的密令。
在程越的赫赫战功面前,日本君臣百姓除了臣服,没有别的选择。
这边厢,程越因洞院实雄的去世而悲痛,还要为日本的国事忙得不可开交。而几百里外的大宋,却因为程越在日本取得的一个又一个胜利而举国欢腾。
程越给的战报只有三份,第一份是他登陆九州,全歼了藤原经资的十二万大军。
大宋自立国之始,有几次这般大胜?
《中华日报》连载三日,加印三倍仍然供不应求!不管识不识字,家家户户几乎都收藏了一份。
百姓奔走相告,人人喜气洋洋!
不多久,程越的第二份战报送到。
日本京都已被攻占!
百姓狂喜,百官朝贺!
赵妙惠累得头昏眼花,《中华日报》不管印出来多少,刚一出报就被百姓一抢而光!
定娘在大都督府收到了如雪片般的贺表,有的官员甚至只向大都督府称贺,以至于两位圣人收到的贺表还不到大都督府的一半。
大宋各地都如过年一般热闹,酒肆、市集人山人海。不认识字的围在一起听人朗读《中华日报》上的报导,听了一遍又一遍,怎么听也听不够。
没人读了也不愿散,接着拿道听途说来的消息接着吹嘘,在他们的心目中,大都督就是传说中百战百胜的神将,大宋只要有大都督在,定然无往而不利!
太皇太后特地命官家祭告太庙,偏远一些的地方则有百姓偷偷地为程越立了上百座生祠,早晚祭拜,祈祷程越长命百岁,赐福大宋百姓。
特区的考试已先在各省陆续展开,各地学子空前踊跃,还有一大批北方学子想方设法地南下。元朝没有科举,他们不投奔大宋,如何出人头地?
在苏州观政的各地官员对程越的宏图大业再无怀疑。大都督要建功立业,他们的前途也会跟着远大!
不过,两位圣人和朝中大臣心中还是有一个隐忧,就是镰仓幕府并没有灭亡。于是半个月后,程越用第三封捷报彻底让她们放了心。
镰仓幕府十五万大军被昂吉尔全歼!
日本确定是大宋的了,只待程越正式宣布!
随后,又传来消息,刘顺拿下日本北面的虾夷国,为大宋再添一座大岛,杜浒则继续北征骨嵬,据说那座岛比日本的本州还大!
大宋为一连串获胜的消息而一再沸腾,上下扬眉吐气,每个人走路来都是挺胸抬头,大有不可一世之感。
程越从日本缴获的金银甚多,除幕府的一百七十余万两外,各地诸侯死的死,降的降,再加上京都皇族和大臣的主动贡献,仅黄金一项,程越就弄到三百余万两。
龟山上皇为讨程越欢心,将皇室的存银五百余万两一下子就送了四百万,程越也拿出一百万两来慰问战争中有死难的日本家庭。日本有的是金山银山,程越并不急于把钱都握在自己手中。
黄金中的一百余万两,同样被程越分发给立有军功的将士,而且全是双倍给予。也就是说,战死的抚恤,不分宋、元、高丽或者日本的军士,一律为二十两银子或者二两黄金(当时金银的兑换比基本为一比十),宋军战死的格外会有十到二十亩田以及其它的赏赐,。
受伤、斩首和其它战功的回报也十分丰厚,拿到上百两银子或者几十两黄金的屡见不鲜,炮兵和枪兵每人最少也分到三两黄金。十足兑现,绝无克扣,全军一片欢腾!
由于程越在回程的时候还要面临与乃颜的大战,所以宋军大都把得到的赏金又交给军中,由程越安排船只先行送回南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