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生当带吴钩,挥斥猛志及四方!”
刘澜的几句话,让朱皓为之一振,而更为关键的一却是刘澜提到了会稽,而会稽则是他的故乡,不管是带兵还是回会稽对他来讲,都有着极大的诱惑,他沉思良久,是真在这件事情上考虑,可行性到底有多大,毕竟这可是让他放弃手中的大权,而日后虽然可以领兵,但职位是否能与太守相提并论还是远远过这就是未知了,当然,这还要看是不是有真材实料,如果有的话,那就完全不用去担心。
朱皓心中在做着艰难抉择,过了一会儿,他对着刘澜躬身道:“将军,可否容我考虑几日再给出答案?”
刘澜笑着了头,道:“好!不管多久,我都很期待你的加入,与我共图大事。”与其刘澜看重他,不如刘澜看重他的背后的影响,一个朱皓算不上什么,但朱俊之子四字,足够了。
对于朱俊,刘澜真的很遗憾与他未曾谋面过,曾经他离与朱俊见面只在咫尺距离,那时已经到了讨董后期,如果不是和袁绍翻脸的话,他相信自己一定会与他见面,但可惜错过了机会,也就再也没有机会。
朱皓告辞离开,而刘澜则在中堂考虑着是不是该去把历陵的黄忠给招回来,有些话,有些事,得与他商议商议。
其实招揽朱皓是他临时起意,只是没想到收到了不错的效果,而他之所以现在想召回黄忠来,则完全是因为黄忠和他父亲朱俊之间的关系,所以最初他才打算由黄忠率军去进攻豫章,但现在嘛,他改变了想法,把他招回来,由他去与朱皓见上一面,也许豫章的问题就彻底解决了。
三日后,黄忠快马而回,毕竟刘澜去见招他时就告诉他是商议朱皓的事情,听闻此事,黄忠不敢有片刻耽误,回到柴桑,第一时间面见刘澜,在来的路上,他已经把刘澜心里的打算想通了,现在就看他在这件事能出多大的力,是不是能够把朱皓留下来了,当然,有他出面虽然看起来事半功倍,但也不一定就一定成功,毕竟在利益面前,显然人们都会优先选择利益最大的那一个选项。
“就我看,这件事还是看主公的诚意。”黄忠见到刘澜的一刻,如此到。
“诚意满满,不然也不会专程把汉升从历陵叫回来,只是他会如何选择,我并没多大把握,但你也明白,豫章的问题,是武力解决,还是和平解决,完全就看他的选择了。”
刘澜的话,有种威胁的意味,但黄忠知道,并没有,刘澜只是实话实,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考虑,刘澜真打算攻打豫章的话,不管是诸葛玄还是朱皓,都没有实力去抵抗,所以刘澜这番话的真实用意,还是希望他在见到朱皓时能让他认清形势,现在投诚,他还有机会去闯一片天地,可如果一根筋就想着豫章太守,甚至为此不知天高地厚的话,这样认不清自己,连最基本的审时度势都做不到,拿时候刘澜也就不会再给他什么机会,想通这一,黄忠缓缓道:“有些话,我会对朱家贤侄的,但最后他会如何选择,就看他自己是如何打算了。”
“我能看得出,他动心了。”刘澜轻声道:“我对他来见我的初衷一直持着怀疑的态度,而从他来见我提什么联盟来看,好戏是想要我放弃对诸葛玄的支持而改为支持他,可如果只是这番话的话,那他完全可以不用亲自来见我,那么他这番话八成就是投石问路,那么他来见我,其实是想投靠于我,就这一来,他很聪明,也是他能够在豫章成功的原因,但是我与刘繇的不同在于,刘繇的实力难以染指豫章,所以他需要寻找一个代言人,而朱皓主动上门自然成为其的先,所以他成功了,但刘澜不一样,他不需要上门代言人,他要的是对豫章的绝对控制,这样一来,朱皓的算盘也就落空了,但刘澜却给他了一个更大的蛋糕,而这就要看他的胃口有多大了。
刘澜并不怕他的胃口太大,他怕的是没有那么大的胃口,而豫章太守的位置,在他看来,不过就是道开胃菜,所以他踢出了让他带兵南下会稽的建议,先刘澜确实像借朱家在会稽的影响力来解决会稽,其次也是想看看他到底能有多大能耐,是不是值得他重用。
有乃父之风,是连真才实学都学到了,还是只学到了皮毛?去前线遛一遛,是骡子是马,也就一目了然了。
黄忠显然很认同刘澜的法,而且他也觉得,只想着豫章太守对朱皓并没有多大的前途可言,他应该更有野心一些,所以他已经想好了怎么去劝他,但是刘澜却并没有急着让他离开,而是继续和他了些关羽九江之战的事情。
在沙盘前,刘澜指向了长江以北的浔县,这幅沙盘,是一副九江之战的全景图,而在浔县与长江处,现在犬牙交错,除了最初的张勋、张颌、张辽之外,现在又多出了周瑜和关羽,情况复杂,稍有不慎,便可能全军覆没。
盯着沙盘的刘澜对着黄忠道:“这几日我一直在想,孙策到底是打算干什么,但从现在的局势来看。”刘澜着,顿了一下,那样子看起来很有信心,却又有些底气不足,迟疑着道:“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孙策的撤离,甚至是周瑜的北上,好似就是在刻意引我们与袁术进行大决战,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那么现在他的目的已经达成了,那么他现在又会如何选择,是继续在我们所不知道的地方观望下去,还是会在我们与袁术交锋最为激烈之际杀出?如果是后者的话,我很担心那时我们处于腹背受敌的威胁状况之下。”刘澜眉头紧锁,又道:“虽然我不知道他会如何选择,但我认为现在尽可能的往坏处去想总是没错的!”
黄忠摇摇头,道:“话虽如此,但末将认为主公完全不必多虑,孙策所部,最有威胁的只有其水军,而不是6军,现在他的水军在江北,就算我军与袁术难解难分,可他那一万多人的步兵想要成事,难!”
“是很难,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例子不胜枚举,对于我们的敌人,就算他构不成威胁,也一定要认真对待,狮子搏兔,尚且全力,更何况还是孙策这头猛虎呢!“
到猛虎,孙坚更有资格,虎父无犬子,那么孙策自然也是头猛虎,这他承认,可经过这几年被刘澜的各种打压之后,这头猛虎还剩下几颗獠牙,是否还能构成威胁,是要打个问号的。
“虎豹之驹未成纹,已有食牛之气。鸿鹄之蔻羽翼未全,而有四海之心!!”
这是当年他初看尸子,记忆最深的一段话,也是与他一辈子结缘的一段话,因为后来他从别人口中得知,这段话是蔡邕对他的评价,在这个世上,被他视为比徐子将当世卫青评语更高的评价,而今天,他却把这段话用在了孙策的身上。
可见刘澜对孙策的评价有多高,但对他的评价高,并不等于他不赞同蔡邕如此评价自己,也并不等他于孙策才更符合这段话的描述,虽然他是以穿越者的身份才走到今日,取巧成分很大,可这一路而来的艰辛苦难,可绝不是孙策可比。
最少他始终都有一个强大的靠山,不管是他的父亲还是袁术,按照历史来看,孙策一直都在袁术的羽翼之下,就算占据江东之后也依然依附着他,如果不是袁术去做那个天子,自绝天下的话,也许他还真有机会。
刘澜叹了口气,道:“我知道孙策现在的情况不妙,但并不等于他会坐以待毙,相信我,以他的个性,会忍,但绝不会忍太久,他会出现的,只是时间早晚,事实上现在是我们没有太多时间了,冀州的袁绍动作越来越大,听他已经在黄河边上开始休粮仓了。”
这句话,可以意味着袁绍重心开始南移,以为他的重心在幽州,所以有大半军粮都被送往了幽州对付公孙瓒,如今公孙瓒被消灭了,而袁绍却一直没有去动幽州存贮的军粮,这其实就是一个信号,袁绍是想对辽东用兵的,但攻打辽东现在显然得不偿失,对于袁绍来,为这么一处鸡肋而损兵折将太也得不偿失了。
付出的代价必然是巨大的,可收获的结果,却可以忽略不计,所以选择进攻辽东,就自然不如选择攻打青州,更何况青州同样是有名的粮仓,只不过因为兵祸把齐鲁之地祸害了七七八八,可这并不妨碍其的战略意义,因为袁术要南下,就必须要在兖州与青州之间做选择,而青州自然是他的选,更何况他现在的主力都在九江,相隔万里,所以他开始大面积的从北方往南调运粮食,而自剿灭公孙瓒之后一直处于休整状态之下的冀州军,也开始准备,尤其是越来越多的舟楫被征调,这都是冀州军大举南下的动作,但是刘澜知道,现在袁绍还不会南下,先一切都还没有准备好,出兵的事情有些太仓促了,其次则是九江之战并没有想象中激烈,甚至连第二次徐州之战都不如,已经吃过两次苦头的袁绍这一回必然吸取教训,不会轻易南下,所以刘澜预计袁绍南下,会在夏秋之交,也就是两三个月后,那时正好秋收,就算粮草每月运抵,也能够以战养战,一举多得,所以九江之战留给他们的时间,最多两个月,在这两个月内,战争最终会演变成什么样子刘澜无法预知,但他清楚,很难引出孙策。虽然因为后世的原因他清楚孙策的一些个性,但他就是有一种感觉,孙策的耐心能撑足两个月,这样的结论听起来也许很搞笑,但刘澜却深信着自己的直觉,当然了如果他能在两个月之内出现就更好了,就像刘澜方才所的那样,用于袁术之间的激烈战况,来迷惑他,让他不在忍耐,从暗处走出,把握机会,一举将其歼灭!
这想法听起来很美好,但绝不可能生,刘澜心中摇了摇头,打断了这些不切实际的想法,盯着江北,突然冷冷的道:“周瑜率军北上,这是自寻死路,他既然敢上岸,我就敢烧了他那些战船,让周泰继续搜寻,我就不信孙策能消失的无影无踪,我们找不到,这些战场同样也能消失的无影无踪!”
黄忠摊了摊手,一脸无语的样子,虽然刘澜不信,但事实上却是如此,人上岸了,船消失了,无影无踪,周泰已经快把长江翻一个个了,都没找到,再搜索,他不相信能有什么结果。
刘澜深深看了他一眼,他不知道黄忠怎么能如此肯定找不到战船,但他明白,人能上岸,船上不了,就算一些斗船体积能上岸,但艨艟、楼船却上不了,所以这些战场只能是被藏了起来,没有第二种可能。
“如果都上了岸呢?不然怎么解释现在的情况?”黄忠只是出了自己的猜测,他也知道不可能,可这事情,就是有许多你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在生着,船上岸,你觉得不可能,那只是因为你没有办法让船上岸,但并不意外着周瑜没有其他办法,只是这番话,让黄忠出来无疑是需要巨大勇气的,但刘澜还是不信,这要是在后世,他信,但在这个时代,以这个时代的的科技力量,显然还远远达不到,就算通过智慧达到了一些壮举,但要在那么短的时间内,一夜之间就所有战船都移到岸上并藏好,他不信。
最终,被服的还是黄忠,苦笑着了头,道:“那么就只有一种可能了,战船就躲在我们的眼皮子底下。”
“灯下黑?这无疑是人的视线盲,所谓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其实就是这个道理,而这次鄱阳湖登6也是这个道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有没有可能,孙策和那些战船……”想到这里的刘澜猛然抬头,看向了黄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