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第五十七章 接驾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感谢我想远飞01,清茶待客,我是第二条虫,七色星,jforce,巍子hd,小事一樁,jack7106...,特快7785,老虎不发威,vladimir,色剑,东莞光头王,amamibaoba,三省三思,jiangr,读书流浪等书友的打赏和月票,祝朋友们工作顺利,生活开心。

*******************************************************************

“明军置永历的诏书于不顾?”莽白的脸上并没有太大的惊讶,明朝已立新君,显然已经让永历的价值大为降低,退兵诏书也不过是试试而已,他思索着说道:“本王觉得明军的将领应该是新皇的亲信,如此强硬,必有阴谋。”

“大王英明。”一个缅官先恭维了一句,然后分析道:“这应该是新皇借刀杀人之计,借我国之手除掉永历,他便可以坐稳龙椅,再无顾虑了。”

“臣也是这样认为。”另一个缅官显得很有学识,说得比上一个同僚更加清楚明晰,“中华已立新皇,乃是效当年英宗被瓦刺俘虏之故事。然新皇必然亦会担忧迎回永历后重演‘夺门之变’,是以故意激怒我国,行借刀杀人之计,一举除去威胁。”

“嗯,这个英宗和‘夺门之变’是怎么回事,你给本王讲一讲。”莽白倒没掩饰自己的无知,毕竟这不是本国之事,又是旧史,他不知道也不算什么。

“是。谨遵大王吩咐。当年土木堡……”缅臣侃侃而谈,心中高兴,有了显摆的机会,日后怕是要得到重用了吧?

莽白听完讲述,连连点头,恍然道:“原来如此。中华立新皇。是为安定人心,亦是不为外国所乘;但从永历这边看来,却是形如谋朝篡位。”

“立新皇亦有权宜之意。”缅臣得意地继续显摆,“永历回国可能被继续软禁,不会有什么影响。可若永历再有后,则以后立储之事又将再起纷争。景泰帝便是因此而受人诟病,亦种下了‘夺门之变’的祸根。”

“呵呵,竟将咱们想得如此短视、愚笨吗?”莽白不由得发出了冷笑,沉吟了半晌。说道:“从长远看,把永历送回去,可能致中华以内乱,于我国有利;从短期看,杀了永历等人只是泄愤,却不仅给了明军以猛攻的口实,还帮了明朝新皇的大忙,也就是中了他的诡计。哼。哼,想得挺好啊!”

“吾王英明。一眼识破其奸谋。”另一个缅臣赶忙说道:“听使臣所述,明人正阴结掸族,并沿江搜罗船只,大举进攻在即,还请吾王早作决断。”

莽白轻轻叹了口气,经过几次大败。缅北的武装力量损耗极大,那些部族又有了蠢蠢欲动之象。掸族是最可虑的,而边境的木邦、蛮莫、孟北等土司,向来是摇摆不定,今日归附明国。明日又归附缅甸。若迁延时日,恐怕祸乱蔓延,内部便要不稳了。自己弑兄夺位,当前的重点便要放在稳固根基上,尽快结束这场战争显然是重中之重。

当然,送出永历等人时要低调,尽量不要显得软弱,不要让缅人生出怨愤和不满,或者让有异心者轻视缅甸王廷。嗯,还要让永历知道国内的情形,最好再挑拔一下,为日后中华生乱打个小基础。

……………

日吐云开,远近的山林披上了一层灿烂的色泽,轮廓分外清晰。几艘大船在江上逶迤而行,水流清澈平贴,仿佛一幅色调怡人的风景画。

唉,永历重重地叹了口气,根本无心欣赏这如画美景。

从被缅兵押送上船,到得知缅方送他回国的消息,再得到自己已成为太上皇的通报,永历的心情几起几浮,现在更不知道是个什么滋味。

王皇后偷偷看了一眼永历,脸上显出无奈的愁绪。巡狩啊,其实就是弃国,在大厦将倾时既不能挺身而出,更没有身死社稷的勇气,如今落得这个下场,又怪得了谁?英宗是被接回来了,然后呢,是无休止的囚禁,是提心吊胆的生活,归国的喜悦可以说是荡然无存,只剩下了忐忑不安。

虽然永历常常说这皇位没意思,除了招惹祸患并无一丝好处,还在罪己诏中透露过退位让贤的意思,但真到了关键时刻,永历还是会本能地保卫它——只要不危及生命。但现在,已经不是他所能决定的事情了。

与永历同样心情复杂的则是马吉翔、沐天波等大臣,一朝天子一朝臣,朱永兴能登基称帝,说明他在国内已经羽翼丰满,或者说他有把握、有办法处置这些随在永历身旁的老臣。是改换门庭,还是归隐田园,或是为永历再争取一下,种种想法一一权衡,大臣们脸色变幻,舱中的气氛静谧而诡异。

沐天波看了一眼缅使,他想打听一下国内的具体情形,打听一下晋王李定国、巩昌王白文选身在何处,但这家伙脸上幸灾乐祸的神情让他张了张嘴又闭上了。

“就算是国不可一日无君,可若论血脉亲疏,也不应是岷世子即位称帝啊!”永历突然嘟囔道:“一个朝廷留守还不够吗?晋、巩二藩呢,他们也同意另立新君吗?”

“嘿嘿,晋殿下嘛,外臣听说他被排挤到四川;巩昌王呢,现在已是赵王殿下,好象在贵州。”缅使坏笑了两声,说道:“新皇登基,少不了大肆封赏,拥立之功啊,又有谁不想得?”

“排挤?”永历看了缅使一眼,对这两个字很上心,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四川,贵州,请问新皇于何地登基的?”华亭侯王惟华关注的却是另几个字词,他微皱着眉头望向缅使。

“南京啊!”缅使如实答道:“就在今年年初。哼。这位新皇帝啊,着实不厚道,编造我国勒索钱财土地的文书,借机效英宗故事。其实呢,很多明臣明将还是忠心于——”他向永历拱了拱手,接着说道:“皇帝的。”

“南京啊!”沐天波的眼中射出了精光。不可置信地问道:“这么说,我大明已经光复了江南?”

缅使眨了眨眼睛,很不情愿地点了点头。其实,具体的情况他知道得并不多,也显得滞后,比如最近的信息,他便不清楚。

“克南都,拜孝陵,有功者王。”王惟华低声却很清晰地说出了几个字。脸上显出了无奈的神色。

有功者王!永历思索半晌,重重地叹了口气。他还是有羞耻心的,这四个字深深地刺痛了他,却又无可辩驳。

………………

江风吹拂,凉爽宜人。严整的军阵列于岸边,十几门火炮的炮口指向江面,正等着迎候太上皇的到来。

贺九义摆出了最强悍、精干的部队,盔明甲亮。服装整齐,刺刀闪闪。这既是迎驾。又是向缅人示威。只是对这迎接太上皇的礼仪,贺九义感到有些迷茫。

郑昭仁却是一副轻松的模样,解决了这个问题,可算是功德圆满。且不说这功劳,便是朱永兴的这番信任,也足以显出他日后的仕途坦荡。至于永历。或许别人有这样那样的想法,可朱永兴却不在意,郑昭仁也是这样认为。威胁嘛,开玩笑吧?要是连永历都摆不平,朱永兴那可真是该找块豆腐撞死了。

“侯爷好象有些紧张啊!”郑昭仁还有闲心调侃贺九义。“呵呵,此次大功一立,侯爷升为国公是肯定的事情,下官先提前恭贺了。”

“郑大人取笑了。”贺九义苦笑了一下,说道:“末将不知该以何种礼节相见,还望郑大人教我。”

郑昭仁沉吟了一下,开口说道:“万岁优渥臣下,不仅是内阁官员不名、不拜、赐座,即便是官阶不显者,万岁亦大多免了跪拜。特别是对军人,于潜龙之时便规定参拜持军礼即可。”

郑昭仁虽然没有直接回答,但贺九义已经听明白了。太上皇是个尊称,只是对外有个交代,英宗回归后可是形同囚犯,连衣食都有欠缺。也就是说,对永历是何礼节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记着新皇上朱永兴的话,是否忠于新皇上?

“本官护送太上皇和皇后、太后先行,其余臣僚稍后由侯爷派兵送往安南。”郑昭仁见贺九义已经会意,便说到了具体的安排,“至于缅甸,目前维持现状比较合适。万岁的意思是日后由永昌(现保山)向西拓展,以密支那为中继基地,直达印度。嗯,从地图上看比较清楚一些。”

郑昭仁所说的地区便是现在缅甸的克钦邦,在当时包括江心坡、胡康地区、坎底地区,北起于西藏察隅县,南到缅甸尖高山,直到一九六零年签订中缅边界条约前都是中国的领土。也就是说,朱永兴所希望的由缅北打通到印度的陆路,有着相当有利的条件。

贺九义倒是想对缅甸大打出手,尤其在没有顾忌的情况下获取大把的军功。但他也知道在目前能够得到的物资和人员的援助会很有限,唯有以战养战方能维持或者扩大战果。这从联军攻入缅境后四处劫掠,再加上朱永兴的授意,他已经多多少少掌握了一些诀窍。

战争,未必便是需要耗费钱粮,穷兵黩武的赔本买卖。朱永兴在给将领们灌输一种观念,那就是战争的获利,获利的战争,尤其是对外战争。这对于日后的扩张,将打下一个理论基础,并建立一个这样的准则。

粮食、金银、土地、矿产……还有人口,都将成为战争的补偿。对真腊,对南掌,对缅甸,都是如此。连带着那些出兵的土司也学到了一些,并日渐对向外用兵持积极的态度。也就是说,朱永兴正在打造出一群强盗。

“安南的猛山克族,滇西的白族,很快便会前来增援。”贺九义很有信心地微笑道:“凭缅军的战力,奈何不了我军。如果能说动掸族反叛,缅人就更无暇顾及了。至于什么信义,呵呵,想找个借口还是很容易的。”

想要战争便不愁理由,这是对于强者来说的。而对于弱者,越是小心翼翼地想加以避免,越是会不断滋长强者的骄横和霸道。

“助力是肯定的,但侯爷也要约束一下。”郑昭仁委婉地说道:“象毁坏寺庙,杀戮僧侣,就很容易激起缅人的愤怒。嗯,滇省的很多部族也是笃信佛教的,这样做传出去,也会造成不好的影响。”

“郑大人说得是,末将受教了。”贺九义很客气地拱了拱手。

郑昭仁还了一礼,说道:“侯爷能被万岁安排在这里,可见万岁的信任。如今事情算是完结了,万岁定有大用。”

“末将也盼着能拜见万岁呢!”贺九义感慨地吐出一口长气,说道:“算一算,怕是有一两年未睹圣颜了。”

“快了。”郑昭仁点了点头,笑道:“若是侯爷能推荐一位顶替您的大将,或许能更快得圣上召见呢!”

贺九义眼睛一亮,可又有些犯愁,明军中将领不少,可熟悉缅甸情况,并且对这里的地形、气候比较适应的,还真不好找。

“快来了——”郑昭仁脸上浮起意味深长的笑意,望向远处传来的信号。

……………

“当日拥立吾儿时,本宫便说过,我儿懦弱,非拔乱反正之主。如今新皇已立,又有中兴大明之奇功,乃是祖宗之佑,上天庇护。”马太妃脸色肃正,告诫着周围的臣下,“如今新皇派兵接驾,使我等脱缅人之囚禁,而生能归国,此大恩也,万不可忘。若汝等安分,则是福;若心怀不满,则自取祸端。日后谁若敢撺掇吾儿,则是陷吾儿于险地,本宫即奏明新皇,绝不轻饶。”

昔日隆武帝殉国后,两广总督丁魁楚、巡抚瞿式耜和吕大器、陈子壮等人商议,认为桂王朱由榔血缘最近,应该继承帝位,遂拥立桂王监国。但朱由榔的嫡母马太妃却不同意,认为朱由榔无治国之才,希望大臣们另选贤能。

但群臣们认为国家存亡在即,太妃应以社稷为重,不应过多考虑个人得失。况且永明王妃令名在外,妻贤夫少差错。外有效命的将士,内有贤内助,何愁祖宗大业不兴?说得马太妃不知如何对答,无奈之下,只好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而王皇后也确实很贤惠,她出身大家,受到了很好的儒学传统教育,平素沉静文雅,待人谦逊。她总持内政,处事得当。

相对而言,永历则显得懦弱无能,一遇事便惊慌失措,全无男儿本色。(未完待续。。)(未完待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绝对一番玄尘道途盖世双谐奸夫是皇帝五胡之血时代我只有两千五百岁终末忍界反叛的大魔王信息全知者你老婆掉了
相邻小说
无限作死仙路争锋疯巫妖的实验日志黑色纪元大唐小地主全球娘化企划御香记张大民修仙记神级反派文圣
同作者其他书
逆天换明 我真是大昏君 南宋英豪传 血路救赎 浴火重生之大宋中兴 抗战惊雷 重生一九零二 一个人的抗日Ⅱ 一个人的抗日 乱世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