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二四零 山寨?还是发明?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返程时为节约燃油他们只是顺水漂流,反正没必要赶时间,三月己酉(初十)上午到达长安。

自从王东林听董家商号的伙计说长安的周氏兄弟竟然山寨出了简单的旋转切削,便很感兴趣,很想看看他们是如何仅凭听来的只言片语制作出领先于时代的工具。只是平日太忙根本无暇出来,这次正逢救援路过长安,当然要过来看看,这些人也都算是人才。

他们留下了十几名士兵和全部家眷,让其余士兵护送另外的三条船先行,在广通渠潼关出口处等候。但遭到女眷们集体反对:好不容易来趟长安,而且还是路过,竟然不让我们去看看,还有天理吗?不行,我们要逛长安!长安城的老一、军〇政一把手都在这儿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再说还有皓轩呢,有他在买什么也不怕被宰。

当京兆尹李洪义知道他们被宰就是被坑时连忙表示长安客商淳朴厚道、童叟无欺,绝对不会出现强买强卖、坑蒙拐骗之事,真要是被你们遇到了,那么恭喜你,你发财了,我会让官府拆了他的店赔给你们。

李洪义听说他们要在长安停留大为高兴,命码头小隶立刻前往京兆尹府通报,让府内尽快准备接风宴席,不管怎么说也要尽一下地主之谊。

王东林、秦化赶忙制止,谢过李洪义好意。说自己在长安只停留一、两个时辰,到周家作坊看一下就走。只是仅仅听说还不知周家地址,希望李洪义帮忙找人把董家商号知道此事的小伙计叫来。

赵缘、李敏、方宇等人早就嚷嚷着要逛长安了,其他众女眷虽说没有说出来,但从其期盼的眼神中还是能看出来也很渴望在长安游览一番。

李洪义只好命小隶前去董家商号找人,并表示自己亲自陪同众家眷在长安稍做游览。

王东林、张满等人在小伙计的带领下见到了周家兄弟。

周老大是木匠,老二是泥水匠,老三开了个铁匠铺,最小的老四跟着银匠学徒五年正准备自立门户开铺子,现在他们兄弟几个都抛下了手头的活计,在城外买了个小水磨房正在捣鼓听来的新手艺。

正在忙碌的周家兄弟听到自家的徒弟说来了一大群人,好像是西域的匠师。为首的是几十个官兵。而且徒弟说的很清楚是官兵,不是衙役。

周家兄弟吓坏了,跟董家的小伙计一样,以为是来找麻烦的,因为就连大街上的烧鸡、羊肉泡还有"祖传秘方"密不外传的,现在自己嘴快说了出来,而且还被心灵手巧的周家兄弟模仿出来了其中一部分。法师就是挖眼、剁手到了官府也没有罪的,毕竟偷了人家的秘方。

过来的官兵很反常,没有大声吆喝也没有闯入磨坊,而是很自觉的分散站在距磨坊一二十丈处。

进来的西域匠师很和气,只是在小磨坊里四处查看,边看边说,不仅没有怪罪,听他们交谈中好像还要奖励周家,这到底怎么回事儿?周家兄弟上下不安的呆站着。

原来周家兄弟听了董家小伙计西域归来的闲侃吹嘘之后大受启发,仔细询问了很多细节。可董家的小伙计毕竟不是手艺人,在西域也只是看个热闹,只是说法师教授的那些工匠能把铁棍、铜柱等物旋转起来,旁边架一利刀,像削泥一样"削"成各种器物,飞速旋转的各种钻头,不仅能钻木头,还能开榫凿铆;在铜铁等物上也一样钻孔打眼等等,铜铁等物在他们那些机器面前就跟豆腐一样,可以被随意的加工成任何形状。

他们又找到苍穹镖局的秦氏兄弟,镖师里有个平日里喜欢敲敲打打修修补补的小炉匠,他的描述比商号小伙计仔细多了。他不仅仅描述出来,还在地上画出大概形状,并且抽空就来到磨坊一起DIY。

周家兄弟按照描述,先是把小段圆木两端用固定的钉子顶紧并手动旋转,然后用凿刀充当车刀去削。因效果不佳就钉一架子,把原木一端钉上拐把用手摇,结果令他们吃惊,随意"削"出来的圆木段跟不规则花瓶似的,而且不需要二次打磨就光滑无比,比手工挫、打磨出来要规整的多。

他们按照镖局小伙计的叙述先手工转动、又改借助畜力,听说西域匠师有风车做动力源时便制作风车,但传动麻烦不说,转速还不均匀。直到后来买下这间小水磨坊。

而且他们还根据小伙计的描述,用硬木制作出了齿轮、蜗轮、蜗杆等传动装置,尽管是硬木,但强度还是有限,使用没多大功夫便脱齿、断裂。

后来老三老四先后用铅、铜浇铸出几套齿轮,经过反复打磨修整才勉强使用至今。但也仅仅是用于演示、实验,并无多大的实际用途。

用于实用的只有风车上传动的蜗轮蜗杆,而且还仅仅是间歇性使用——他们没有加装、或者说不知道加装随风调整方向的调节翼,而是把风车固定在架子上,风向稍有改变风车便无法工作。而且转速无法调节,随风速时快时慢;蜗轮蜗杆上的齿轮齿及蜗杆螺纹也极易损坏,包括他们后来用铅、铜浇铸打磨的蜗轮蜗杆。所以虽说架起了风车,却几乎没什么实际用处。

王东林给周家兄弟讲解了风车随风工作的原理,并在地上给他们画了示意图,聪明的周家兄弟马上便明白了其中的工作原理,特别是加装的铁质飞轮,其惯性力对匀速起到很大作用。

王东林、李林他们看到周家兄弟用作动力源的水轮,传动用的是牛羊皮筋制作的皮带,没有离合装置,启动、停止靠的是先提起水槽,使水流不再冲向水轮;然后手工套上、松开皮带,危险性很大。

周家兄弟说他们也曾车削过铁棍,但打造的刀具虽说经过淬火还是很容易损坏,不是被打豁口便是很快就钝,想加工一个铁质或铜质器物需要换很多次刀具,而且有几次因车件或车刀崩裂而受伤,好在转速低力度小才没造成严重伤害。

周家兄弟山寨比较成功的东西就属木工锯和钻了,他们根据描述打造了圆形锯片,淬火加钢后还可以使用。因为没有紧固螺栓,他们把锯片中心做成方形孔固定在工作台下边的铁轴上由水轮带动,基本上可以锯开两三公分的木板。

另一个就是用钻凿卯。传统的手工凿卯费工费时,就像凳子四腿八撑二十套卯榫好木匠每天也只能做两个。虽说他们还不知道制作螺旋形钻头,但他们根据描述把钻头侧面也开刃,钻孔口横向移动也能开出条形孔。尽管他们还不会制作木工刨床,但水力锯和钻就让他们功效提高好几倍,试验中一天竟然也能做出七八个凳子。

...

王东林、林岩他们在救援的路上得知船队没有危险后就多次探讨过周家兄弟的事。他们认为周家兄弟这种钻研精神值得发扬推广。

他们这种做法不能算简单的山寨,毕竟他们连实物都没看到过,仅仅靠描述便摸索着制作出来。也应该属于发明范畴,小伙计的描述仅仅起到了点拨、激发灵感的作用。如果他们看到咱们机械厂的那些设备、再学习一些理论知识,肯定能激发出更多的灵感、会有更多的"发明创造"。

毕竟几千年的"文明"给后人几乎没有留下有用的东西,那个世界里日常生活的所有用品、电器几乎都是西方发明的,就连计时用的大钟技术都是舶来品,几千年的计时靠的都是火绳、火香,最高级的计时技术也仅仅是沙漏,而且还受湿度影响造成误差,虽说每天都用太阳校正误差也很大。

虽说考古发现战国时期已经"发明"了齿轮,但除了梁令瓒的浑天仪和传说中的木牛流马以外,齿轮几乎没有在日常生活生产中运用过(后来在黄道婆的织布机上应该有应用)。而欧洲这一时期已经开始机械计时技术的探索,于十三世纪制作出原始的机械钟,虽说很原始、很笨重,但毕竟算得上一种发明。

特别是机械方面。除了传说中的木牛流马外,几千年来几乎没有发明过什么有用的东西,咱们那时候日常生活中的那些东西,除了筷子还有什么是国人发明的?

几千年的文明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知道用火,知道铁器、铜器的使用,结果导致了使之能接触到的原始森林都遭到毁灭性砍伐,看看从太空拍下的地球照片——全世界都是郁郁葱葱,只有中原及周边的秃斑就说明了一切。(当然也包括古楼兰、撒哈拉、埃及沙漠等古文明遗迹也是秃斑。)

王东林拿起一根周家兄弟车削的木花瓶问他们怎么测量直径,比划了半天他们终于明白,便拿起木尺量了一下。

他们的测量方法很原始,但也无意中用到了直角、平行线等原理——两根光滑的木条夹住被测量物件,拿尺子测量两木条间距离。

测量圆孔直径就不用说了——直接拿尺子目测,误差肯定很大。

不过这些真不能怪他们,日常生活中制作的东西这精度足够用了。说句不中听的话,就是说传统木工的精度和机械加工精度几乎不是一个概念。

虽说木尺制作很精细,刻度也很均匀,但仅仅用直尺来测量圆柱形器物误差还是很大的。王东林知道了他们这些匠师不仅没有见过王莽时代的卡尺,甚至连听都没听说过,否则早就山寨出来了。

王东林拿出一把营地自造的卡尺测量木花瓶,并给周家兄弟师范了测量圆孔等测量内外径方法,然后把随船带来的几把自造的不锈钢尺和卡尺送给了周家兄弟,并邀请他们到石门镇营地参观,希望能进一步开拓他们的视野。

周家兄弟看着精铁打造的精致尺子非常激动,表示愿意前往,甚至四兄弟一起跪下希望拜王东林为师。

得知他们前往石门镇学艺不但不需"学费",管吃管住甚至还可能会有工钱,便只留下一个看护磨房的伙计,其余几个徒弟一起带着前往石门镇学艺。

对讲机通知逛街的家眷回船后他们启程离开长安。

庚戌(十一)六点才回到石门镇。(未完待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绝对一番终末忍界五胡之血时代信息全知者你老婆掉了盖世双谐反叛的大魔王玄尘道途奸夫是皇帝我只有两千五百岁
相邻小说
一诺倾情:第一美人总裁的命定恋人异域宠妃:皇上要负责邪魅王爷的消遣王妃妃本倾城荼蘼花了我无缘天命总裁单身妈妈爱作战天才宝宝,买一送一重生只为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