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之后吴书伟就开始了他的游历之旅。他用了十年的时间几乎走遍了大江南北,在这期间他看到,听到,遇到了许多人间的惨剧,这些事情让吴书伟的心境有了变化。
的时候老和尚就教导吴书伟要以戒,定,慧来要求自己。何为戒,定,慧?防非止恶为“戒”,即戒律;静虑澄心为“定”,即禅定;破惑证真为“慧”,即智慧。修学这三法,由戒生定,由定发慧。老和尚常的话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但是当吴书伟游历了这十年以后,原本心里坚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他决定自己应该做什么了,而不是仅仅自己诸恶莫作就能让人世间众善奉行的。
其实这也不能怪他心志不坚,任谁看到了一件件惨剧的发生都会改变自己的心境。一个富家子醉驾撞死人以后竟然安然无事继续潇洒,风流快活,而受害者却是一个家庭的唯一的经济支柱。作为家里唯一男xìng的他本就肩负着抚养一家人的重任。嗷嗷待哺的孩子,生病在床的老人,所有的这一切都因为这次车祸背负在了他失业在家的妻子身上,由于上诉失败,最后不堪重负的女人在晚饭里加入了耗子药,一家三口被这一次车祸宣判了死刑。
在接下来的5年里,吴书伟就不再是一个观众或者听众了。他只要见到不平事就会出手相助。每到一个城市都会去打听这个城市是否有那种吃人不吐骨头的集团老总或者是**的zhèng fǔ官员。只要他打听到了,他都会用对付前一个集团老总的方式去对付这些人。他让这些老总倾家荡产,身败名裂,既然法律不能制裁这些人,那么吴书伟就用自己的能力为人民鸣不公。他把从那些从老总那里得来的钱财全部都捐给希望工程或者是口碑比较好的慈善机构。让这些机构用那些老总的黑心钱为广大群众谋福利。本来这样的事情,一般人也懒得查,既然做好事,就让他继续做下去吧。不过这种好rì,也不是一直都可以持续的。直到吴书伟潜入了公孙世家,他的安稳侠义生活就告一段落了。
吴书伟听当地人公孙家的子弟特别的嚣张跋扈,有侠义jīng神的他就准备惩戒一下这个公孙世家。他悄悄的潜入到了公孙家的祖宅里,在一个大家都供奉的祠堂里,吴书伟通过他的能力发现了一个暗道。通过这个暗道以后,他出现在了一个满是书籍的屋子里。当他刚刚踏入这件屋子以后,整个公孙家都发出了刺耳的jǐng报。知道事情败落的吴书伟,没有过多考虑想直接从这间屋子里逃走。在他转身的一瞬间,他发现了桌子上那jīng美的盒子,没有多想顺手牵羊的将这个华丽盒子一并带走。当公孙厉快速的赶到这件暗室的时候,吴书伟已经无影无终了。但是这件屋子有公孙家的长辈下的禁制,这个禁制有报jǐng的作用和画面重现的功能,所以从不蒙面的吴书伟败露了。
从公孙家逃出来的吴书伟一刻也没有停留,直接逃离出了这座城市。途中他打开过这个jīng美华丽的盒子,在这个盒子中只有一本书和一个亮晶晶的石头。书的封面上只有不知道是用什么墨水写的2个大字--镜像。这两个字就好像有魔力一样,吴书伟深深的陷入到这2个字中里。片刻的恍惚以后,吴书伟知道这次自己惹麻烦了,这本书一定是公孙世家的宝贝,但是吴书伟没有害怕他觉得没有人能抓到他,而且公孙家也不可能知道是他偷的书。
仔细的阅读了这本书以后,吴书伟深深的被书中的内容震撼住了。吴书伟很是佩服书作者的设想。是的这部书其实是作者的一个假想,虽是假想,但是各个方面都有理有据。不过吴书伟就像书中的作者一样,由于条件的限制他也不能修炼这部叫做镜像的技能。
接下来的几天内,吴书伟总是觉得有人跟踪自己。尽管吴书伟意境掩饰的再好,最后还是被人围上了。在经过了几次战斗之后,吴书伟不得不承认他的身份已经败露了,虽然不知道对方用的什么方法知道是他偷的东西,但是那已经不重要了。他已经经过了2拨人的围捕,一队是一些武功都不错的人,他们在密林里打了2个多时,最后吴书伟技高一筹将所有人都放倒了以后,继续潜逃。而另外一队呢,虽然没有给他带来多大的麻烦,但是他发现无论他怎么跑,怎么躲,对方这个队都能找到他,他就知道对方一定有追踪的方法,他决定束手就擒看看对方到底能怎么对付他。
这个队就是刘队的队了,接下来吴书伟假装束手就擒,然后暴起伤人。虽然吴书伟当时并没有想杀离火,他只是感觉这伙人都是像他一样的超能力者,他就理所当然的拿自己的实力来衡量这队异能者的实力。所以当他决定出手的时候,他就没有留手,结果没有想到那个年轻人根本就没有反映就被自己杀死了,稍微一愣神吴书伟知道自己不能做过多的停留,发动几次攻击就逃掉了。
逃出来的吴书伟心里有着深深的自责,这次是他第一次正面杀人,而且对方明显还是一个孩子。吴书伟每天睡觉的时候都能回想起来那个孩子那惊恐的眼神。吴书伟也不知道为什么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持续的想找那个队的麻烦,其实如果他想杀死对方,这些人除了那个队长能够坚持一会其他人肯定都抗不住他一招。
直到他发现对方还有3个队来支援这个队,吴书伟才继续他的亡命天涯。吴书伟知道这样下去不行,他一定要想一个办法结束这件事,要么自己假装不敌死掉,要么自己还给公孙世家这本书和这个石头。仔细的考虑过以后,吴书伟就钻进了南部的十万大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