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未明,孟奎的大军就从京都城外出发了,行军的速度竟比来的时候快上一倍。
为了不引起注意,大军特意选择了行人比较少的山路,撤退的速度更是达到了他们行军最快的速度。
与大军同时出发的,还有两位前往东征军和南方驻地的钦差大臣。
两位钦差,每人都带有一队二十人的护卫队,珠宝一箱,圣旨一道。
护卫队身扛大旗,走在宽阔的官道上,风光无比。倒是与林间快速穿行的急行军行成了一个强烈的反差。
护卫队除了负责保护两位大人的安全,还负押运皇上赐给将士们的银两,珍宝等。当然,看这架势,最大的作用,就是为钦差扛着那一面面写着钢都王朝字样的大旗,把钦差的面子撑足。
亲差们此次出京可谓是风光的很,不但有护卫队的护送、开路,而且一路上都是轿子、马车的伺候着,比皇帝出行还要舒坦,风光。
沿途,很多百姓都挤在路边上看,百姓的眼中都流露着希望,这几十个人,在他们的眼中,似乎代表着我钢都王朝的威严,我钢都王朝的繁荣景象,代表着刚刚登基的新皇的文治武功。
此次朝廷派钦差前往边关,既显示了新皇勤政爱民,又显示了皇上重视军事,不忘边关将士的疾苦。
沿途上,钦差们更是处处体察民情,体现了新皇对百姓的体恤之情。
顾云煕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想,虽然两位钦差是打着到边关慰问将士的旗号,可是这位新皇帝是否真的如大家表面上看到的这样,可是很难保证的。
毕竟,四皇子和于都的大军都曾离开驻地,前往京都,而且差一点行成兵变。
了解内情的人,一看就知道皇上的葫芦里卖的不是什么好药。
与日益紧张的朝局相比,靖远侯府却一改往日清静的常态,变得热闹起来。
自从新皇登基以来,靖远侯府的客人一直络绎不绝。
这波还没送走,另外一波又来了。
到靖远侯府拜访的人,倒不是什么王公大臣、少爷公子,而是各个朝廷大员家里的夫人、小姐。
一来,夫人、小姐们到侯府串串门,别人也说不出什么。二来,女人们在一起,聊天的时候,东拉西扯的,不知不觉的就把事情办了。倒也方便。
不知道这些夫人、小姐们是受了家里大人的指派,还是自己擅作主张,都把靖远侯府当作救命稻草一样紧紧地抱在怀里。
都希望侯爷能在皇上的面前为自己家的大人美言几句,就算不能升官发财,也盼望着,不要被杀头治罪。
七子夺嫡,最终胜出的只有一位。
那么帮助其他皇子的大臣们,此时就显得有些可怜。
皇上这边还没有什么动静,他们已经坐不住了。生怕皇上哪天不高兴想起自己来,要了自己的脑袋。
侯府的访客一波接着一波,顾夫人虽然忙的晕头转向,有时候累的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不过好在侯府够大,顾夫人又很会招呼客人,这么多人来到侯府,竟然没有一个人感觉不自在的。
顾夫人平时与那些王公大臣的夫人、小姐们没少打过交道,知道谁和谁关系好,谁和谁看不顺眼。
所以在她们同时来访的时候,很巧妙的把她们安排在了不同的客厅里。
本来招呼客人的事情,是轮不到府里的小姐插手的。
而且顾云煕也不是一个善于与夫人、小姐们打交道的人。
可是,这几天来侯府拜访的人突然暴涨,有的时候,一天竟会来上上百人。
顾云煕实在不忍心看着顾夫人一个人忙里忙外,无奈也从闺阁中走出来。
开始的时候,她只是跟着顾夫人一起见见客人,坐在顾夫人的身边跟客人寒暄几句。
后来,来的人变得多起来,顾夫人一个人实在有些招架不住。顾云煕只好把客人带到厢房的客厅里接待。
顾云煕是年轻的姑娘,与那些夫人是聊不到一起去的,所以,她接待的人,大多数都是些大官家里的小姐。
那些小姐,有点额比顾云煕年长,有的比她稍小一点。
比她年长的,她就叫姐姐,比她小的她就叫人家妹妹。
礼部侍郎的女儿和顾云煕的年纪相仿,两个人刚刚见面,就对对方的印象不错。
礼部侍郎的夫人被顾夫人留在了正厅,顾云煕则带着礼部侍郎的女儿来到了自己的院子。
礼部侍郎的女儿拉着顾云煕的手问:“我今年十四了,你多大了?”
顾云煕说:“我十五了,我比你大!我叫云煕!”
礼部侍郎的女儿高兴的笑了笑,叫了声姐姐,说:“姐姐比我大,以后我就叫你云煕姐姐吧!我叫彩月。我爹爹是礼部侍郎,付云翔!”
顾云煕点了点头,钢都王朝的这位礼部侍郎,顾云煕是知道的。此人为人耿直,不喜结交。因为性格太过执拗,在朝廷上得罪了不少人。
此次,他的夫人来到侯府,想必也不是这位礼部侍郎的主意。
他的夫人肯定是怕他在朝廷上得罪的人太多,有人会趁乱给他下绊子,让他受了不白之冤。想来侯府探探口风,看看皇上是什么意思。
不过,侯府是侯府,皇上是皇上。
皇上该怎么处理他们,还是得怎么处理他们。就算这些人天天的往侯府跑,也没用。
至于打探口风,她们更是白费心思。顾云煕和顾夫人都是妇道人家,朝廷上的事情靖远侯不提起,她们更不会去问,那些人又能从她们的口中探听到什么风声!(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