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知不觉中,百里无忌已经深得柴荣信任,而被真正当成了他的大哥。
柴荣随即下令,大军移师宁州以东的坊州。
其用意有二,一是柴荣想就近与百里无忌会晤,以确定两国共同抗敌事宜;二是渭、原二州的收复,周军可以通过固守二州,分隔上、下两路辽军,各个击破。
柴荣却不知道,此次南下,辽军的精锐禁军有十二万人之多,在渭州城血拼一场,胜利又来得如何惨痛。
柴荣更不知道,他的这一决定将使多少周国,甚至明国士兵死在渭、原二州城墙上。
……。
沿路不间断地急奔,换马不换人,经过两天,百里无忌率明军进入渭州城。
见到百里无忌完好地回来,徐守仁哭泣着拜倒在百里无忌脚下,在这一刻,徐守仁终于放下心中的负担,如同特战军士兵放下心中的负担一样,他们终究没有失去百里无忌。
渭州城中的不管是明军还是周军,都爆发出一阵欢呼声。
仿佛打了一场大胜仗。
士兵们需要一种寄托,一种引领他们胜利的精神寄托。
而百里无忌就是最好的选择。
在任何一个明军士兵心中,没有谁能让百里无忌更让他们信任。
一个从县令到皇帝的人,一个能沦陷西域两个月又安然归来的人,还有谁能更让士兵信任,最关键的是,士兵们觉得百里无忌不但能带着他们胜利,还能给他们和他们的家人安定充足的生活,这不是换个皇帝能做到的。
赵匡胤、向训默默地站在后面,听着士兵们疯狂的欢呼声,心中各种滋味参杂,不可明言。
等到群情有些退去,赵匡胤、向训上前向百里无忌见礼。
“大哥安好,三弟当日未能出兵救援,确实事非得已,还望大哥恕罪。”
“恭候明国皇帝安然返回,外臣向训拜见明国皇帝。”
百里无忌看着俯首施礼的赵匡胤,心中百感交集。
这个人,依照原来的历史将成为柴荣的继承者,建立宋朝。
百里无忌对此人本来是一无好感,总觉得他是一个忘恩负义之人。
可从交往以来,他对柴荣的忠诚却是无可指责的。
也许,有雄才伟略之人、男人,都有一种君临天下的欲望,百里无忌自己也是如此,又何必苛求别人呢?
百里无忌心中一叹,上前扶起二人,道:“事出突然,三弟自应灵活处置,再说朕也完好无损回来了,你勿须挂怀。”
赵匡胤也不想纠结于此事,继续禀报道:“禀告明国皇帝,我国皇帝已经移师坊州,正往渭州城而来,传讯恳请明国皇帝暂留渭州城一晤。”
百里无忌愕然,这柴荣不要命了,渭、原二州在两路辽军的夹击之下,危如累卵,竟让自己暂留渭州不够,他还正在赶来。
百里无忌问道:“二弟现至何处?”
赵匡胤答道:“已过宁州。”
百里无忌怒道:“你等竟不拦着,如此险恶之地,竟让皇上涉险前来?”
赵匡胤、向训一起苦笑道:“我等倒是想拦,可拦不住啊。”
百里无忌相信二人的话,这等事,柴荣还真的可能不管不顾而来。
百里无忌对赵匡胤道:“朕必须赶至原州,拦截陛下前来,在原州会晤即可,至少万一有不测,可撤至宁州,全身而退。你二人镇守渭州,如遇辽军大举进犯,可弃城向西,退至原州会合。”
见二人不敢应承,百里无忌知道必是柴荣下了严令,要让其死守渭州城,深忧二人会与渭城同归于尽,百里无忌道:“三弟,我是你大哥,也是周国皇帝的大哥,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此事我做主,二弟那里自由我去解说。”
见百里无忌如此说话,赵匡胤自然知道渭州城的险恶,也不觉有些感动,道:“谢大哥体恤,弟弟遵命便是。”
百里无忌叹了口气,遂带着云扬、徐守仁召集军队去了。
特战军与新军集合完毕,百里无忌再次对前来相送的赵匡胤、向训二人叮嘱道:“如今明军随朕而去,渭州城仅凭五千周军,根本不能固守。二位尽快设法西撤,朕会说服周国皇帝,在原州,安排大军为你们接应。”
百里无忌带着明军走了。
赵匡胤、向训二人陷入了绝望,他们二人与百里无忌的见解相同,渭、原二州不可守,柴荣自然也知道不可守,但收复失地的荣耀对于柴荣来说太具有you惑了,柴荣当知道百里无忌还活着的消息,就有了周、明两国联手,依仗渭、原二州坚固的城防,将辽、阻卜军死死地拖在二州城下。
借此消耗辽、阻卜的实力,进而逼退、甚至击溃来犯之敌。
其实这个设想并没有错,错在柴荣错估了周军的实力和百里无忌决战的决心。
百里无忌并不想与辽、阻卜决战,他只想不断地削除辽、阻卜的实力,使其国力衰退,引起内乱,最大限度地减少明国因战争引起的创伤。
赵匡胤、向训二人知道柴荣的决心,这根本不是百里无忌所能说服的,如果没有援军,他们二人将随渭州城死去。
二人互视一眼,虽然事不可为,但依旧对百里无忌抱有一丝希望,因为于私百里无忌是柴荣结义大哥,于公,百里无忌掌握着明军。
如果百里无忌说服不了柴荣,不舍二人白白死在渭州,也许明军可能前来增援,那么二人尚有希望逃出生天。
……。
百里无忌让云扬、徐守仁率大军跟随,自己先率新军急奔原州而去。
一天急赶,终于在柴荣出原州准备西去时将其拦在了原州。
柴荣看着这个只大自己几个月的结义兄长,心中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味道。
本应是敌国有竞争的明、周两国,成了盟友,本应是敌人的两个皇帝竟成了结义兄弟。
天下之大,虽说无奇不有,但此事为最。
而自己心底竟为百里无忌从西域的生还而庆幸。
柴荣深切地感觉到,看见百里无忌,他再没有前些日子压在心中的沉重。(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