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海不知自己的愿望能否实现,带着一颗忐忑的心,与张老大一起走进办公室。
“我来介绍一下,这是德豪公司董事长王大海先生,我的好兄弟。”张老大向早已经站起来,毕恭毕敬地哈腰微笑的两位介绍着王大海。
“久仰大名,请王总多多指教。我是村支书。”一个中年模样,满脸沧桑的人,热情地伸出手,向王大海自我介绍说。
“你好,见到你很高兴。”王大海礼貌地回答。他伸出自己的一只手,与村支书粗糙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王总,我就不需要介绍,是个小包工头,姓胡,在德豪新厂工地上见过面。”自称胡工头的人,在村里人们都叫他胡经理。他拿着刚刚拆开的一盒香烟,给王大海发着一支说道。
“胡经理,我是想你想得好苦呀。准备在‘人民日报’上登寻人启事,在全国范围内找人。”王大海两眼目不转睛地盯着胡经理不客气地说。听吴兵介绍,就是眼前的吴经理带着这批建筑工人,强行离开,跟王大海告辞的招呼都没有打一个,造成工地上很大的被动,还好得益于部队的鼎力相助,如果想不到更好的办法,王大海准备组织德豪公司生产工人,下班后加班加点开挖玻璃窑炉基础。
“对不住王总,大人不计小人过,情况王总也清楚,关键是工人们归心似箭,当时的事态,说句老实话,我是不敢阻挡,哪怕这笔工钱打水漂。”胡经理向王大海施礼赔罪,不断地解释着工人们听到家里遭遇冰雪灾害时,焦急和狂躁的情绪。
“不谈过去,只言现在。大家也亲眼看见,王董事长千里迢迢,踏冰而来,如果不是急到没有办法,谁敢冒这么大的风险,赶过来找你们回去。”张老大安排秘书给大家泡好茶水,他走到胡经理的身边,接着说,“解释再多也不能给工程添砖加瓦,世上恐怕难找到像王董事长这样的好业主,你们起快下决心,怎样组织力量,趁早赶过去,对后续工程快马加鞭。”
“我是既看僧面,更看佛面。我向两位老总保证,尽快多组织一点力量,节后就赶过去,不然张老大的面子往哪放。”胡经理的脑子转得快,跟在张老大的后面套近乎,他拍着自己的胸脯,响亮地向张老大作出承诺。
“胡经理,我看你说得天花乱坠,可是做起来差强人意。既然说我们的老总是多么的好,你为什么对新厂工程一点都不负责任,说走就走。我平时对你们的人员是照顾有加,烧的开水优先送给你们,并且还做到保障供应,工地上有很多的施工队伍,你们也不想一想,我之所以这样做,还不是因为吴总和张老大的面子大。你却好,什么时候去开工,到现在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你对得起谁。”陶勇看吴兵不好意思重言重语地说他们,陶勇把窝在自己肚子里的火,向胡经理痛痛快快地发泄一通。张老大在一旁打短儿,示意他少说两句,可是陶勇装糊涂,似不知道的样子,用鄙视的口吻对胡经理不断地说着。
“我们来不是找茬,而是来解决问题,请胡经理说一说,什么时间动身,带着队伍赶到滨江。”王大海打断陶勇的话,他在想,有的事点到为止,不必深究,只能采取亡羊补牢的办法,今后对这支队伍抓紧一点,把失去的时间再抢回来。
“王总大人有大量,你有诚意,我更实在,有这样的态度就好坐下来,把后面的事情谈好。”胡经理马上接过王大海的话,大声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其实,在胡经理的心里,哪想他的工人回来,只是苦不堪言。不但钱赚不到手,还是老鼠钻风厢,两头受气,没有人说他一个好字。
“胡经理,你看一看,什么时候能动身出发,今天给一个准信。”王大海追着胡经理问。
“最快的时间,比计划时间提前一周,正月初八从家里动身出发。”胡经理在自己的心里默算了一下,肯定地回答王大海。
“不行,这个时间迟了。”王大海立即否定胡经理的意见。
“王总,在我们这乡村,能在初八出门干事就已经是不简单的事情,基本上都是玩到春耕时才干事,不像你们城里的工厂,大年除夕还在忙着上班。”胡经理以为王大海能接受这个时间,带村里人正月初八出门,他还是头一次,事前拉拢几个骨干,好不容易做好工作,同意初八出门,这才敢大胆地向王大海说。
“再提前四天,正月初四从家里动身。你讲的那是过去,种田时候,这个季节没事干,才形成这个风俗。现在不一样,只要有事干,无须在家里闲着。”王大海丝毫没有退步,他坚决地提出初四动身。并说出自己对农村在春节不出门的一些风俗理解。
“我没有本事赚到这个钱,初八喊他们出远门,都已经是雷打头的事情,王总现在还要提前到正月初四,不可能办到。”听到王大海坚持要提前这么长的时间,胡经理只好举手投降,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后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可能做到这一点,然而,现在要打破这个根深蒂固的习俗,他想勉为其难。
“如实相告,请胡经理一定要想想办法,我们产品投放市场的合约都已经签订,如果不能按时投产,到时违约金也要把我们的企业罚倒闭。”看到胡经理无动于衷,他自己都没有这个激情,从何谈起,让他去做一家一户的农民工的工作。王大海只好转变思路,摆出自己公司的难处,以博得胡经理的理解,打动同情之心,伸出援助之手。
“我也实话实说,正月初四也远门,不可能做得到。”胡经理能理解王大海公司的困难,然而,农村的老黄历,想改变起来,不是一句话的事情。
“为什么说得这么的绝对。难道没有一点商量的余地。”王大海感到非常的奇怪,反问胡经理。
“这里的老百姓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那就是‘七不出门,八不归家。’”胡经理从当地的风俗习惯讲起,想说服王大海。
“此话怎讲?”王大海进一步询问。
“‘七’犹如一把匕首,在‘匕首日’出门肯定不安全;还有阿拉伯字的‘7’也像是一把刀;此外,‘七’或‘7’都是弯折的,表示外出一路会曲折坎坷。这样看来‘七’确实不适合出门。所以这里的人,初七之前都不出门。”胡经理详细地解释为什么七不能出门的原因。
“照此看来,‘八’字又怎么去理解呢?”王大海没有放过,深入地追问。
“再来说‘八’字,仔细地看‘八’字是不是‘人’字被分开,如此说法,‘八’象征一个人被分离开来,这样能回家吗?再看看阿拉伯字的‘8’像一个**圈,让人找不着路,这样就不适合回家。”胡经理又把老百姓对八不归家的说法讲给王大海听。
“胡经理,你们这里对‘七不出门,八不归家’的理解,与我们那里不太一样。‘七不出门’是指家里的‘油盐柴米酱醋茶’这七样没有充分的储备不要出门。如果家里对这七样储备得绰绰有余,就可以出门。”王大海在极力地做着胡经理的工作,争取他首先不要受这个风俗习惯的影响。
“那么你们那里对‘八’字又是怎么个说法呢?”王大海讲到不一样的风俗,引起胡经理的兴趣,他还想知道下面的答案。
“‘八不归家’是指在外面对人对事的时候,对于‘忠孝仁义礼智信’这八项没有做到位,就不能回家见父老乡亲。”王大海绘声绘色地给胡经理讲解。
“你们都不要在那里钻牛角尖子,对于风俗上的事,我认为信则有,不信则无。刚才,我与支书想到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案。”张老大看王大海与胡经理俩人理论得热火朝天,招呼大家都过来。他与村支书在一旁,小声地商量着一个折中的方案,既不影响工程进度,也不伤害多数人持有的风俗习惯。
“怎么能做到两全其美?”胡经理疑惑地问。
“这是最佳方案,对建筑工人进行合理分配,优化重组。不过你自己要带头破除旧习俗,我相信,做为一个经理人,应该能接受。”张老大看着胡经理,认真严肃地说道。
“老大的面子大,只要两全齐美,你怎么说,我就怎么做。”胡经理对着张老大点头哈腰地表态。
“你老婆可会给老大面子?”张胖子笑着,试探性地问胡经理。
“她敢。”胡经理拍着自己的胸脯响亮地说。继而,他接着问,“张老大,你快说方案,真是急死人。”
“好,我说。”张老大用目光征求村支书的意见后,清清自己的嗓门说道。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