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二四二 代银券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嘉峪关营地在后来民工越来越多时,也曾在支付民工报酬时用起初发放的饭票代替。因为他们发现几家并不经营粮食的店铺也卖粮给营地,说是民工及周边居民购买生活用品时用粮食换的。

当时流通的主要货币就是银子和铜钱,而营地需要铜就把品相较好的铜钱收拢退出流通。小额银两在分割称重时极为不便,十天工钱为二十五斤粮食价值半两银子,三天工钱只能给粮食或用饭票代替。支付粮食时用专门制作的小木桶盛满、小木板刮平就是两斤半、一天工资,特方便,连当时常用的升、斗都不用。

部分民工及村民希望能用银子支付,万一日后外出可能用的着。

切割制作等重的小额碎银对他们来说毫无难度,既然制作就要美观大方。

于是营地就开始制作小额银币,每枚。15克,即十枚一两。大小与小钱(铜钱)差不多,(铜钱铸造中参入有铅锡等。各时期铜钱大小不同,小钱平均约。5克/枚。)

银币正面"壹佰文""100文" 分上下两行(唐宋时期一两银子折800-100文,取均值1000即一贯)

背面"一钱""0。1两"分上下两行。

因他们制作的银币纯度很高,没多久就发现被熔融参假当银锭使用。

于是在制作新银币时银含量不变、面额不变,只是掺入百分之十的铬钢,即。475克。他们采用轧制银版,冲床冲压、打磨。制作精美,公差小,速度快。边缘凸起齿轮型纹,若想切割少量边缘充当碎银将有明显痕迹,普通银匠难以仿制,而且熔融后难以提纯。后来又制作了"伍佰文""壹仟文"。

仅有银币是不够的,如一个馒头伍文钱,一碗稀粥两文等。

造纸厂生产特种专用纸,提高"饭票"印制技术制作代银券,即用纸币代替铜钱,印制"壹文""伍文""拾文""伍拾文"四种面额。准备以后逐渐发行大面额代银券替代银币。

本来只限于营地内使用流通,毕竟只有朝廷才能发行钱币是不是?虽说唐末时唐朝廷允许安禄山等部分节镇自己铸钱,最后使得劣币驱逐良币,严重扰乱市场、冲击金融秩序。咱们是良民,当然不能发行钱币,更不能制作劣币,连银匠浇铸银锭的事情都没做过。我们只是打了个擦边球,把银子机器分割一下方便自己使用而已,不信你们融化后称称,十个百文银币足足一两银子,童叟无欺、绝不坑蒙拐骗。

铜钱是只有朝廷才能浇铸发行的,咱们良民绝对不能做违法的事,连周世宗您都知道铜钱不够用,收缴天下铜像铸造铜钱,连菩萨、佛像都不能幸免,俺们就更加缺少铜钱了。

所以俺们只好用纸片打上印记给民工做个凭据,以便他们能在外出的时候换个馒头换碗粥。

中原朝廷距离远够不着管,身边的归义军、回鹘军首领也睁只眼闭只眼,连朝廷过来的王著王大人也视而不见,当然,王大人过来有要紧事也顾不上这事。

营地没有专门通知周边商家银币的价值,也没让他们积极收取促进流通,而且代银券上面清清楚楚的印着"内部使用",并随时为他们兑换为银锭。而且使用银币购买营地商品时免收千分之五的火候钱。

后来发现周边、特别是肃州的客商拿着银币、纸币来购买水晶制品,也就是说他们都承认了银币和代银券的价值,收下了百姓在他们店铺购买东西时支付的纸币。

范质、魏仁浦等人在石门镇营地也见到过银币及代银券,他们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问罪营地私自发行钱币,而是悄悄找到林岩想了解制造技术,特别是代银券纸张的制作及印刷技术。

他们叫上大嘴巴王著找到林岩:"当年先帝因铜材缺乏,不得已收缴天下之铜像,包括菩萨及佛像,用于浇铸铜钱。南唐、吴越等地甚至无奈浇铸铁钱。民间传言先帝就是因为毁坏佛像冒犯神灵才早逝的。如果朝廷早能掌握制作纸币,还用得着冒天下之大不韪去收缴铜像吗。而且你们不是说要尽量少砍树少烧炭吗?朝廷浇铸铜钱每年也需要大量的木炭。"

王著就是王著,说话还是那么的不中听:"我说你们怎么能那么有钱,原来是想要多少印多少,废纸也能当钱用,高!"

林岩瞪了王著一眼:"你拿废纸去换点银子我看看?我们这代银券每一张都是实实在在的银钱,可以随时换成银子或铜钱的!"

"那你们费这事干嘛?"

"这也是无奈之举。我们在嘉峪关那边有很多民工你知道的,我们管饭每天工钱两斤半粮食你也知道。但民工有强壮有体弱咱不能让瘦弱者吃亏对不?我们管饭每天定量一斤半,他们吃的少是不是有点亏?强壮者干活多,每天也是两斤半是不是也有点亏?所以就采用我们那儿的饭票方式,每天口粮折价三十文,吃的少每天就能省下几文钱。干活也一样,工钱每天50文,干的多就加几文,完不成定量就扣几文。民工们干劲就更足了,身体强壮者每天甚至可以挣七十文。铜钱比较紧缺,银子又分割不便,所以我们就用纸币代替,仅仅是代替而已。他们离开营地回家时就必须用银子或铜钱结算。"

王著又问:"那么我大周要是也印制纸币在全天下使用,是不是可以不受铜限量想印多少就印多少?"

"错,大错特错,纸币发行过多也就真正成了废纸。纸币发行必须得有足够的物质财富的支持,东西还是那么多的东西,你发的钱多了东西肯定要涨价。当价格涨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动荡,这道理你们都明白的。虽说你们在不停的铸造铜钱,但你们的生产力有限,铜也有限,要不你们怎么可能去毁佛像呢?"

"我们刚到嘉峪关那边时粮价每石一千六百钱,我们雇佣的民工多肯定要买粮,我们用卖水晶给西域客商赚的银子基本上都用来买粮了。结果因为流通的银子多了,周边地区的粮价涨到每石二两银子,上涨了两成半,而且还有继续上涨之势。

"粮价涨了其他东西也跟着涨,毕竟大家都要吃饭。

"还好,嘉峪关周边粮价涨了,其他地方的粮食就会贩运过来,加上我们也从外地客商那里买来大量的粮食,所以粮价基本上稳定在一千八百钱到两千之间。

"铜钱不够用,银子称量不便,我们只能用代银券代替,而且注明了营地内部使用。在发行数量上我们也是经过了严格的计算,绝对不能超出我们的兑付能力,也就是说百姓及商家手里的代银券可以随时兑换成银子或粮食。

魏仁浦看了范质一眼问道:"林先生,若你们能帮助朝廷印制纸币,依你看朝廷应该发行多少为宜?"

林岩说:"那几天我们也曾在京城看过,市场上并不缺钱。炊饼五文一个,粮食一千八百文上下,其他物品价格基本适宜,根本没必要大规模投放钱币,需要增发的只是每年流通物品增加部分需要的铜钱。"

"哦?"范质魏仁浦相视而嘘。

林岩继续说道:"市场上不缺钱,缺钱的是朝廷。这些年你们东征西讨、南征北战,大量的财富在战乱中湮灭。朝廷本来就不多的税收都浪费在战争中,而且还欠下大量的军饷。

"为了弄到钱,周世宗开始收缴天下之铜像来铸钱,所以说他遭报应真不冤枉。但是有一点他做的不错:他没有加税!

"幸亏柴荣不会印钱,否则纸币泛滥,后果很严重。你们想想看,如果炊饼卖到一千文一个会出现什么情况?

"那...林先生的意思是说朝廷无法使用你们这种低廉的造币方法?"

"当然可以。"

"以多少为宜呢?"

"现阶段市场钱币并不缺乏,你的发行量最好不要超过全境当年全部的物品等财富的增加量。"

"愿闻其详,先生请说。"

"我们那儿的货币发行量一般是根据全部生产商品价值与流转次数之比决定的。这几十年因战乱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周朝廷这些年的平均总产值只有五百万贯左右,百姓自产自销的粮食布匹等物没有加入流通不包括在内的。所以朝廷若要发行纸币最好在四五百万贯为宜。"

我们的家底为毛你们这么清楚?

"听说你们每天出铁十万斤,每个月近六万贯啊!加上精铁价格翻倍、还有你们那水晶制品,这就是传说中的富可敌国?"王著愤愤然,心说不行,得让议事会收你们的税!就算十里抽一每年也近十万贯啊!嘿嘿。

林岩没理会王著渐渐显露的飘飘然接着说:"朝廷发行纸币的优势在于可以强制流通,不必担心持币者兑换银两铜钱,只需准备少量银钱以备外出的商家百姓兑换即可,这些暂时不必设立专门机构,指定几个商家代理即可。毕竟纸币从根本上说没有任何价值,周边邻居国家肯定不认可。当然,如果他们拿着收到的这些纸币来中原买东西还是可以的。"(未完待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绝对一番终末忍界五胡之血时代信息全知者你老婆掉了盖世双谐反叛的大魔王玄尘道途奸夫是皇帝我只有两千五百岁
相邻小说
一诺倾情:第一美人总裁的命定恋人异域宠妃:皇上要负责邪魅王爷的消遣王妃妃本倾城荼蘼花了我无缘天命总裁单身妈妈爱作战天才宝宝,买一送一重生只为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