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肖凌让林秋然安排的伪敌袭,是真的敌袭
三艘巨大的维斯特级战舰刚刚从曲速跳跃中现身,赫然就钻进了敌人的包围圈
按道理说,这种跨越数个光年的超远距传送是有些随机性的,力量些微的不同,能量稍稍的差异,甚至是引力招致的空间扭曲,就可能在天文尺度上产生较大的差距。
所以传送者也并不知道具体传送的位置会在哪里,通常只是根据传送消耗的能量以及出传送的总质量,大体计算出一个几十甚至几百天文单位的误差区。
目的地就在这个区域内,会尽量的避开流星彗星行星卫星系统,让单位安全送达。具体位置不确定。
但是偏偏,这自己都不晓得位置的传送正好出现在了敌人的攻击范围内,直接就被锁定集火。
最直接的速度最快的当然是粒子束武器,不管是纯能量的激光束,还是附带着动能穿透的粒子束,如同一道道的光剑从各种不同角度切上了战舰的外壳。
战舰的舰长和机师们毫不犹豫激活了能量干预,于是肉眼可见,战舰的外壳在一道道离子束的集火下开始升温,从原本黑漆漆的外表变成了暗红色,每一道离子束切割处,都呈现出宛如水流冲击般的融化状态,但是粘稠仿佛蜂蜜岩浆一般,但切割的光束稍稍偏移,便自行恢复了原状。
可惜,能量干预层并不是遍布战舰全身的,就好像人穿防弹衣只为保护心腹要害。包裹在其他地方影响行动力,战舰也是一样。
只有百分之七八十的外壳是被包裹的。剩下的靠别的措施。
看起来百分之七八十很多了,真到了这个时候就会发现那根本不够。
随着能量束的切割连带扫描。很快的那些裸露的点就被测试出来了。因为明显能够看到,这些地方承受能量束方式以及升温速度是不一样的。
从这一点倒是能看出来,三艘援军战舰不是被卧底出卖了资料,纯粹就是撞上了。假如是卧底出卖,敌人肯定能够掌握到战舰的涂层方式,直接找到裸露的部分而不是能量切割的同时进行分析。
当然了,也不排除敌人为了不暴露内线而刻意如此的可能。
随着扫描,舰体外装甲结构很快被解析的七七八八,所以。嗖嗖嗖是配音,太空中听不到声音。从四面八方,仿佛过年的烟火一样,有各种各样的导弹炮弹传统动能武器扑面而来。
相比离子束武器的速度,传统动能武器在很多方面还是有优势的,难以替代。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技术总是需要不断更新换代的。能量干预层看着很美好,防御力也挺高,还能够将敌人的冲击转化为自身的能量。可事实上呢人家上来不用传统的动能冲击,而以能量武器一边打一边扫描,等弄清楚了舰体结构与弱点,直接动能武器冲击要害。极大的减少了浪费,避开了能量干预层的弱点。
与此同时,某些能量武器所瞄准的非能量干预的地方由于高温过热。终于超过了承受极限。轰隆轰隆爆炸,火光。整个舰体都感受到了震动。
不过,三艘战舰当然不会坐以待毙。哒哒哒,同样是配音,从舰体的上下左右各处,一排排的机炮探出舰体,射出了密密麻麻流星雨般的火光。
在漆黑的夜晚射击的时候,通常会在子弹中加进曳光弹,就是出膛之后弹头内会进行化学反应发出光线用来辅助射击者对弹道进行修正定位,一般是根据射速,三发一个曳光,或者五发一个曳光,也不能每发都是曳光,因为同时会帮助敌人确定射击者的位置。
在这样的宇宙虚空里,完全漆黑的背景下,确实也需要用类似的方式来修正弹道确认射击方向,但是眼前这并非曳光弹。
要确认射击方向有很多办法,除了添加曳光弹,也有采用红外瞄准器的,一道光打在目标的身上,只有佩戴夜视仪的能够看的清楚当然了,这都是地球上的科技等级很低的地方所采用的手段。不过既然地球上都能用,这在宇宙深空里,星球大战级别的战争肯定也开发出了类似的技巧。
眼前的只是熔融的合金液罢了,在高温失重的状态下会由于表面张力形成完全的球形,然后被投入超强磁场,在磁场的作用下一团团的被射入虚空,在接近绝对零度的宇宙虚空中飞快的冷却凝固定型,成为电磁炮弹。
这种液体固体之间的转换很有些玄妙,通常会导致物体的内部应力全部储存起来,一旦一点受到破损,瞬间释放,就仿佛玻璃一样脆弱易碎。但是这种合金液刚好相反,或者说,是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加强了内部应力,一旦射中目标,瞬间就会爆炸,发出极强的冲击。同时碎裂的弹片会飞向四面八方,对四周围的物体造成溅射伤害。
对于战舰这种超级大的目标效果自然一般,但是针对四面八方扑来的小型太空战机或者是机甲,则有着异乎寻常的特效
小型作战单位终究没有大型作战单位那样的护甲,就好像个人身上的防弹衣不可能去跟航空母舰的甲板相比。
不仅如此,这种子弹还有另外一种异乎寻常的特效,那就是不怕能量束武器
就在四面八方的弹雨攒射的同时,从战舰上,一个喇叭筒也似的装置前方,一道锥形的波动猛然喷出,笼罩了大约二三十度的范围区域。刹那之间,该波动笼罩之处,不管是飞来的战甲还是战机还是子弹炮弹,顷刻间被摧毁殆尽。爆出了一团一团的火光。
战舰就是战舰,附带的战略级武器五花八门。但都不是小小的单兵作战单位能够抗衡的。
这门主炮就好像一样,射程不远。但是对进入射程范围的作战单位拥有极强的破坏力,重点是,面积够大只是刹那间,好大一片区域就被清空了
只是,唯有远方战舰射来的机炮子弹安然无恙的穿越了这一波毁灭性的冲击,而代价只是从之前已经凝结的固态重新变回了液态而已,啪啪啪一团团的打在了喇叭筒主炮上。
然后,火花乱冒,电流蹿涌。这种子弹假如不是在虚空中自由冷却。而受到了其他过程干扰的话,再度冷却的过程就会改变,内部应力会以其他一些古怪的形式释放出来。强电磁效应就是其中一种。
一团一团合金液仿佛一样糊在喇叭主炮上,不断的释放电流。接下来喇叭主炮虽然继续放了两炮,摧毁了不少目标,但是明显可以看出来,其威力有所减弱,显然是收到了紊乱电流的影响。
太空大战就是这么的复杂
当然,是针对刚刚加入的人来说的。对于本地土著。各种各样的手段虽多,挡招拆招的法子还是有的。
比如说那被糊屎的喇叭主炮,很快的表层开始升温,微微发红。以此减缓这些合金弹头的凝固速度,破坏它们的电磁释放效率
不过这种减缓也没持续几十秒钟的,很快从侧向飞来一个超大的飞弹。经过了不知道几十上百发的机炮的射击,竟然破破烂烂的硬是hold住没有被引爆。直到一头撞上喇叭主炮。
好吧,还是没有爆。这原来是颗臭蛋。
但是飞弹巨大的体积。还有喷射加速带来的动能也不可小觑,轰隆一声,当然还是配音,深深扎进了喇叭筒主炮中,生生在喇叭筒的一个侧面撞出了好大一个洞。
整个喇叭筒都被带歪,于是下一波的霰弹冲击偏了至少十来度,侧面清理出了不少,但是正面瞬间被密密麻麻的战机机甲突入了。而且被破洞之后,它所释放的冲击波威力也明显大减,显然喇叭筒的结构不是专门用来好看的,对于冲击破的威力有相当大的强化作用,现在破了相了,效果立刻减弱了很多。
太空大战,就是这么的复杂
而且这还仅仅是战场一隅,围绕着一门主炮一个阵地的争夺而已。
遥遥相隔不知道几万公里之外,看起来只是如同星星般的一片光点,嗖嗖嗖的光束飞弹大炮此起彼伏的袭来。
不过,袭击的目标并不仅仅是刚刚跃出虚空的三舰,还有相隔很远的其他地方。
凭着普通肉眼已经根本无法分辨这些,只有战舰或者机甲的探测仪面前能够大致看出来,这是一片凌乱的战场
离战场并不算太遥远的地方,有一颗月牙般的星球。大小明亮度和月亮都差不太多,月牙的形状当然是因为众人观察它的位置只能看到正对太阳的月牙反光。环绕着月牙,还有另外两颗月牙,一颗拳头大小,另外一颗还要更小一些。
通过这么几颗星球,战舰瞬间得出的结论就多了
那是海角h行星和海角h卫一海角h卫二
根据海角h的天空跨度可以确认,我们现在离该星大约3.4光秒理论上3.4光秒是一百多万公里,不过在这个世界只有六十万公里不到,因为这个世界的光速上限是不一样的,比本时空流足足少了三分之一还多。
宇宙规则其他不同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事实上小伙伴们从进入游戏到踏上战舰这段时间,花费最多的就是学习了,学习两个世界宇宙基础层面的差异。
如此多的不同,以至于这个世界竟然是用十进制的,竟然也是用米公里秒小时这样的计量单位,看起来都有些很不合常理。
毕竟这是单独一个瓶中世界,和分裂众多无限交叉的下界宝器是没有任何关联的。
只有一个可能性,那就是这个世界的发展经过了天界多番干涉,以至于产生了很多本来不应该存在的共同点。
甚至于这个世界的科技之所以比下界宝器中的发达,也极有可能是因为下界宝器中的科技发达了之后被天界有意的灌输到了这个世界,然后因为这个世界异于常人的时间流逝速度,下界中才发展了数百年的科技,被三百六十五倍的加速,才轻松从地球时代一路突破到了现在的星际时代。
当然了,这些都是没什么意义的推理,重点还是战场
根据海角h星这个并不是英文字母的h,而是希腊字母。a代表本星系的第一颗行星,β是第二颗,γ,δ如此排列。所以海角h并不是该星系的第八颗行星,而是第七颗。好吧,也没什么差别。
根据海角h星的大小以及两颗卫星此时此刻摆的姿势,战舰迅速确认了自己的准确位置,然后跟后方大本营传送来的情报稍一对照,立刻明白了是个什么状况。
他们这次援兵传送,直接传送到了战场。
这当然是个好消息,生力军加入,可以直接展开作战,连长途奔袭的时间还有需要消耗的能量都节省了。
不好的消息就是,虽然传送进了战场,但是位置有点尴尬,位置完全和本阵脱离,而是被传送到了敌方舰队的背后。所以能够看到完全交叉的火力与胶着,而这边也第一时间受到了压制。
直接进了人家的地盘,能不被压制吗
弄清楚这一切的时候,如火如荼的战斗已经展开了
表面被各种能量柱攒射到发红,内部能量得到了源源不断的补充;但是那种发红的亮度说明,能量干预装甲已经濒临极限了,假如再这样继续下去,装甲十有八九就要崩溃了。
更不要说战舰的主炮次跑三炮各种炮都受到了敌人的集火干预,火光此起彼伏,损失报告不绝于耳。
各作战单位注意,马上开始旋转分离准备脱离防护介入战场战舰内,宏亮的指令响彻舱室。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