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件事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是背后隐藏的秘密和阴谋逐渐浮出水面……
沈桐被“赶”出了镇政府后,他便卷上铺盖上了桥北村,住到了李茂山家里。对于自己的遭遇,虽心有不甘,但却又无能为力。才来几天,他天天都钻到屋子里,不愿意出门,直到后来刘思明开导他,他才走出家门,帮着村民们盖房修房。
在村里的日子,实在难熬。由于手机没有信号,自己也不能与蓝月通电话,只能每天对着满天的星星日夜思念。不过,与村民们每天一起干活,让他也减轻了些痛苦,甚至多了些乐趣。
今天,村头老王家的房子封顶,沈桐早早地就起床,跑到老王家,帮着和泥,贴小工用。这些天,沈桐天天与村里的人打交道,村里的人对这个农村出身的“干部”多了一些好感,几乎每天都有村民叫他到家里吃饭,虽然饭不是很丰富,但足以看出村民们的用心良苦和那份真诚。
只要有人邀约,沈桐也不见外,早早地就过去帮他们干活,劈柴、喂猪甚至洗衣服,什么都干,此外,沈桐晚上还给李茂山和其他家的孩子补习功课,让村民们甚是欢喜。
“沈干部,你怎么早就起来了?不用你,你回去睡觉吧,有我兄弟就行了。”老王站在房顶上,看着向自己家走来的沈桐,大声地叫道。
沈桐看了一眼穿着红背心的老王,便笑了笑道:“我也睡不着,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说吧,今天让我干嘛?还是和泥?我现在可是砌砖都会了。”
这时,老王的妻子走出来倒脏水,看着沈桐便高兴地说道:“沈干部,快屋里坐,一会婶子给你捞烙饼。”
“婶子,不用麻烦,家常便饭就行。”沈桐迅速转移视线,说道。
“那怎么行?好歹你还是干部,比他李茂山的官好大哩,再说你还是我们桥北村的恩人,我们感激还来不及了,等着,婶子这就给你做饭去。”说完,拿着脸盆回去做饭去了。
沈桐接过老王扔下来的烟,熟练地点上了。这段时间,沈桐不光学会了抽烟,喝酒斤半也不再话下。前两天,几个年轻人到李茂山家喝酒,还吹着要把沈桐放倒,直到喝完,他们几个趴下了,沈桐依然精神抖擞,意识清醒。
“沈干部,你说我这房子转眼就修好了,地里的庄稼也补种下去了,镇里给的补助还剩几个钱,你说我是继续买几头猪呢,还是干点别的?”老王从房顶下跳了下来,抽着烟与沈桐说道。
这次村里盖房子,基本上每家每户手里都有了些余钱,虽不多,但村民们拿着高兴。于是一些人又添置了家具和牲畜,过着自己的小日子。但也有一部分村民拿着钱准备干点其他的,老王的一番话,触动了沈桐深藏已久的想法。
沈桐来到石河镇后,就听别人说起石河镇的“四宝”,其中桥北村的野生“党参”最为出名。每年都有二道贩子上山收购,但二道贩子把价格压得很低很低,村民们基本上挣不到几个钱。“农业不是石河镇的短板”,这个想法早就被沈桐得出,但历任领导似乎都不太重视农业,尤其是有了铝矾土矿以后。如今,铝矾土矿全部关闭了,新上任的党委书记蔡家全也没有提出新的发展思路。
沈桐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如果带领群众进行人工种植党参,前景又会怎样呢?
时值盛夏,早上七八点钟已经是炎热难耐了。沈桐干了一会儿活,已经是满头大汗,他褪去短袖衫,露出了古铜色肌体和结实的肌肉,让一旁的老王都自叹不如。
在全村劳壮力的帮助下,老王家的房顶不到中午就封顶了。沈桐看着桥北村逐渐新盖或修建即将完成的房屋,心里不由得高兴,但也多了些顾虑,如果全部完工,蔡家全会让我回镇政府吗?想到这,沈桐的内心无比惆怅。
一大群人围坐在院子里抽烟吃西瓜,谈论国家大事,讨论城里的女人。沈桐这些天来与村民们共处,也变得粗俗了许多,渐渐也加入了他们的话题,冷不丁冒出一句,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正在这时,刘思明出现在了老王家门口。
沈桐看到刘思明后,急忙起身拍了拍屁股,拿起一瓤西瓜,笑呵呵地走了过去。“刘镇长,你过来了啊,来,吃西瓜。”
刘思明接过西瓜,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看着沈桐被蔡家全发配到这小山沟,刘思明心里十分难过,虽然表面上强颜欢笑,但内心为沈桐的遭遇愤愤不平。
刘思明与村民们打了声招呼后,便叫上沈桐走出了院子。走到一片庄稼地的田埂上,刘思明望着补种的庄稼苗已经长出了一尺多高,再看看晒得发黑的沈桐,他双手插口袋,眯着眼神望向远方。过了片刻,问道:“沈桐,这些天习惯吗?”
沈桐没有看刘思明,一屁股坐到了地上,拔起一根狗尾巴草,低着头一片一片地拔落着。他苦笑了一声道:“还行,你看我每天和村民们打成一片,这种日子虽苦了些,但多了些快乐,我觉得挺好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