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夏讲到这里,嘎然而止。他觉得,他已经说够了,或者,他至少说了如何利用这些墙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至于如何操作,杨夏不是国图的人,就不操那份闲心了。
“谢谢,谢谢杨夏同志。”此时,再也不是小同志了,而是与余主任地位相同的同志鸟。
“余主任,我帮你们解决了一个思路问题,你们能不能帮我一个忙啊?”杨夏见余骏陛强掩兴奋的样子,知道自己的那段话骚到了他的痒处。
“什么忙啊,你说说看?”余骏陛作为老鸟,没轻易答应杨夏的要求。
“我在你们图书馆办了一张借书证,可这张借书证却需要一个星期后才能拿到,等于是一个星期后才能借到书,可是,明天我就要去南疆出差,你知道的,我们正在与安南猴子干架,我是个军人,必须服从军令到前方去,所以……你看,能不能特事特办,帮我争取一下?”
杨夏没把话说死,就看这个余骏陛如何想了。办借书证,不就是读者服务部在办么,而且主任拿着证件,到自己部门下去盖章,难道还需要七天?
所谓一个星期,其实是类似单位的官僚规定,譬如今天星期一,或者今天星期五,收到的申请都累计到某一天办理,譬如星期五下午一起盖章,下周星期一发放给读者。这种官僚衙门作风,是一种“方便自己,麻烦别人”的习俗,是几千年来的封建残余。
华夏在后世即便天天整顿这种衙门作风。最终也没收到多大效果。
“哎呀,这事啊?”余骏陛脑筋急转。分析着利弊,最后。或许考虑到如此年轻的家伙已经是“营级”干部了,便话峰一转,“按规定,确实需要等一个星期,但你是pla军官,是最可爱的人啊,所以,我就以权谋私,给你走一次后门了。刘惠芳同志,请你去帮杨夏同志办一办借书证,而且,给杨夏同志办一个贵宾借书证吧,就说是我说的,特事特办。嗯,杨夏同志,你看这样行吗?”
“余主任,谢谢你啦。”杨夏满面笑容。自己曲线借书,终于见到了效果,也不枉自己作为重生人士,对这些衙门机关洞若观火的了解了。
不过。杨夏有所不知,普通借书证与贵宾借书证的区别,对于杨夏来说实在太好了。普通借书证。只能借五本书,而且还书最长期限不能超过三个月。但贵宾借书证却可以一次借十本,而且还书最长期限可达六个月。
杨夏到不是喜欢这还书期限。而是喜欢这一次借十本的情形。这什么概念呢?
这样说吧,我们一般读个本科大学,真正的专业知识有十本书那么多吗?答案很可能是没有,也即真正的专业书籍最多就十本书,而你把这十本书搞懂了,会做作业会应用了,就算你具备了该专业的本科学历了,甚至只要论文合格英语过四级,还可以获得学位。
杨夏现在有了这个贵宾借书证,就可以一次性借书解决一个本科专业问题。
杨夏的目标当然不在这里,杨夏的目标在于经济学,而且不是一个简单的本科问题,前世,杨夏对于经济的一些宏观问题似是而非,但还算不上经济盲,不过,要说到微观经济,就完全是两眼一抹黑了,至于经济史,历史上有那些重要的经济学著名经济学流派,那就更搞不懂了。
杨夏之所以决定将经济学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对象,一是为他此后的经商和企业管理提供背景知识,二来则是华夏的问题。
华夏有什么问题?站在后世来看,华夏与世界相比,差距很大呢,问题很多呢。但是,杨夏觉得,技术的东西如果有差距,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弥补,管理的方式转变理念采用新的管理技术也可以解决问题,但有个问题,却是难以解决的,即华夏的经济路线问题。
政治问题杨夏不说,既不允许也无必要说。但经济路线却是华夏自己都在反复探测,希望找到一条更有效的能兼顾平衡各方利益的经济路线,可是,那些拿钱就办事的“砖家叫兽”,大多都利用自己的经济学知识来愚弄社会。
这个问题,是杨夏在前世最为不爽的问题。这些“砖家”,不仅在愚弄民众,也在愚弄政府,将整个社会玩弄于股掌之间,而他们所得到的,不过是一些垄断集团的可怜的佣金罢了。
……
就在杨夏同志以重生者见识在国家图书馆忽悠,以谋得好处之时,这个世界上,却还有两处地方,也在谈论或研究着杨夏。
一处是蜀都铁路局乘务部宿舍。
从特快列车下班回到家的宋佳怡,立即到单位阅览室查阅相关杂志报纸,将此前杨夏发表的作品,一字一字地抄写下来。当然,一次肯定是抄写不完的,那么就下一次吧。可是,两次三次跟车回来后,杨夏发表的诗文竟然成堆出现,一天就有好几处报纸都发表有他的作品,于是,可怜的宋佳怡,就成了蜀都铁路局最爱学习的妹纸了。
宋佳怡的表现,很自然地就被有心人反映到宋大春耳朵中了。
宋大春是宋佳怡的父亲,其官方身份是蜀都铁路局副书记、副局长,只不过这个副书记和副局长分管的内容比较特别,是铁路局工会和技术工作,说起来技术工作非常重要,但在这个特定的时代,反而分管工会工作显得要重要得多。这时,关于知识/分/子的地位还没得到肯定,在这之前,工人/阶/级是领导一切的,而工人/阶/级的组织能不重要么?
“丫头,听说你最近在阅览室里抄写了很多资料,你抄写的什么啊?此前,叫你去复读然后考大学,你却说要先参加工作,现在,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了吧。”宋大春来到宋佳怡的宿舍,决定与女儿好好谈谈。作为副局长,想要给女儿安排一个前途好不简单,社会上的大学不好考,难道铁路学院还进不了?只是,这小妮子的脾气实在太犟了,并不听自己的安排。
“爸,哪儿呢,我最近对文学比较感兴趣,准备多读读这方面的报刊书籍。”宋佳怡看着父亲有些苍白的头发,小心地汇报道。
宋佳怡在宋大春面前,心态是复杂的。一方面,要挣扎宋大春的影响,借以表明自己的特立独行;另一方面,她又是个极有孝顺心的女儿,有时又不忍让父亲太过生气。
“既然这样,也用不着抄写吧,那效果多不好的。”宋大春的意思是,喜欢的话,可以借回去慢慢读,甚至,也可以去书店里买啊。作为铁路系统的高官,宋大春家的经济条件肯定是相当好的。
“爸,不是你那样想的。我抄写的这些文学作品,是一个叫杨夏的人写的,他是我们南蜀作家,前不久,我当班时,正好为去上京开会的南蜀作家代表团服务,遇到了这个杨夏。”
“杨夏?是那个协助破获了持枪杀人大案的杨夏?”宋大春说道。杨夏,在铁路系统中,已经被当成了功臣传颂。
“就是他。”宋佳怡很自豪地扬了扬头,意思是老爸你看我怎么样,我随便出一趟差,就认识了一个英雄人物呢。
“小妮子,你不会是喜欢上杨夏了吧?”宋大春对于杨夏是个作家的身份,自然是了解的,而作家在这个时代的神秘性,已经开始显现,能舞文弄墨的人,将要受到尊重,这种尊重,不亚于后世的明星或土豪。
“爸,你说啥呢,你知道杨夏今年多大么?”宋佳怡白了宋大春一眼,没调查研究没发言权,哪怕你是父亲也不要乱说好不好?
“多大?不会是老头子吧,我看铁路通报上说,杨夏是个年轻人吧?”宋大春对自己的记忆,产生了怀疑。
“哈哈哈,老爸,你真搞笑。杨夏是老头子,亏你说得出啊。你知道杨夏见到我,喊我啥吗?他喊我姐姐!而且,我从南蜀日报上读到介绍他的文章,他现在才刚满十五岁呢。你说,你女儿都已经21岁了,会喜欢上那么小的小屁孩么?”
“这个啊,谁说得准呢。俗话说,女大三抱金砖,这大六岁,不正好是两块金砖么。”宋大春说着,就逃了出去,他知道他这样开玩笑,女儿肯定要发飙。
“爸,你好讨厌!”果然,宋大春还没跑出门,一本杂志就丢到了宋大春的背上。
两父女的笑闹,在这个缺少娱乐的时代,是多么难能可贵。只是,看到父亲离去的背景,宋佳怡有脑海里突然出现杨夏那阳光般的面孔,“他真的只有十五岁么,怎么看,他都像是个十七八岁的大孩子啊,不过,那小子的嘴巴真甜……”
宋佳怡不自知,她这种不知不觉地念叨某人,已经有了陷入某种魔障的先兆。
另一个地方也在谈论杨夏,这个地方是首长办公室。
谈话的人一共有五人,除了首长外,有一位经济方面的大佬,一位负责国防科技的老帅,一位总参实际负责人军部大佬,一位总参七局负责人。
七局就是情报局。今天的谈话主要是对杨夏的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评估。(未完待续。。)
ps: 二更到,有推荐票的书友请投1张推荐票,上架后,推荐票少多了啊。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