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胡亥听信赵高挑唆,开始残杀大臣,先后赐死蒙恬、蒙毅兄弟,促使军队士气低落。朝廷和军队中些许氛围的变化,立刻让匈奴人嗅到了异样的气味。当年频繁南下,骚扰北方各郡,时不时跑到长城下示威游行,顺便抢个劫、杀些人。
胡亥的理想是享乐和折腾别人,但比较烦别人折腾自己,因此就想办件实事——征调人员去长城站岗。人有的时候会好心办坏事。胡亥这一生很失败,从来不干正经事,吃喝玩乐、赌博杀人啥都干,可连他自己都没想到就干这么一件正儿八经的事,彻底把自己玩完。胡亥真的好无奈,费力不讨好,干了还不如不干,要是知道后果的话,打死他也不会干的,因为他征调这些人中有一个叫陈胜。
7月,阳城(今河南登封)郡守根据董事长要求,安排两名军官押送九百人去渔阳(北京密云)。九百人不是个小数目,让这帮大爷提着两条腿去北京,沟深石头多,难保半路有逃跑的。逃跑一个半个没大碍,但要是成群结队地开遛,谁都受不了。这两名军官很明显没有刘邦的大无畏精神。
因此在出发前,从这些民夫中挑选了两个人,任命为屯长,让他们去管理这九百人。从管理学角度来说,这两个军官真的很有眼光,也很会管理。这个天才的配置,促使一件大事的发生,开创了中国历史的一个先河,也送了自己的小命。这是两个军官自己都没有想到的,虽然最终连名字都没能留下来,但我个人认为,这两个军官对推动中国历史的进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是没有他们,就不会有这次成功的旅游活动,就没有或会延迟这件大事的发生,就可能重改中国的历史……
被挑选出来的两个人,一个叫陈胜,河南登封人,以打长工为生,整天吃了上顿没下顿,饿着肚子、光着膀子下力气,要说是大老粗或者是个老实巴交半天憋不出一个屁的人,都能让人相信。可事实上,这个人很会说话,估计还读过几天书,认的一些字,虽然没到文豪的地步,可也够用了,还留下来两句话,到今天还被一些人当座右铭用。并且这个人还比较幽默,有一次和一群老实巴交的苦力在别人地里干活,干着干着就突发奇想,爬别人脸前说“苟富贵,无相忘”,见这个人没反应,立马爬另一个人脸前重复一遍。搞的别人莫名其妙,一个苦力,怎么富贵呀?见别人笑话,陈胜说出了他的第一句名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另一个叫吴广,河南太康的一个农民,除了长的壮,一把力气、能打架之外,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事实上陈胜起初并不认识吴广,只是被通知一起去旅游后,才在道上相识。陈胜的冷幽默在别人那不是太管用,但吴广却崇拜的五体投地,俩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
目的地很明确,那就出发吧!于是俩人发着感慨、讲着笑话、领着队伍直指北京。这次万里长征还没走一半,刚到大泽乡(安徽宿州),问题就出现了——下雨。一连多天的大雨,大水淹没了道路,让这支队伍停了下来,无奈之下只好休息。可休息是有成本的,因为这样的连番休息已经难以准时赶到北京,肯定要错过旅游的大好时机,饱眼福是小事,更关键的大秦公司不知道哪个缺德玩意制定了一条制度——“失期,法皆斩”。就是指叫你什么时候到什么地点,你就得什么按时到达,误了时间,全部杀头。这制度制定的,一点也不考虑实际情况,你看缺心眼不缺心眼。正因为这个缺心眼的制度,成了整个事件的导火索。
继续旅游的结果是杀头,陈胜吴广没有那么傻,两位大哥都不是善茬。要我死?也不让你好过。俩人找个机会,肩贴肩、头对头地密谋半天,思来想去决定干件大事——造反。造反是个技术活,不是到人群中吼一声“造反”大家都跟着你干的,陈胜没有那么幼稚。因此俩人决定做些准备工作,烘托烘托气氛。
准备工作分两步走,具体设计的有些复杂,但操作起来比较简单。
陈胜脑子好,就负责方案制定工作;吴广身手好,就去干搞技术、下体力工作。
几天后,陈胜弄点朱砂绞尽脑汁的在绢帛上写了三个字——“陈胜王”。绢帛是丝织品,两个苦力竟然能搞到这么上档次的东西,可见没少下功夫。吴广去弄条鱼,强塞硬捅的把弄进鱼肚里,然后找个当地渔夫,把鱼给他,然后再打发人去把鱼买回来,还煞有介事地说是要打牙祭。好了,到此为止,第一步准备工作算是完成了。
如果你要问,这有什么用处?我给你说,只要把鱼买回来,总不会去养吧?这九百人里面也没有和尚道士,更何况当时还没产出和尚道士呢,也没有什么善男信女,逮着鱼就去放生。这些苦力吃上顿没下顿的,见个能吃的,恨不得连骨头都给咽下去。
所以买鱼回来肯定要吃,既然吃就的杀吧?要杀鱼需得把鱼肚扒开吧?扒开后会有什么?连血带肠的,还有一样东西,那就是绢帛。绢帛本身也没什么,只是待在鱼肚子里被扒出来,脏了些,也会让人吃惊些罢了。可关键是那上边有三个字,并且那三个字里说了一个人,还煞有介事的给这个人安排了个身份。更关键的是,这个人就在这群苦力中间。
当然吴广清楚,往鱼肚里塞东西真不是件容易事,可他现在不愿意说,因为他知道,让别人知道他掌握这项乱塞东西的技术活对自己没有什么好处,跑去北京该杀头还得杀头,胡亥不懂得体贴技术人员的。
绢帛在哪里能生产出来,不用我说大家都知道,可巧的是竟然能在鱼肚里出现这东西,难道是上天这样安排的?上天的旨意要告诉我们某件事?这条鱼就是上天安排来传旨意的?当鱼和上天联系在一起的时候,这条鱼出名了,具体被吃了没有我不敢说,不过按我的分析,这条鱼肯定会被郑重其事的埋掉,因为他已经不再是一条鱼,而是上天的信使,神的东西谁敢乱动呀?鱼被埋了,陈胜,你出名了。
但这两位大哥似乎还觉得准备工作没有做够,另一项具体安排得到了落实。随后的几天夜里,半空中经常会传了几声狐狸叫,然后再叫几声“大楚兴,陈胜王”。
鱼死了,狐狸来了,说了相同的三个字,多么诡异。人们开始相信了,上天真的眷顾眼前这个人。看来吴广还是个口技表演者,半夜三更跑高地上吼几声,肯定觉得很过瘾。当然他只是表演者,真正的操纵者就是那个别人认为上天眷顾的人。
每次在史书里看到这一段,我都很怀疑,那两个押送的军官见此情况,竟然能毫无反应?如若不信这些传言,肯定要调查其中的奥妙;如若相信,怎么仍会在以后的日子里颐指气使?正因为他们用莫名奇妙的态度对待这莫名奇妙的事,最终被莫名奇妙的歇菜。
好了,准备工作做够了,开始具体行动吧!
一天,陈胜让吴广故意当着喝醉的军官对苦力们说要逃跑,这下军官急了,一个人军官拿着鞭子就抽了他几下,甚至举剑要杀他。完了,这下彻底完了,军官肯定没有想到此举的后果,众怒,一旦犯了众怒,任何人都难挽回局势,更关键的是现在没有人替他挽回局势。
吴广趁机夺过他手中的剑,回身插进了他的胸膛。同时陈胜带领愤怒的苦力们杀死了另一个军官。当两个军官躺到地上时,愤怒的苦力们傻眼了,民杀官,不得了,这下死定了。
就在人们傻眼的时候,陈胜大声说:“我们已经耽误了行程,按法律会被斩首。即使不被杀掉,在北方打仗也是九死一生。反正去与不去都是死,更关键我们现在又杀官了,不如现在就开始造反,死也死的轰轰烈烈。”紧接着说出了他这一生的第二句名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民工们回过了神,现在不造反还有啥办法呀?行程也耽搁了,军官也杀了,反正是一死,那就反了吧。于是众人齐声赞同。
至此,拉开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