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褚手握九耳八环象鼻刀列在骑兵之前,而在前方,韩当的部队高举火把,已经列阵,眼见着偷袭不成,显然强攻并没有任何胜算,不说其他,光是他这一路疾奔,从南昌而来这一路都没有休息,体力精力都不足以支撑他去强冲策军方阵,所以他命令部队暂且休整,既然来了,就这样撤可不行,怎么也要给韩当一些压力,让他知道秣陵军已经到了豫章,如其能知难而退最好,如其不能,主动进攻,那就更好了,许褚巴不得如此,只要韩当军阵型一散,击溃他们的机会就大增,如果他们也按兵不动,那他就借此机会恢复士兵和战马的体力,之后再徐徐离去也不迟。
许褚远远远远注视着敌军,他急着黄忠跟他说过,从一名将领的排兵布阵等细节是完全能够观察出敌军主将的性格,而主将的性格又与他用兵息息相关,就好像关羽,他布阵习惯圆阵,或是矩形柱,前者以守为主,后者则是攻守兼备,这都说明了他在用兵时更为保守,以守为主,而现实中,关羽也是一个非常谨慎之人。
不过看韩当,不过就是布了一个非常典型的方形阵,他在想如果是黄忠再此的话,一定能够从中对韩当有所了解,但他就没这个能耐了,反正他知道,也记住了一件事,那就是韩当率领的步兵只要布阵,除非是换上重甲,不然无论如何也不能冲阵。
这时,派出去的斥候队来到韩当身边禀报,道:“启禀将军,我们通过观察敌军的旗号,可以判断来者正是刘澜的近卫骑兵,将领应该是刘澜的亲兵头领许褚,他并没有主动进攻的意图,应该是也察觉到了我军军阵无懈可击。
“哼,如果他再向前几十米,草地上撒满的铁蒺藜就会让他们全部落马,而我们的弓弩手,会再一瞬间将他们全部射杀!”韩当有着非常丰富的对付骑兵的经验,当他听到马婷声之后,就下令部队在四周广撒铁蒺藜,而位置正是在弓箭手的射程范围,只要这支骑兵赶来进攻,不敢说叫他有来无回,但也休息靠近。
可现在看着这支骑兵在远处停马,应该是没有任何进攻的可能,不由冷笑一声,这个许褚他是知晓的,刘澜帐下的莽夫,樊哙之流罢了,可没想到这样的莽夫居然这般谨慎,还当真是出乎意料了些。
“传我的命令,部队严阵以待,只要敌军敢进入射程,弓箭手不比等待命令!”韩当扭头而去,倒不是他一句判断出了许褚不会来进攻,而是他要去四周瞧瞧,许褚这个样子,让他有些担心其他方向有没有秣陵军,毕竟许褚是刘澜身边的人,他既然出现在此,很有可能刘澜也在豫章,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刘澜的部队就不可能只是这三千人。
只要察觉到一丝不妙,那他会毫不犹豫的撤退,当然除了这些外,还有一件事是他必须要做的,那就是把豫章的情况及时向少将军汇报,刘澜已经到了豫章,再想夺取豫章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了,甚至他怀疑,刘澜先去豫章基友可能是争对九江。
他们一直都防备着刘澜,尤其是在长江,加入刘澜再走水路来犯九江,那么这一回绝对让他有来无回,但是这一次,当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长江,把主要精力都防在长江上去守刘澜时,却没想到刘澜反其道而行之,居然打算从豫章而来。
可仔细想想,刘澜之前走长江,起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这一回自然不可能故技重施,最少也得是水陆并进,而不会再向前一次孤注一掷了,让快马带着他的发现和想法尽快赶回九江,看着一队斥候离去,韩当才开始了四周的巡逻与观察,并没有异常,但是这并不会让他感到任何的安全,因为许褚迟迟没有进攻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刘澜的主力正在路上,他这是在等待主力抵达呢,只要他不下达主队进攻的命令,许褚就根本不会担心他们主动出击,可如果真主队出击,步兵主动进攻骑兵,这不是疯了吗?
当年在凉州,他可是吃过羌族骑兵的大亏的,就算是讨董时和徐荣的西凉铁骑交手,没有阵型为依托,步兵想围攻骑兵,根本就是痴心妄想,想到这里,他心里有些害怕和担忧起来,可是眼前的局面实在是有些微妙,绝对不能继续逗留下去了,不如干脆让部队保持队形徐徐后退,哪怕只是先退回海昏呢,也比这荒郊野地强啊。
平原地形,向来都是骑兵天然的战场,想通了这些之后,韩当离开再次下跌命令,部队开始后撤,在看到韩当撤退,而且一点机会也不给他后,许褚也只能眼睁睁看着他离开,没有继续追击,直到韩当彻底撤离之后,许褚才又后退了五里下令部队休整,而且还把发生的一切都向黄忠进行了汇报,当患者得知许褚居然和韩当碰上了的时候,立刻就意识到局面已经彻底发生了转变,如果继续这样下去的话,那倒霉的可就是他们了。
道理很简单,韩当一定会把消息穿回到九江,而孙策一旦知晓了他们已经抵达豫章之后,会做什么?所以他再一次向刘澜传递了这一突发的情况,并希望他能够尽快率领主力前来,九江之战已经迫在眉睫,不能再拖了。
与黄忠的敏锐一样,孙策和周瑜也一样,当得韩当的消息传达回九江之后,二人都瞬间意识到了刘澜不仅如传闻那般要趁着袁绍攻打曹操时再次出兵九江,而是已经出兵九江了,这个时候该当如何?
是继续增兵呢还是撤兵,他心中大急,看向周瑜,后者的表现明显要更为冷静,因为他不相信刘澜的动作能够这么快,毕竟袁绍要攻打曹操的消息传出来也没过多久,刘澜的主力就能抵达豫章?
所以他估计这不过是刘澜虚张声势,他的主力多半还在秣陵,此刻出现在豫章的,最多只是他的骑兵。
而从韩当的消息来看,近卫骑兵,那么龙骑军呢,如果也在豫章,那怎么可能不与近卫骑兵一起出现呢,所以他的判断豫章的刘澜部队绝对不会超过两万人。
“两万人?”孙策有些心思活络起来,虽然韩当也率领两万人去豫章,但现在现在是不可能夺取豫章了,公瑾,要不然我亲自带兵前往豫章,与刘澜的近卫骑兵决一死战吧!”
“这个时候不合适,无论如何九江不能乱,试想一旦刘澜的部队出现在豫章的消息传到城内,而主公又亲自领兵前往豫章,这很可能就会造成一种假象,那就是刘澜的主力已经抵达了,我想那时不仅是城中的百姓甚至还包括一些官员胥吏都要人心惶惶起来,而主公如果坐镇九江,反而会传递给所有人一个信息,那就是豫章的刘澜部不值一提!”
“那不知何人合适?”
“若要夺下豫章,非凌操、陈武二人前往不可!”其实孙策帐下的大将有不少,但是很多都是跟随他父亲的老人,反观他新收的一些将领与这些战功赫赫的老人们比起来,就要稍逊一筹了,但将领终归是要去培养的,这个时候不派他们,哪什么时候派?
毕竟是韩当领兵在海昏了,就绝对不能再派黄盖或是程普再过去,到时候谁听谁的?不管他如何任命都不太合适,反而还会引起他们之间的矛盾,平日里孙策对他们这些老人虽然毕恭毕敬,完全是一副晚辈之礼,可是当他们也用长辈的口吻对自己时,孙策还是不太舒服的,但现在的情况也容不得他去想这些不爽的事情,一切以发展以稳定为主,所以当周瑜给出人选之后,他终于送了口气,对于他安排的这两人非常满意,毕竟这两人不管是从资历还是功绩,都和韩当差距巨大,所以让他们二人过去当韩当的副手,肯定要比黄盖和程普更为合适。
“既然如此,那就这样定了。”我这就把二人叫来,让他们连夜出发,绝对不能有任何的耽搁!”
很快,二人便来到了郡守府,见过孙策之后,便带兵离开了,孙策并没有为二人送行,而是由周瑜代劳,而他自己则开始聚将升帐,他需要把自己临时做出的决议告之其余将领,虽然陈武二人已经离开了,但如果这些事抛开了他们,内部也是有产生危机的可能性的。
孙策现在过得那叫一个如履薄冰,哪里还有年轻气盛的半点影子,做事老道成熟,个个方面都不会让人挑出理来,而他跟众将开口的第一件事就是非常抱歉的把事情一五一十的说完,之所以没有聚帐,是因为事发突然,根本就来不及议事之后再去做决定,所以还望各位见谅。
部队已经派出去了,而孙策更是一上来就如此客气,众人就是心里有点想法也没谁会再去计较了,所以今日的升帐也就变得非常简单,当然虽然孙策人在议事厅,可内心中却无比忐忑与不安,心思早就飞到了周瑜的身边。
而此刻,在送走了陈武二人之后,周瑜并没有急着赶回来去议事,其实他去不去也没多大的意义,所以他借着这个机会,反复在心中推演着豫章之战,对于这一仗其实他心里已经描绘出了一番大致的情景,只不过这个情景现在还很模糊,因为战争最后的走向,谁也无法判定,可是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将这个模糊的轮廓,变得更加的充实,让战斗与战斗经过都能够更为完整的呈现出来。
这个就是军事推演,当他所设想的一幕发生的时候,很多人都惊呼,并认为这是一种未卜先知的能力,想想料敌先机不就是这个道理吗?当然周瑜更习惯称呼其为将棋,这是与以往的将棋有着一些不同的新式将棋,也不知道是怎么开始流行开的,但它却让周瑜在战略眼光上得到了极大的升华。
如果博弈能够让他的思维开阔,格局变得更大,是那种决胜千里的对决,那么将棋就是正面的对决与冲突,往往决胜负的是你总比你的对手多看一步,而这一步,往往就决定了最后的胜利。
而他开始迷恋上甚至习惯推演,正是将棋对他的改变,这一次在他的推移中,最后必然是胜利者,只不过变数在于刘澜,如果他在豫章,或者他在关键时刻率军驰援而来,那么他一切的努力也就白费了。
这是他最头痛的事情,所以当陈武二人离开之时,他给出的建议是尽快的结束战斗,豫章之战一点要速战速决,如果做不到,时间拖得越久,失利的可能性就越大,他一句很委婉的叮嘱二人了,毕竟二人能否说服韩当还是未知数,所以当二人离开已远之后,他才会常常叹了口气,因为一切已经无法改变,这一仗他更希望是自己亲自前往的,但是因为韩当的存在,他才没有去争。
虽然遗憾,虽然害怕韩当误事,可现在也只能听天由命,希望韩当不会让人失望,只要他能下定决心,那就一定能够取得豫章之战的胜利。
周瑜这样想着,上了马车,返回了城内,其实这一仗说到底还是他大意了,因为没有想到刘澜的部队会出现在豫章,如果不是这么大的一次失误,现在的局面根本就不会如此被动。
一定要让被动变为主动,所以主队出击攻打豫章,如果刘澜的主力真的在豫章,那么九江也就没有什么继续守下去的意义了,反之如果刘澜的主力不在豫章,那他还是相信韩当的,以他多年征战的眼光,应该能够分辨得出,到时候只要他敢于出兵,那么夺取豫章乃至于消灭刘澜的部队自然不在话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