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一九三 夜访天牢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都点检公署几个房间内灯火通明,一同过来的宫女、太监正忙着给他们收拾床铺被褥,秦化、张迪等则在检查环境及哨位安排。

秦勇和王皓轩则嘀咕一阵后提出去天牢见赵氏兄弟。

"你对'皇朝(宋)乾德二年十月,熙谨卒。熙让、熙诲不知其所终。';怎么看?"

"我认为这是潘美、卢琰为了保护柴氏后人所编设的骗局。卒,可以理解,这年头医疗水平有限,什么情况都会发生,但绝对能够验明正身、查清真假。但不知所终就不能理解了,毕竟是两个大活人,怎么可能...赵匡胤可能出于良心会放过他们,但赵匡义、赵普未必会这样。他们也都清楚这些,所以赵匡胤睁只眼闭只眼让他们提前从正史中消失。你想想看,如果赵匡胤要是追究的话,熙让、熙诲能不知其所终?生要见人死要见尸不可能做不到!"

揣着韩通及兼任刑部尚书魏仁浦签发的令牌,王皓轩和秦勇边走边聊顺利进入大理寺狱。

狱卒还是比较忠于职守的,守卫皇宫的禁军士兵逃走大半的情况下天牢的狱卒竟然全部在岗,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罪犯无论在哪朝哪代都是罪犯,我们的职责就是看住他们不让其出去趁乱打劫..."所以在皇城一片混乱时狱卒不仅没有逃离,反而还增加了不少来天牢躲避的禁军士兵和内侍、武太监等,还一个个振振有词"严防犯人趁乱外逃"。

别指责他们擅离职守,历次宫变中死亡率最高的就是他们这些人。

忠心护主的大部分当即阵亡甚至还会连累家人,想见风使舵反而会被指为护主不力,甚至卖主求荣,至此打入冷宫永不重用。躲避成了最明智的选择,而且躲进天牢还可以以看护为名为自己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因赵匡胤他们一干人等都关押在这儿,不仅御史赵砺亲自值守,连御史中丞杨昭俭(御史台最高长官)、刑部侍郎薛居正也在离开前过来指导交代一番。

看到二人进来要见人犯,而且有韩通魏仁浦特许他们也没敢过问。

"为什么?"赵匡义见到二人进来便支撑着身子要做起来,剧烈的伤痛使他脸都有些扭曲,他咬紧牙关不禁让秦勇想到"咬牙切齿"。

王皓轩刚忙扶起赵匡义并拿过被子垫在他身后,秦勇则拿出一次性注射器给他打了一支强痛定以暂时减轻他伤痛。

"为什么?你们不是不在乎谁做皇帝吗?"

秦勇、王皓轩对视了一眼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虚弱的赵匡义又接着问道:

"李煜是谁?"

秦勇王皓轩又是一愣,他们没想到赵匡义此时会问这个。"李煜"是他961年登基后才取的名字,此前他的名字是李从嘉,(字重光)。

从你们所说李煜老婆是钱塘美女,是周宗之女,我们推测可能是唐主李璟的六子李从嘉。李璟即位初不是说要位终及弟李景遂吗?安定公李从嘉不是惧怕李弘冀猜忌,不敢参与政事,给自己取号"钟隐"、"钟峰隐者"、"莲峰居士",表明自己无意争位,自己的志趣在于秀丽山水之间吗?

赵匡义不顾秦勇、王皓轩瞪大的眼睛继续说道:

北征前夕先帝曾秘密召见曹传安、曹传贵兄弟,我当时虽然纳闷却没在意,只知道他们没随大军北征。

北伐很顺利,月余就兵不血刃得三州十七县。瓦桥关宴请众将后世宗突然病倒且病因不明,我突然想起是不是蘑菇惹的祸?世宗他喜欢小鸡炖蘑菇。幸亏宴席上菜肴众多所摄入蘑菇很少,世宗他仅仅是中毒。食物中毒牵扯的人员太多,御医也不敢贸然说是食物中毒。

厨子不认识毒蘑菇?你信吗?秦勇、王皓轩不禁怀疑赵匡义所说其真假。不过想想有一毒蘑菇炖的小鸡在瓦桥关等着,所以不管是世宗、还是替身都不能幸免——况且那地方还有个名字叫"病龙台"。

"世宗病倒"后心情很差于是决定撤军。

一切皆有可能,暂时选择相信。

我为天下众生哀叹:几十年来终于有一明君,而天妒英才。难道我中原百姓就不能躲过这一劫吗?

世宗即位前李重进也是很有希望即位的,但太〇祖(郭威)选择了世宗。

世宗病危,世宗会选择谁?张永德?李重进?还是皇子宗训?

如果选择宗训、或者张永德?李重进会臣服吗?当初迫于太〇祖威严他已经屈就让了一次,他能让第二次吗?而且他是朝中第二军事长官。

可是怎么才能提醒皇上?

木牌,点检做天子。

可点检是张永德啊?

没错。世宗英明,他肯定会知道这里边的阴谋,谁会在背后黑张永德,点检之职会给谁?肯定是李重进!

李重进是第一受益人,也就是第一嫌疑人。

世宗眼里不会容沙子,肯定会猜忌李重进

果然,"遣侍卫都指挥使李重进率兵出土门,入河东界"。先不让他回京城让他跟北汉死磕,等北方稳定后又把他调往淮南天天跟南唐较劲,反正是不能让他闲着。

你们策划的替身御驾亲征很成功,连我这个世宗的供奉官都知(职能相当于侍卫长、传令兵)都被瞒过去了,北征途中我觉得这次世宗北征有些怪异,与以往大不相同,几乎不与众将、臣接触,只见抱一一人。

"周世宗既定三关,遇疾而退,至澶渊迟留不行,虽宰辅近臣问疾者皆莫得见,中外汹惧。"

没想到回到京城没几天世宗竟传召前方"朕体安康,择日出战"。

你们说的对,天命不可违。没想到世宗再次北征时遇伏,我哥和抱一舍身相救,但世宗他还是身受重伤。

我哥他伤愈较早暂代理点检之职。

世宗驾崩后幼帝即位,为了世宗遗愿,大家都齐心辅佐幼帝。

但没多久我就发现幼帝简直就一扶不起的阿斗,除了贪玩斗蛐蛐根本就不喜欢读书习武,连韩通韩大人都说幼帝不适合习武,练了几年连马步都扎不稳。而且范质他们也没有继续北伐收复北疆的打算。

王皓轩拿过狱吏给自己的茶水喂给赵匡义喝了几口。

"他一个七岁娃娃能做什么?范质他们只会明哲保身还能做什么?

原以为幼帝登基后众臣会辅佐他…没料到他不思学业只顾玩蛐蛐,孩童天性这也罢了,没想到韩通竟宠溺他为了追捉一蛐蛐而不惜拆毁民屋...虽说事后他私掏腰包赔偿了,看如此君臣怎么才能收回我幽燕之地?你们不是常说要建立大华夏吗?

秦勇、王皓轩不禁瞠目,这个你也知道?

赵匡义继续说道:太〇祖、世宗英明威武,大周如日中天,用不了多久我大周就能恢复到汉武帝最鼎盛的疆域,而幼帝不思进取只知道玩蛐蛐...

不思进取?一个七岁娃娃用这词多分了吧?小孩子爱玩是天性...等等,玩蛐蛐?"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这是蒲松龄的《促织》,差了好像八百年吧?

再说了,玩蛐蛐又怎么了?七岁的孩子不玩蛐蛐难道到十七、七十再玩啊?你给他一游戏机,你看他是玩蛐蛐还是玩游戏机?可现在有吗?朝廷议政他一七岁孩子懂个P啊?

秦勇瞪大眼睛听着虚弱的赵匡义强打着精神叙述的一切,看着昂奋的赵匡义几乎不像一个垂危的伤员,老爸说他挺不了几天不会是看走眼了吧?

"我要实现世宗的遗愿,收复幽燕十六州,收复南方诸国、还有交趾、暹罗,收复蜀国、西域、吐蕃等等;你们所说的大华夏恐怕不仅仅是中原这一块吧?如果我猜的不错的话是不是应该包括汉唐鼎盛时期的全部疆域?

"从朱温到现在五十多年换了多少王朝多少皇帝?他们都做了些什么?我自信我能比他们做的更好!

但是大哥(准确的说老大幼年夭折,赵匡胤排行老二)他坚决反对并严厉斥责了我,说不能辜负太〇祖、世宗的知遇之恩提携之情;不准我再提此事,后来干脆常驻宋州(赵匡胤时任归德军节度使,今河南商丘)不回来。

大哥他已经位高权重,我一个小小的供奉官都知能有什么机会?我凭借大哥的名头各方联络秘密准备,并让"点检做天子"充斥京城大街小巷,等大哥年前回来时基本上已经骑虎难下了。

密谋反叛也是灭九族的大罪,大哥说我坑了他、陷他于不义。我只好苦口婆心开解他: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秦皇汉武、大唐盛世,可惜大哥你都没赶上,就连李存勖从朱家夺回"大唐"也在你十岁那年被石敬瑭变成了"晋朝",你二十岁时又成了刘知远的汉朝百姓,你说你二十一岁时干嘛要离开家离开嫂子出来闯荡?不就是看到城头变幻大王旗其心不甘吗?你投靠太〇祖(郭威)后他怎么夺的江山你心里明白吧?

当年太〇祖为了笼络部下替他卖命允诺进城后抢掠十天,硬生生把将士绑到了他的战车上——不拥立他就得接受刘家朝廷的处罚,结果他"被逼无奈"披上了部下拿过来的黄旗

现在我一切都准备好了你还犹豫什么呢?怎么说也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吧?眼下皇帝年幼贪玩,不理政务,不利于天下社稷,为什么不能让这江山姓赵呢...

与其让别人得到不如我们捷足先登!(未完待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绝对一番终末忍界五胡之血时代信息全知者你老婆掉了盖世双谐反叛的大魔王玄尘道途奸夫是皇帝我只有两千五百岁
相邻小说
一诺倾情:第一美人总裁的命定恋人异域宠妃:皇上要负责邪魅王爷的消遣王妃妃本倾城荼蘼花了我无缘天命总裁单身妈妈爱作战天才宝宝,买一送一重生只为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