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长安城的布局和形制皆循旧制,与之基本相符。
著名的“长安九市”则在城市的西北角上,由横门大街相隔,分成东市三市和西市六市。东市是商贾云集之地,西市则密布着各种手工业作坊。
由于汉初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商业经营并不是自由经济,在时间和地点上都有严格的限制。
首先,将市集中,并在周围构筑了高大的围墙,且设有门吏专管,这样便于管理,使市场安全有序。
其次,实行严格的定时贸易与夜禁制度。两市的大门,亦实行早晚随长安城城门、街门和坊门共同启闭的制度,禁止行人上街,拂晓开门,才能上街活动。
长安九市不但是长安城的经济活动中心,也是大汉帝国的工商业贸易中心。这里商贾云集,邸店林立,物品琳琅满目,贸易极为繁荣。
作为长安城乃至全国最主要的市场,长安九市进行的是封闭式的集中交易,也就是将若干个同类的商品聚集起来,以‘肆‘(或相当的‘行‘、‘店‘)为单位组成的。交易区也都是集中在一个四面有墙、开设市门的较为封闭的场所内。
东市的杂货行内,田胜府上的管家田封正点头哈腰的陪着太子庶子张骞视察刚开业不久的“建材工坊”。
张骞看着四周卖着锅碗瓢盆的各种店铺,疑惑的问道:“田管家为什么要选在这杂货行办建材工坊?”
“回张庶子,瓷砖是属于泥瓦作坊类的,原该在西市建行。可是我们的瓷砖是在城外烧制,只是运来此处贩卖,便到东市来了。再加上詹事府名下作坊制成的各式灯饰,水管,活门,抽水马桶,林林种种不下百样器物。
东家东市虽有近百种行当,小人却不知道这建材工坊该属于哪一类。故也曾向东家提议,是否可以将各种器物分开到各个行当贩卖,但被东家斥责了一番,说是要创造甚么规模效应,集群效应。
小人愚钝,着实闹不懂那意思,但寻思着东家怕是想照着天上人间把吃喝玩乐集合一处的法子,将这些营建的器物都归于一处,故而选在这杂货行布置了块地方。张庶子可是不满意?”
田管家一脸紧张的回答道,张骞可是太子的心腹,他若不满意,便是太子不满意,那老爷田胜还能满意得了?
这建材工坊可是田胜特意交代田管家自行负责建设的,中途根本没派人来过问。目的很明显,就是看他能不能独当一面,若是办得好,以后会给他更大的权利。
刘彻在培养田胜替他从商,田胜当然也要培养自己的手下。现在摊子越铺越大,总是亲力亲为,能把人累死。
管家从小看着田胜长大,自然明白他的心思。想到自己掌管天上人间短短几个月,得的好处顶得上前半辈子的所有积蓄,要是能掌管更多的生意,那岂不是……
因此,田管家实在很在意眼前这个十来岁的少年对自己的评价,未来前程如何,怕就是悬于他的口中了。
没有让他失望,张骞在视察了整个建材工坊后,给出了很高的评价。甚至令张骞有些惊讶的是,田管家的一些想法竟然和太子殿下给自己的交代不谋而合。
田管家没有简单的将各种器物摆上柜台贩卖,而是在大厅里起了一个个小小的半开放的,只有三面墙的隔间。模仿天上人间的包厢设计,将各种器物一一安装好,让客商可以清楚的知道器物是用来做什么的,该如何在室内放置。
一个个精致而豪华的隔间里,田管家还别出心裁的放置了桌子和椅子这些简单的家具,让客商可以在里面休息,张骞甚至看到了几个客商在里面吃糕点喝果汁。
看着这些比太子吩咐的事项还周到不少的设计,张骞不得不由衷的套用太子常说的一句话,对田管家赞道:“你是个人才啊!”
见田管家听不懂,张骞拍拍他的肩膀继续道:“干得不错!听闻你家中有个十岁的儿子,本官前几日听到太子准备让田国舅办个私学,由詹事府派先生来教。田管家最好是把他送去多读读书,日后不管做官还是经商,都是有好处的。”
张骞很明白太子对所谓的“商业人才”多么的重视,田管家此番表现,定会入太子的眼,日后大有可为。因此张骞就把听来的消息先跟他提了提,不花本钱的卖了个好,广结善缘是他处事的一贯原则。(史上的张骞,也正是好人有好报的典型案例。)
田管家闻言大喜,忙连声道谢。
一则是张骞对建材工坊的赞同;一则更是为了儿子有个好出路,身为庶民,他对儿子做官不报甚么希望。但若能跟太子沾点关系,将来能继续跟着国舅田胜屁/股后面做点买卖,那定然是大有可为啊。
可怜天下父母心,相比起自己得到认同,得到好处,儿子未来的好出路更能令田管家心花怒放,几乎高兴得大叫出来。心中盘算着回去先让儿子多学些规矩,到时进了私学,若是不好好学,非打断他的腿不可。
是夜,刘彻听了张骞的回报,也是很高兴田胜手下能有这样的人才,对张骞吩咐道:“以后建材工坊就让他管理吧,再让国舅将那些低端的家具放到建材工坊去售卖。至于北阙甲第的‘宜家家居阁’,建成后只卖最高端的家具。”
田胜这段时间也是忙得后脚跟都不着地,他之所以没去过问建材工坊的事,除了想考察田管家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因为“宜家家居阁”完工在即,高档家具却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数量。
“田国舅,太子已经向少府租用了一个木匠作坊,再加上詹事府里的木匠,每月能供应一百套已是极致了。”
太子詹事无奈的对田胜道,他已经尽力了,着实无法满足田胜每月三百套的偌大需求。
田胜瞧着家居阁中一个个装修精美,却空荡荡的隔间,欲哭无泪的建议道:“此类家私既然无法避免被人仿制,何不在西市多建几个木匠作坊?”
太子詹事摇了摇头,道:“殿下让人在宜家家具上都打上了所谓的‘商标’,还会随家具奉上一本册子,证明其购买的是正品,倒是不虞担心贵人们买假货。太子还要求宜家家具必须严抓质量,力求没有半点瑕疵,不能砸了高端的牌子。”
随即仿佛想到了什么,复又道:“国舅要开木匠作坊是好的,太子不是吩咐低端的家具都在建材工坊贩卖吗?今后詹事府名下的作坊便不再制作低端家具了,国舅可以自行开些作坊去做。只是切记不可打上宜家的旗号,免得降了宜家的档次。”
田胜闻言点了点,却随即苦笑了起来:高端家具的事没解决,又多摊上一档子事!明天营建工坊还要开业,着实是忙不过来了。
田胜晃了晃晕沉沉的脑袋,决定晚上先回田氏主宅,向老娘多讨两个老管家。
他不是没想过在外头请人,但毕竟还是家中老人靠得住。如今他分家单过,府上仅有田管家,确实是少了。凡是有些底蕴的豪强权贵,家中十来个管家都是嫌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