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生充满试炼,大致不是常人可忍;人虽不知我的苦艰,我却知道自己坚韧;我想我是丢弃自己,但我不忘自己经历。
-------------------------------------------------------------------------------------------------------------------------------------------------------------------
234、
郭怀义的家和郭校长的家就一墙之隔,在山庄里,有这么一大块平整的地方实在难得。
“怀义!”郭校长进门就喊。
郭怀义正在院子里洗手,看见郭校长,赶忙用搭在院里铁丝上的一块手巾擦擦手说:“四叔,你回来了!”说着就几步迎向前去,拉住郭校长的手。
郭怀义家有六间北上房,两间东厢房。北上房分成两个屋,都可以住人起居。东屋是两间厨房。另外还有两间西屋,一间是牛屋,一间装牛饲料。院墙的西边是厕所和猪圈。院里有一块光滑平整的青石头,青石的四周,摆放着几块大小不一的平整的石头,有青石也有红石和石英石,它们正好组合成一个饭桌。
郭怀义看上去有四十多岁,身强力壮的,挺精神。他把郭校长和张寅让在石桌前坐下,一边去厨房拿出一个暖壶来说:“先喝点水吧。”这时,郭怀义的媳妇也从屋里走出,叫了一声四叔,就到厨房忙着做饭去了。
郭校长弟兄四个,老大郭德强,老二郭德才,老三郭德学,老四郭德刚。郭怀义是老大郭德强的大儿子。郭怀义三个孩子,两个女孩一个男孩。大女儿郭兰英今年19岁,在本村当老师,二女儿郭兰香今年17岁,在山外县城读高中,儿子郭兰平14岁,在本村读初中。
郭校长一边喝茶,一边和郭怀义说明来意。郭怀义听完高兴地说:
“好啊!咱们庄正缺少老师呢,就在学校当老师吧。工资不算高,但能吃饱饭。”
郭校长说:“怎么安排张寅的住处呢?如果没地方,就把我家收拾一下。”
“不用,就住在学校里吧。”郭怀义说。说话间,郭怀义的老婆把热腾腾的的手擀面条端了上来,郭怀义说:“快吃饭吧,腌猪肉臊子面。”张寅看见这香喷喷的面条,使劲咽了口口水。在这农村,腌猪肉臊子面是最好的饭了。
晚饭后,郭怀义老婆到西屋和两个儿女睡觉,郭怀义和儿子与郭校长、张寅在东屋睡觉。
第二天,郭校长道别了张寅,回太原去了。郭怀义领着张寅去山庄的学校看看。山庄学校和城里的假期不同,他们是在农忙时节才放假,平时不放假。
郭怀义领着张寅,和郭兰英、郭兰平一起到学校去。学校就在庄后的山坡上,十几分钟就走到了。所谓学校,也就是十来间石头房子,两间一个屋子。其中小学一二年级占一个屋,三四年级占一个屋,五六年级占一个屋,初中三个年级共占一个屋。还有一个屋是仓库,郭怀义对张寅说:“你就住这个屋吧。我一会回家给你搬过一张床和一套被褥。”又对郭兰说:“你帮张老师收拾一下屋子,商量一下教学的工作安排。”说完,郭怀义先回家了。
这时,张寅才注意到眼前这位水灵灵的大姑娘原来是个大美女呢。只见她柳叶眉,丹凤眼,瓜子脸,皮肤白白净净粉粉嫩嫩,留一条又粗又黑的大辫子在腰际摆来摆去。看似娇嫩的外表,性格却很泼辣。她一边收拾屋子,一边和张寅说说笑笑:“张老师,你就委屈一下吧。”张寅连说谢谢,赶忙和她一起动手收拾屋子。
不一会,三四个年轻人在郭怀义的带领下来到学校,他们搬来了床和被褥,还有一些生活用品。郭怀义说:“张老师,你先在学校住着,吃饭时轮流到学生家吃派饭,以后有什么困难,我们慢慢解决。”说完,他和几个年轻人就离开了。
郭兰英对张寅说:“我们这里9个年级,总共不过50个学生。全校只有我一个老师,照顾不过来,这下好了,你把初中年级的工作接过吧,我负责小学年级的。”
“服从领导安排。”张寅笑笑说。
日子暂时平静了下来,张寅负责的初中年级总共有11个学生,初一5个,初二4个,初三2个。学校里场地很小,没有操场,体育课只能到学校外面的山坡上练爬山。为了增加乐趣,张寅向郭怀义请示,让村里用水泥和石头垒起两个乒乓球台子。每到放学或课间,这三个乒乓球台子成了学生们最快乐的地方。
一晃秋天到了,柿子到了大量摘的时候。为了配合家里摘柿子,学校决定放假半月。这时,柿子树上几乎没有软柿,全是又红又好的大红袍柿子。每颗树上的柿子,依然像蒜辫一样稠,而树叶依然清翠,生机勃勃,轻松的承受着那么大的压力。山庄整个山坡,到处都是柿树,棵棵健壮,果实累累,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气魄宏伟、美丽壮观!这是一树黄金啊!张寅和郭兰英常常登上高高的山峰,欣赏这景色的全貌,怎么也看不够,他愿这样的景色,年年能够看到,子子孙孙直至永远。
每年这个时候,国家在穆柯寨山下设了个收购点,并加工柿子,然后装箱,出口日本等国家。收购的要求很高,必须又硬又大又红,并且光洁无比,不能有半个斑点。
当柿子真正成熟时,树上有毛病的柿子早已被人们摘去。不过说明一点:过去有毛病的柿子,也比现在的好柿子还要好上几百倍。所以,尽管过去收购站对出口的柿子要求很高,但树上的柿子几乎不用挑选,就能顺利通过验收。
收获的季节到了,大规模摘柿子即将拉开战幕。张寅和郭怀义一家一起参加全村的摘柿子,他很快掌握的柿子的摘法。摘柿子的时候,两人一组,一个在树上摘,一个在树下接,摘柿子的如果手能够着就用手摘,够不着要用挠钩杆拧。挠钩杆是一个长杆儿,杆头按一个扒钩。摘柿子用扒钩扒住紧挨着柿子的树枝,然后一拧,树枝就断了,柿子随即掉了下去。树下的人在目不转睛的凝视着挠钩杆的杆头,一见柿子掉下来,就迅速准备迎接。用什么接呢?很简单,每人拿一个装粮食的长布袋,再找两根和布袋长短相同的木棍,把木棍伸进布袋里,两只手分别握住木棍,把布袋拽平即可。摘柿子没事,接柿子的时刻仰着头,一个上午下来,脖子会酸的受不了。
--------------------------------------------------------------------------------------------------------------------------------------------------------------------
环山笑容正在招我安歇,我渐脱离累赘;我的捆绑好像都在溶解,我归,我要即归。(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