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第一一三章 公司未来计划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李振国听了吕天娇的话后,并没有马上回答,其实就这个问题,从昨天平仓后他就开始思索这个问题,前世他是个金融高手但却不是一个企业好得经营者和管理者。吞噬小说 www.tsxsw.com

他之所以那么痛快地答应苏瑶和徐云华见面,并且答应他今天的请求,李振国也是有目的的。现在的徐氏控股分公司的下面的三家上市子公司主要包括了地产、电子、和食品百货贸易,再有就是那十家电影院线和四家酒店连锁了。

思索了一下后李振国说道:“吕姨,恒指期货基本上是没有太好的机会了,我们现在必须得需找新的投资方向,而且我也不希望我们徐氏香港分公司成为一家金融投资公司,这次我们只不过是赶上了这么一个好的机遇罢了!我想我们徐氏分公司还是应以实业发展为主!”

吕天娇也点了点头表示赞同,因为她知道香港的经济支柱就是它强大的实业制造,并且紧跟世界潮流,不断地推出新产品,才发展到现在这个样子的。在全世界的世界各地几乎都能看到或是买到“madeinhongkong的产品。

比如六十年代生产假发和塑胶花成,到了七十年代劳动布服装、电子表、电子计算器和八十年代生产微型电脑、电子游戏机等。首饰、成衣、玩具以及手表和电子类产品成了现在香港主要生产和出口的产品。

李振国听了吕天娇的一番介绍后,他真是没有想到这个便宜的漂亮性感而且还至今独身的姨妈竟然不光账目管得好,而且还这么的懂得香港的经济发展。

不过李振国通过后世的记忆知道,“madeinhongkong”用不了几年就会被“madeinchina”而取代。虽然香港进过几十年的发展,制衣、电子、纺织和钟表成为它的四个出口额最大的轻工业部门,但是它并没有像其他欧美的发达国家那样,建立起一套完全属于自己的品牌体系。

虽然在八十年代中后期也有一部分企业尝试将自己生产的产品以非包销的形式出口,尝试创建自己的品牌,但是由于香港制造业的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方式、自然资源的短缺和狭小的市场发展空间,个别企业创立的品牌还不具备规模,整个社会还没有建立起一个从资产和美学方面审视品牌的机制,因此在香港是有商号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品牌。建立品牌会因为业务和投资的种种理由而被忽视。比如现在徐氏的上市电子公司,基本上都是通过外公在美国接一些那里的知名品牌电子厂商的一些外包来做。要说这上市的电子公司的规模也不小了,可是就是没有创出一个比较出名的品牌。

李振国在后世的大学里还写过以香港的经济发展历史为题材的一篇论文。所以他知道香港的经济发展轨迹和吕天娇说的大体差不多,只是没有她说的那么详细。

香港最早的基本经济形势是以做转口贸易的,发展到本世纪的六十年代和吕天娇说的那样,随着大量资本的流入制造业,从而推动经济结构向工业化转型,但是由于由贸易转向工业制造的基础比较薄弱,香港的制造业其实和以后的国内一样都是加工贸易型的,其制造业的发展大多数都是停留在加工和简单的日用消费产品两个方面。从规模上和产品的质量上都无法在短时间内创造出知名品牌。

但是从七十年代受到世界石油经济危机的影响,香港经济开始走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很快就形成了以金融、房地产、贸易和旅游齐头并进的新经济格局。这时候也正是香港经济腾飞的时间,各个行业同时发展,尤其是以金融和旅游为代表的香港经济的重新崛起,这为以后的香港服务业建立强势的品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可惜的是这种良好的品牌也在二十一世纪逐渐的没落了。尤其是一些旅游公司的导游对待从国内去香港旅游的顾客,逼着逛商店不说,而且要是不买的话不禁谩骂而且更甚至动手打游客。

进入八十年代以后随着国内的改革开放,沿海廉价的劳动力和便宜的土地出让价格使得香港的制造业公司大面积的北上国内。建立的大量的加工出口贸易基地。虽然李振国也知道近几年香港也出过几个在国内还比较响的牌子,比如“金利来”和“佐丹奴”等几个品牌陆续的进入国内市场,虽然一开始打出一定的知名度,可是到了二十一世纪以后,终因为其产品的品质和分销渠道还有市场定位的诸多原因,最终未能在国内的大市场中与欧美和日韩大品牌比肩且具有持久生命力的追捧品牌。

在李振国从投资战略的目光来看,香港企业的经济结构的特性决定决定了它的制造业企业也只是制造产品而不是制造品牌。香港的贸易型加工制造企业崛起于五六十年代,是由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构成了香港经济的重要支柱。

大型的香港企业基本上都是集中在少数的几个行业里。除了一些超大型企业如和黄、恒基兆业和长江实业之外,其他最大的企业就是银行、地产发展和公用事业。不同于这些大公司,以出口加工为导向的香港制造业一向采取短期投资策略,其中尤以成衣、玩具和电子业方面最为典型。因为出口加工的经济模式要求制造业既讲求速度和弹性,又要兼顾品质和交货时间,特别是对市场价格的灵活反馈,都决定了企业必须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能从低档产品转向高档次,从一种类型产品迅速转向另一类,企业投资策略的不断变化,影响了企业在某一领域持久发展的计划和市场营销战略。

香港“商人厂家”式劳动密集型的加工生产模式,决定了企业只注重短期性的生产投资,而不愿意将精力和财力投入到产品研发、市场营销与品牌建立上来。

李振国认为这些企业家们并不着意建立名牌的地位,因为这会妨碍他们转移到其他产品以适应市场趋势的灵活性。他们更倾向广泛利用分包,使他们能够容易转移产品和行业。如果香港制造业继续沿这条路走下去,短期内要创造出国际品牌显然是不可能的。

如果从文化上剖析,造产品不造品牌的根源还在于商业上的急功近利心理。香港上百年来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社会、政治地位,一直强化着香港社会的危机意识和生存意识。可以说,正是港人勇于吃苦、敢冒风险、善于把握机遇的商业禀赋创造了今天香港的繁荣。优胜劣汰的生存环境,营造了以金钱衡量个人成功与否的香港商业文化。为了追求商业上的巨大成功,在一个政治体制不确定、市场极为狭窄而又充满变数的社会环境里,必然导致企业经营者尽可能在短期内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而放弃建立品牌长期不懈的努力。

前世由于李振国本身就是学金融经济的再加上又是重生的特殊经历,所以他既看到了香港经济发展的的长处同时又明白它的的短处,所以才他决定通过出售套现一部分上市子公司的资金来投入到将来比较有前途和竞争力的子公司。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玄尘道途终末忍界信息全知者盖世双谐我只有两千五百岁奸夫是皇帝你老婆掉了五胡之血时代绝对一番反叛的大魔王
相邻小说
03榜眼米利西奇的重生网游之噬魂空间威震蛮荒天上掉个元神国医大师九重紫嫁娶包子修炼守则仙舟记火凤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