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辛亥(十二),朝廷众臣启程离开,他们离开京城已经太久了,必须得回去了,尽管新国王、太后不能同行。
他们决定留下韩通、薛居正、赵砺、杨昭俭等二十余人继续留在石门镇,契丹枢密副使萧护思也留下萧思温和部分人员在营地学习,和宣徽使海思带着另一部分人员前往京城入职新内阁。
同时,营地方面也派出一个六人电报小组,携电报机、手摇发电机等随行,以保障朝廷与营地的随时联系。为安全起见,小组成员不携带任何武器,由朝廷方面保障他们的人身安全。
柳志、萧阳、秦勇、李林、张满、张帅、蒋小博等几个年轻人经常"闲聊",兴奋的谈论着此次北上的火力效果及战果,说以前老赵、老林他们总是以条件不成熟、人力物力有限为借口。
现在有老秦这个"战神"在,大华夏之梦指日可待,希望大家能齐心协力,把大华夏之梦提上会议日程。反正咱们这些人除了李林张满他们外,其余人在各项工程上也帮不上什么忙,咱们这些什么都不会的人还不如跟着老秦去打天下...而且我过来之前老钟、小曲他们也都信心百倍。特别是老钟,这次嚷嚷的最厉害,要求过来。若不是他老婆快生了我还真过不来。
秦化、王东林坚决反对:你们几个吃饱了撑得?干嘛非要打乱这难得的平静?咱们目前不是过得挺好吗?干嘛一定要去打打杀杀?打仗会死人的知不知道?
秦化说过,我不想解〇放全人类,只希望世界和平;我不敢以天下为己任,只想让百姓生活好点儿、少受些苦。疆域大小又有什么?咱们那儿北欧那些国家比咱们的省小多了,看又怎么样?赵一方说得对,现在交通不便联络困难,疆域越大越难管理...
秦化的意见跟赵一方、王东林基本一致,就是尽量避免使用武力,强扭的瓜不甜,与其依仗强大的火力优势强行征服各方勉强一统,然后跟消防员一样四处扑救抵御之火,闹的精疲力竭还天怒人怨,不如顺其自然。秦始皇也曾灭六国使之一统过,接下来的千百年不依旧是分分合合、合合分分吗?
现在既然周边各方都愿意跟咱们做生意,周朝廷、契丹朝廷已经并入华夏,归义军、于阗、甘州回鹘也都承认朝廷,连西周回鹘也都过来示好。咱们可以从生活理念上慢慢改变他们,让他们羡慕咱们的产品、羡慕咱们的生活方式。以后从关税上慢慢让他们觉得加入后更合算。虽说南方诸国禁止白银流通,但绢帛也能算得上硬通货币,而且南方商人在以物易物的同时也私下收有不少白银,特别是跟西域交易中,除以物易物外都是白银结算。
"哪得等到何年何月啊?咱们现在养这么多士兵不去打仗更不合算..."
"什么不合算?他们是维护宇宙和平的好不好"
"我们已经商议过了,老王、林岩的意见很好,船长、老赵他们也都同意:让所有士兵,除了部分特种兵外统统用一半的时间去工矿车间工作,可以另外给他们做工补贴,就像给工人军训补贴一样。让他们学到一技之长对他们以后退役后也有好处,不能像我一样,除了杀〇人什么也不会。
平时咱们两处只保留五六个连的兵力足够了,其余士兵除了定期参加训练外都到各工矿劳动,即解决了咱们劳动力紧张问题、又可以保证随时集合执行任务。
而且最最重要一点,现在交通不便、通讯不畅,疆域大了有什么好?怎么才能做到及时沟通?等上级布置春耕生产,等指示精神来了秋庄稼都耽误了。还不如让各地自龘治,就算将来统一了,最好的方式也是让他们各自为政,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自己决定。
咱们华夏几千年来一直是农耕社会,老百姓自己知道怎么种地,用不着各种指龘示、文龘件,更无力养活那么多只会开龘会的官龘员,所以,除了先进的种植技术及优良种子以外,别的老百姓暂时还都不需要。等咱们的良种、农药、化肥等产品量产以后再说这些不靠边的事也不迟。
方宇则拉着秦勇、王皓轩问摆平了赵匡胤之后朝廷给你们什么封赏?忍饥挨饿一整天朝廷给你们什么好吃的?吃没吃到珍珠翡翠白玉汤和鸳鸯五珍烩?这次朝廷来咱们营地的御厨用没有什么拿手绝活?
好吃的?别提了,这年头皇宫也没有什么好吃的。别提珍珠翡翠白玉汤了,虽说是道硬菜,也就是白菜豆腐汤。最后我们也是每人一碗汤园。
方宇又缠着陈抟老祖问他为什么不救柴荣,哪怕告诉他提防赵匡胤也成。
但陈抟老祖告诉他柴荣也是一个残暴成性的皇帝,远不如赵匡胤仁慈,尽管赵匡胤是装的。
柴荣不顾连年征战国库空虚,先打西蜀后打南唐,没消停一会儿又去幽燕十六州打契丹。你们反而夸是个他开疆拓土、有雄图大略的好皇帝;你们又是怎么评价当年契丹南侵中原的?为什么人家耶律德光开疆拓土时就变成了侵略成性、破坏和平?
柴荣性格火爆,动不动就杀人,尽管他过后也后悔。比如在打下寿春后因为卖炊饼的饼有点儿薄就把人家杀了,修路因为路不平也杀人("4月斩前济州马军都指挥使康俨于路左,坐桥道不谨也")。连使团都杀,而且是近百人的使团全杀了...你说我什么要帮他?我见过你们这些人的所作所为,也听了你们让那娃当国王的理由,要是柴荣活着你们能做成吗?
众人无言以对。
没错,只有现在这样才是最理想的状况——幼帝七岁不能亲政,朝廷的大小事务肯定由大臣们打理,一切跟以前一样,朝廷上下都能接受。
郭威称范质"宰相器也",柴荣临终托孤,命范质为顾命大臣,连赵光义都说"宰辅中能循规矩、慎名器、持廉节,无出质右者,但欠世宗一死,为可惜尔。"
现在只需改个名称,不管是叫"首辅"、"首〇相"、"总〇理"都非范质莫属,而且大家还都觉得顺理成章天经地义,这绝对是天赐的君主〇立〇宪之良机。
...
一切步入正轨,王东林、李林、张满驾驶机动船、拖带着十余条木船,满载着工矿设备及零配件,带领大批技工、技师等技术人前往太原铁矿、煤矿安装设备,并由张迪兄弟带两个连负责安全。
李敏则在带孩子的同时积极筹备幼儿园项目,大家取笑她说她是在筹办小女婿培养中心。
李敏坦然承认,说女儿命苦生在这年代,即便到时候能相中那几个王子毕竟也还是"土著"。好在还有皓轩、夏翰的几个儿子做备胎。既然现在有条件当然要让尽可能的孩子接受新式教育,让女儿长大后能有选择的余地,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营地都有好处,也算在为营地出一份力。
虽说周边很多的孩子都在咱们营地上学,可咱们还没有幼儿园啊,现在咱们营地孩子少,也可以让周边的乡绅、村民把小孩子也送过来,最起码能有几十个孩子能形成个小规模幼儿园。我不怕女儿长大了嫁给周朝男孩,只要他接受咱们的教育,只要他本人优秀,哪怕他家里负担再大,咱们也负担的起。虽说自己从未当过老师、也从未上过幼儿园,但上过学前班,知道幼儿园、学前班根本没有什么正式教材,只是哄孩子不哭、顺便教孩子们唱唱歌、跳跳舞、习惯一下集体生活,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
记住,如果再笑话我的幼儿园是小女婿、小媳妇培养中心,等我当了校长,一定给你们的孩子穿小鞋,一定...
时间在忙碌中一天天过去。
三月二十七近上午大家正在各自忙碌时,一电报员非常慌张的找到过林岩、秦化,说汴京电报说在城内墙壁上看到"SOS"字样。
随众臣一起到京城的电报组在三月二十时已经发来电报,报告电报组已安置完毕,已可以正常联络。
出发前他们曾多次商议过电报组驻京位置,范质他们坚决要求电报组设在宫内,说为法师置办的宅院在京城东华门外靠近开宝寺(今铁塔公园),距皇宫太远不方便联络。现在幼帝及太后都在石门镇营地,宫内有情况需要请示时有太多不便,所以最好把电报组设在宫内,都点检公署就可以,就是上次国师歇息的那个院子,紧邻崇元殿,大臣们议事时随时都可以电报请示太后和国师...于是,电报组就设在了崇文院内的都点检公署,原赵匡胤的办公室院内。
原定的每天定时开机联络已无法执行——朝中每天都会送过来无数折子让他们发报请示,除各部人员调整、某地需开仓放粮赈济饥民外,其余大多是"琐碎小事"。比如现在已经三月了,城门是不是按惯例提前半个时辰开等等都发报过来请示。接连好多天都是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发报收报,电报员还说还有很多没发完,六个电报员轮流作业,连手摇发电机的任务都由禁军士兵来担任,实在是忙不过来。
秦化说这是他们故意的,林岩已经给他们上过那么多次课了,他们不可能不知道哪些需要报请国王批准、哪些不需要。
林岩也是一脸黑线,说他们肯定是故意的,有争取更大权限的嫌疑。
"你们多心了,"符玉清接上说:"以前早朝的时候也是这样,什么鸡毛蒜皮的事都在朝堂上说,一件小事不报就可能被对手上升为欺君。再说了,按照会议决议他们的权限比以前更大了,他们还要争什么呢?"
"争取权限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推脱责任,万一出了什么纰漏都是太后您同意的,他们不用承担任何责任。"
秦化提议:"是不是先指定王著审阅电文,暂时给他一个权限:所有电文先由他过目,把不该报请的事项给拿下来,这样最起码可以减少九成以上的电报。"
林岩有点担心:"恐怕不妥,范质他们本来就竭力阻止王著入阁,万一有什么事他们一股脑全推到王著头上,按照决议他们可以名正言顺的弹劾王著,到时候咱们也被动。"(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