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一,青竹放了宝珠一天假,她自个儿去赶了大半天的庙会,回来的时候倒买了些小零食,又请青竹吃。
青竹问她:“好玩吗?”
“当然好玩,只是人特别多,真是挤……”正月里忌讳说‘死’字,宝珠只好改口道:“差点就给挤坏了。”
“疯了一天,明天帮我看家,冬郎我也不准备带去,依旧是留了奶,他饿的时候你就帮我热一下再喂他。我去吃顿饭就回来。”
宝珠忙说好。
涂知县请吃年酒,请的是他们夫妻俩,青竹想自己不出面的话,只怕惹恼了卫太太倒不妙。
第二日,直到快午时,青竹和少南才穿戴好了一道往知县衙门后的那个院子去。
和上次来差不多,青竹还没进院门,就听见了唱戏声,青竹不免想,看来又来早了,偏自己又不看戏,还不如在家多陪会儿儿子。
卫太太今天看上去精神似乎还不错,披着紫羯绒的褂子,系着一抖珠的皮裙,左手腕上挂着一串沉香念珠。跟前坐着个穿着杏红袄裙的年轻女子,梳着已婚妇人的发髻。青竹想倒是面生,莫非是卫氏的儿媳妇不成?又见那年轻女子生得颇有几分妩媚之感,不免多看了两眼。
后来才听人说起,这个年轻小妇人就是涂知县新纳的小妾,以前巡察在束水的时候,不敢抬进门,还让少南帮着找了房子送了去。青竹暗骂,这办的叫什么事。
不过看卫太太那神情,似乎将这新纳的小妾制服得很妥帖,虽然长得妩媚了些,不过却很安静的样子。
卫太太见了青竹,倒问了她许多话:“你们家的奶妈还好吗,听不听话?虽然没什么做奶妈的经验,但也是带过孩子的,有她在跟前你也省许多事。”
青竹答道:“多谢太太慰问。我自个儿生的儿子,自己奶,给杏香派了别的事。”
卫太太听说就笑了:“乡下人都是这么个带法吧,不喜欢旁人插手,不过慢慢习惯就好了。你这是头一个,奶水好,生多了只怕就跟不上来了。”
青竹心里嘀咕着,终究还是瞧不上乡下人。生多了不好带,那是以后的事,再说青竹也没想过要养一堆的孩子,有两三个就足够了。
卫太太又对跟前的丫鬟道:“换了红枣茶来吧,项奶奶不喝这个的。”
戏台上正唱着《荆钗记》一折已经结束了,王树家的过来请示:“太太,饭摆在哪一处?”
卫太太道:“此处就好,腊梅开得正香,只是太冷了些,还是摆在花厅上吧。”
王树家的答应一声便去传饭。卫太太住了戏,又扭头来和青竹道:“我听人说项奶奶二月里要回平昌,怎么着想要走呢,几时回来?”
听人说,不用说,那个人一定是杏香,当真什么话都拿来告密。心下便有些不喜欢,饶是如此,脸上却依旧挂着淡淡的笑容,礼貌的答道:“暖和些就回去,总要住几个月,什么时候想回来都行。”
“呀,乡下也好,地儿大,场院也大。孩子也能多跑跑。”
青竹道:“冬郎他还很小,跑不了了。”
卫太太只笑笑,心想青竹的脾性也怪,又不大会说话,这种人是块最不好啃的硬骨头,为了那些不得已的理由,勉强应付一二。要不是这些,只怕青竹也难以入眼。
在知县家,青竹用了饭就告辞了,卫太太虚留了一回。青竹直接说道:“多谢盛情款待,只是还得回家带孩子,怕他想我。”
卫太太又让人给青竹装了盒点心让她带回去吃,青竹倒没拒绝,道了谢。
虽然在涂家没有待多久,但青竹却是不大乐意。回家时,见冬郎已经睡了。
“喂他吃没有,哭了几次?”
宝珠笑答:“小爷不哭不闹,喂了一次。”
“有劳你了,有点心,自己拿着吃吧。”
青竹到少南的小书房里,找了页纸,蘸墨写了几行字,后来交给了宝珠:“这上面的东西你去帮我办吧。”
宝珠看了一眼,为难道:“奶奶知道我不识字的。”
“真是的,我怎么将这个给忘了。算了,你事也多,还是等少南回来,让他去准备正好他还有两天的假期。”
大红寿字妆花缎一疋、驼色羯绒金线绣寿字抹额一对、五福捧寿银簪一对、五十束寿面、五女拜寿青瓷炕屏一架。这是送肖氏的礼单。
其中炕屏是青竹在逛街时,在一家古董店看见的,倒十分容易的就买了下来,抹额是自己亲手做的,几样礼准备起来倒不大费事。
几样礼,不过三五日都已准备齐全,又让少南写了个帖子,最后遣了贞娘和宝珠一道将这些东西送到程家去,也不避杏香。青竹知道卫太太立马就会知道她送了些什么礼,想瞒也瞒不住。
后来杏香还夸赞过青竹:“奶奶准备的东西很是不错呢,不俗气,又雅致。”
“不顾都是些市面上的东西,哪里不俗气,花两个钱就买得到的。吃的、穿的、用的,不就这些么。”
杏香讨好的说:“总比那些送金银宝物、珍珠、玛瑙的好吧。”
青竹想,她还俗气到那个地步。送这些礼花了她差不多十五两的银子,可这也没办法,不置办不行。就这样她还嫌薄了,只是要再好的话,她也拿不出来,只好量力而行。
宝珠和贞娘去了半日才回来。贞娘一到家就向青竹夸赞:“这果然是高官之家,门第森严来着,规矩也多。不过那个当家太太倒好生的和蔼,还问爷和奶奶好。问小爷好呢。留我和宝珠喝了茶,用了点心。还给了一两银子的赏钱。”说着便将银子拿出来给青竹看。
青竹点头道:“你收着吧。”
杏香在外面听了,也跑到门口来说:“奶奶,以后有这样好的差事也派一起给我吧。也享享福。”
青竹想,还真是个没眼力劲,没心眼的人,板着脸也不说什么。宝珠将杏香拉到一旁道:“那鸡窝还没垒完呢,又跑到这里做什么。”
杏香立马就蔫了,垂着头说:“这就去。”
见杏香灰溜溜的走了,宝珠进来笑道:“她以为自己是谁呢,也来揽差事,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
青竹不以为然道:“我看你这张嘴是越发的不积德了。”
贞娘在跟前帮着宝珠说:“我说她这是活该,什么都往前凑。我看奶奶该早些撵了才干净。何必在眼前碍事呢。”
青竹点头道:“我心里明白。对了我和打算下个月挑个日子和宝珠一道回平昌去,你将你家里的两口也带过来住着吧,伺候少南的饮食起居。这样我也放心些。你也不用太顾虑那么多,这院子虽然不大,但屋子还是够你们住的,至于杏香我不会久留的,打算让她干了这个月就让她走,说什么也不会留了。”
贞娘迟疑道:“一家都住来的话,只怕会给爷添麻烦。”
“放心吧,不会的。我可能要过几个月才回来,这里总得有人照管才行。我熟识的就你们俩,别人也不放心。”
贞娘想了想,便答应了。
过了元宵,还没到十七呢,十六这一天,程府那边就有婆子赶了车来请青竹过去听戏游玩。盛情难却,青竹过去陪了半天。程府这边很是热闹,戏班就摆了两处,肖氏的儿子儿媳带着孙子也都来了,儿媳们陪在跟前看戏,帮忙传话,照顾得很是妥帖。
肖氏的确一点也不显老,和大儿媳在一起时,还真有些像姐妹。青竹不免有些羡慕,心想等自己到肖氏这个年纪时,只怕已是不能看了。真难为她那么回保养,难怪丈夫回如此疼她。
肖氏见了青竹便和她点头微笑:“大过年的,很该出来走走,初九那天请你过来看戏,怎么不来呢?”
青竹歉意道:“家里有事走不了,倒辜负了太太的美意。”
肖氏笑了笑:“这也没什么。”接着又和跟前一位穿枣红褙子的中年妇人道:“这就是小项媳妇,你看看如何。”
那妇人可能是眼神不大好,觑着眼看了半晌才笑道:“还没长开,是个小丫头子罢了。”
青竹心想这是谁呀,肖氏忙对青竹道:“你还不快来请安,这是汪侍郎家的祝夫人。”
青竹一怔,心想这就是少南的贵人了吗,要是没她家丈夫提携少南,少南说不定还在家攻书呢。忙屈了身子盈盈一拜:“请祝夫人安。”
祝夫人虚扶道:“这是在肖姐的寿礼上,这么多礼我可是受不起的。”
听祝夫人自己的言论,应该比肖氏要小些,可看上去明显是祝夫人要老许多。
青竹告了座,肖太太在跟前道:“项主簿虽然年轻但我们老爷却很看重他,又是汪大人给推举的,还真是不错。”
祝夫人在旁边道:“姓项的小子,我没见过,倒听大海提起过。没想到有缘见着他媳妇,倒实在不错。多大呢?”
青竹道:“十八了。”
“哟,姑娘十八一朵花,果然娇嫩得像朵新开的花似的。看着你我倒想起我年轻的时候了。不怕你们笑话,年轻的时候我也爱那花儿,粉儿,爱那艳丽的衣裳,只是人老了就不中用了。”
青竹含笑答道:“夫人不老,还年轻着呢。”
“快别赞我了,你看我和肖姐一比,她还比我长两岁,我却活脱脱的比她老十岁似的。”祝夫人笑起来,脸上都是褶子。(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