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帝哈哈大笑道:“黄帝如此情义,寡人岂能推却?多谢贤侄。顶点 23S.更新最快今日土火义士,一起讨伐奸贼,还两族太平!”
姬远玄朗声道:“远玄领命!”
烈碧光晟大怒,没想到土族内乱方定,竟敢多事插手,自己精心部署的局面眼看便要被这土族援军彻底打破,一时狂怒懊丧,无以复加,但眼下赤帝虽然重伤却无性命之忧。又有祝融、赤松子、南阳仙子三大神级高手,虽然除了南阳仙子外,剩下两人都是损耗颇大,但从牌面上来看,自己还是处于绝对劣势。
他不是赤飚怒,深知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的道理,当下决定先行撤退,巩固南方众城,登基为赤帝,与赤飚怒南北对峙。
既然决定了,烈碧光晟厉声道:“独*夫,今日你有土妖、龙妖、汤谷罪人沆瀣一气,列某没有奈何你得,来日再做过一场!”骑着赤炎金猊兽急冲而走。
赤帝道:“乱臣贼子!叛上作乱不成还逞口舌之利,真是白当了这么多年的大长老!”说完变像强撑着拿下烈碧光晟。
南阳仙子、赤松子、祝融已抢身而上,但是虽然将烈碧光晟打成重伤,但最终还是无法将其留下。
持有赤炎金猊兽的烈碧光晟的实力不下于赤帝,他一心想要逃走,便是祝融三人也无法将其留下。由此也可以看出,若是原著中赤帝在第一时间先行撤退的话,最后绝对不会落得身死道消的下场,可见赤帝的悲剧很大一部分是他自己酿成的。
烈碧光晟败北,和李衍等人逃往火族南部,自立为赤帝,定紫澜城为圣都城,立李衍为火神,泠萝仙子为圣女。只不过这一次,赤帝尚在,因而比原著中情况不知好上多少,可以说完全倒了个个。
原著中赤帝身死,圣城被毁,烈碧光晟势大,因而火族一百零八城,十成中倒有六七成倒向烈碧光晟,余下的三、四成中又有近半保持中立,支援烈炎的,不过是火族北面十余城而已。
但现在火族众城主中七八成效忠赤帝,若非当日烈碧光晟持赤炎金猊兽之威爆发出超强战力,李衍的实力又不下大荒十神,又有整个南荒的支撑,恐怕这剩余的两三成也会归附于赤帝吧。
当然还有至为重要的一点,烈碧光晟自立为赤帝之日,水族和句芒的北木族竟然纷纷遣使紫澜城道贺,公然支援烈碧光晟。让烈碧光晟的声威壮大了不少。土族和雷神率领的南木族则以烈碧光晟策动土族叛乱为由,公开表示支持赤帝。
四族之中只有金族保持中立。但这数个月来,大荒发生的几件大事中都有子逸的身影,在大荒中人看来,金族倒向土族、北火族和南木族的日子已然不远。
赤炎山一役之后,大荒两大阵营隐隐成形。等到金族表明立场,恐怕大战便要开启了。
整个大荒时局动荡,身为弄潮儿的子逸却在凤尾城中养伤。赤帝等人虽强,但依然无法以人力抗天,赤炎城还是被岩浆吞没,因而凤尾城还是成了火族的新都城。
他被赤松子伤的颇重,但南阳仙子情况又等不得,所以他只能勉励医治南阳仙子。最终依靠盘古元魂珠和伏羲牙两大生物将南阳仙子的元神保存下来,接下去只要找到合适的身体就行了。
不过这样一来也让子逸伤上加伤,短时间内是无法痊愈了。这让赤松子更感愧疚,不知该怎么报答子逸。但很快子逸就摆脱他一件事,子逸让他到通天河附近找金族神兽竐窳。
赤松子虽不知子逸此举是何意,但子逸救活了南阳仙子,等若对他有再造之恩,自然是无不应允。
至于子逸为何要让赤松子去通天河畔?原因很简单,他算算日子,科汗淮等人差不多应该从东海顺着潜流到通天河了。原本子逸想自己去救科汗淮、乔羽等人的。但赤炎山一役出乎他的意料,将自己陷了进去,没有一两个月是好不了的。所以只能让赤松子代为前往。
赤松子实力比他还要强出很多,即便不小心遇上了黑帝等人,自保也是无虞的。唯一不好的地方在于赤松子毕竟不像他一样通晓剧情,而他又不能和盘托出,赤松子很有可能找不到科汗淮他们。
赤松子出发没两日,长老团的命令却到了,长老团让他即可回到昆仑请罪。长老团之所以能下这样的命令,肯定是经过白帝和西王母应允的。
自己这样“胡闹”,白帝和西王母终于还是容忍不下去了。子逸无奈,只能带伤赶回昆仑。
他自身的实力可没有强大到和金族公然叫板的地步。一个人失去实力便很容易本人欺凌,科汗淮天资多么卓绝,被逐出水族之后还不是几番历经生死?古元坎更是号称太古第一奇侠,被逐出金族之后不也是被天下人追杀?除非实力能达到神农级别,不然子逸还是要依托于金族。
况且他的父母都在金族,他自己也是生于长于昆仑,让他与金族决裂,情感上的这道坎也是过不去的。
子逸要回昆仑请罪,赤帝竟然请了祝融亲自护送他。到让子逸吃了一惊。不过这样也好,这样一来,长老会恐怕会责罚的轻一些。
而拓拔野等人,子逸让他们在接受赤帝的宴请之后就白玉城寻雨师妾,然后上昆仑准备参加蟠桃会。这样一来,蚩尤便能免遭神识错乱之最了。只不过这样恐怕蚩尤就不能和晏紫苏相遇了。不过若是两人真的有缘,总有一天会在一起的。子逸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但出乎子逸意料的是,在他出发后的第三天,正当拓拔野和蚩尤打算启程之时,有火族兵来报,纤纤竟然和扎错、宋雄两人失踪于西荒之中。
这样一来即便拓拔野思念雨师妾甚重,也只能放下心中的思念,即刻和蚩尤赶往西荒。事情的发展似乎一下子回到了原本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