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六的时候,石路决定让全族人先停下来,准备集中狩猎和捕鱼几天,然后建房。食物储备已经用尽,急需补充。
随着几场小雨过后,整个华谷已经郁郁葱葱,小麦和黄豆的长势十分好,旁边的杂草也被孩子们拔光了。
天气已经逐渐有些热,在马场上干活的男人们都光着膀子,女人们在桑和叶的要求下穿着薄薄的兔皮做的胸围。族里的男人蠢蠢欲动,不过在新的规矩约束下,没有出事。
石路倒是没有啥感觉,大部分的女人对他的吸引力不大,而且他有了桑和叶。
鱼还是每天早晨捕一次作为早饭,本来石路打算弄个鱼塘但是没有时间。
狩猎队集中的在河边和神马谷附近猎获了几头野猪、十多只来寻找盐的山羊以及一只鹿,族里就有了几天的食物储备。
石路决定继续建房。把除了继续烧制石灰的薛以及采集野菜的部分人以外的人叫回,按照一定的分工把他们都集中起来。
建房的第一步是把石头放进挖好的地基的沟里,然后用石灰粘合在一起。这期间石路得一直跟着,不然好多人都弄得歪歪斜斜,或者缝隙太大。
几个长老拿着竹竿做的尺子来回的检查是否合格,他们用这种工具一点也不熟练,石路都有些担心等墙建好了是歪的。
地基建好了以后,他指挥着族人把柱子竖起来,边上暂时用撑杆撑着。柱子是用之前砍到的粗大的留着叉的木头做的,整个就是一个粗大的叉子。
为了方便,石路总共做了两种长度的叉子柱:四米五长的较粗的中柱,和四米长的边柱。根部用火烧了一下然后磨平了,直接放在地基的内侧石头上。
加工柱子时石路一直盯着,不允许尺寸有差错,不然就闹大发了。
柱子都被立起来了以后,就开始砌墙,一组人用石刀削掉泥砖上不平整的地方,另一组则在石路的指挥下砌砖,石灰同样作为粘合剂,填充在泥砖之间。
按照石路的设计,墙要有三米五的高度。在和柱子连接的地方,把泥砖削凹一些让柱子镶嵌在里面。预留窗户的地方则用了些短的木头隔开。
为此石路特地用竹子做了梯子,梯子很简单,在竹子上用烧红的石头烫了洞,横木卡在里面用兽筋绑紧就行。
石路做了几个用草绳拴石头的坠子让长老们用,到处检查垂直与否,但是由于都是第一次干这活儿,好多时候都是拆了从新来。
就这样整整干了半个月到五月初才把墙弄好,期间还遇上一次大雨,好在有着草的覆盖泥砖基本没有坏。
弄好了墙以后,顺着梯子把横梁运上去,每两根中柱之间放上一根找到的粗大而长的横梁,横梁的接头就在柱子的杈上,用嫩竹做的粗绳子绑紧。那些比中柱横梁细一些的边梁则放在相连的边柱上,同样固定住。
所有的横梁和边梁都保持平行,这是一个难处理的活儿。为了达到合格的标准,石路亲自爬上爬下的修正。
中横梁和边横梁之间,捆绑上和横梁垂直的粗大的竹子作为椽子,椽子之间又用劈成两半的长竹片连起来,这些竹片和横梁保持平行。由于没有凿子等工具,没法在木头上凿出眼儿固定,只能大量的用些嫩竹绳子,不用兽筋的原因是怕被水碰到而软掉。
这一切完成后,简单的土房子的样子就成了。之所以选择这类型,首先是石路懂的主要是这种简易的方法,其次这地方雨水不少,尖顶的草屋最合适。
整整用了半个月,到了五月初,整个架子才算搭好。石路都累的不行了。中间出错的太多,有几次横梁不够结实断了,还得重新选择材料。
确定已经结实了以后,他指挥着建设者开始把准备的竹叶捆铺在上面。那些枝条的根部在上,叶尖儿朝下,顺着椽子往下铺好,并用绳子绑在椽子上。
中柱上的横梁就是屋顶的正中,为了防止被雨水侵蚀,特地顺着梁加多一层草。边梁比墙头高一些,就在边梁上接多一层草。雨水顺着草流下去,保护了墙,同时草比墙头高那么一些,有利于空气流通和屋内生火时烟雾的排出。
窗户则是用竹条竖插着,而门也是用竹子扎成的。
就这样,三十多间房在五月中旬的时候建成了。所有的屋子的屋顶都高五米多,墙高两三米,看起来挺矮的,不过在这个生产力水平下,算是不错了。
最大的是中间的大屋子,南北走向,分成三个房间。房间之间都是用泥砖砌成的墙,有门联通着,每个房间也就六十平米左右。中间作为议事大厅。
议事大厅里存放一些祭祀用的物品以及族内的象征物:刻着梅花的马皮,骨矛,度量标准的秤杆等等,南侧储存食物,北侧的房间则是储存工具。
其他的屋子都是紧挨着的,而且都是东西走向,窗户开在南北。每栋房子分为两间,每间三十平米左右。
在南侧紧挨着大厅的是巫的,他带着自己的伴侣:一个矮矮的瘦瘦的女人和两个徒弟住在那,背后还有个门和石洞相连。
大厅北的那栋房子是石路和两女的住处,也是独占了一整栋屋子。石洞口也被搭上架子盖上草,边上和房屋连接的地方也用墙挡起来,只有从大厅或巫那里才能进去。
巫打算在里面制药以及加工一下石壁,做一些壁画记录部落的事迹。
紧挨着巫的那一栋屋子则作为厨房,里面已经架起灶台放好器具。从山后用竹管引来的水直接通到里面。
厨房刚刚完工后后勤就在那做饭了。为了方便族人,今后将统一的在那里吃饭。
这屋子的正对面,紧挨着石路的屋子的那一栋就是制作各种工具的地方,石路倒是不怕吵,毕竟大家忙活时他不可能在睡觉。
其他的屋子除了给老人小孩分配了两栋以外都是别的氏族成员的住房,暂时有点儿特权的也就巫和石路了。
那些已经确定了伴侣关系的,会被分到一个房间。石路担心房间不够,就把三十平米的房间分成两两个隔间,中间用竹篱笆敷上粘土阻隔。虽然都会听到干事儿的声音,不过现在听床比起过去就看着没有遮拦强多了!
还有一间是给孕妇专门准备的,生产就会被安排进去统一照顾。没有伴侣的则男女分开,每十个人一间,一栋这样的矮房子就住了二十个人,至少避免了乱搞了。
厕所则统一安排在南侧尽头的溪水边,底部用了好多石头,还可以引入水冲掉,条件有限所以暂时石路还不考虑基肥的问题,只有饮水系统完成后才能重新安排。
这次方便的地方男女分开,不再是混合在一块。巫担心夜里可能会有人就近解决,毕竟习惯了。
分配后,还有三栋房子剩余,暂时就先用来堆放杂物。
在马场上也用剩余的材料盖了几个草棚用来堆放柴禾。采石场附近,也盖起了几个简单的草棚,未来陶器就打算用窑了,就在石灰窑边上凑合着弄一个。
石路一看石灰还有些剩余,就把所有房屋的内壁外壁统统涂成白色,还在大厅中间的屋子上让巫画上梅花以及那个龙头的玩意儿。接着每栋屋子都准备了火塘慢慢的烤干。
族长石在自己的房子里不烧木柴,而是自个烧制些木炭。
等入住完毕以后,连续的下了七天的雨,雨季正式来了。石路担心小麦的生长,按正常说来这个季节,种植这类作物不大适合,但是也就先凑合着试试看。
不过一切都好,小麦长的不错,黄豆也更好,土地肥沃,暂时也不用施肥。
这时候石路开始设计自己的房子了,首先是在卧室用剩余的土砖建了一个炕,烟囱在墙壁以外,用石头隔开,防止点燃屋顶。
炕上铺上了层干草,然后是兽皮,还在兽皮里放了不少干草竹叶弄了个枕头。被子是没有的,也就是一张较大的兽皮,三个人凑合过而已。
接着是找来些粗的竹子,用做梯子时的方法打了些眼儿,竹篾现在他也能用石刀和嫩竹做了。这些东西凑合起来组合了椅子和桌子。
另一间则作为书房,其实就是乱七八糟的兽皮,以及现在开始用的竹片儿。所有的资料都由两个女人帮他整理好。别的也没有什么太多的东西。
等完成自己的屋子以后,他让长老们带着族人制作更多的凳子,桌子,以及布置他们的屋子。
泥砖不够,所以除了石路自己,巫,产房以外暂时都没有炕,暂时只能先用竹床。不过现在并不冷,以后来得及给他们弄好。
比较麻烦的是在椅子和桌子上,没有木板,竹子做起来很费劲。经过努力,长老们还是做到了每个屋子一张桌子。厨房兼食堂里则是凑成了几张长桌子。大厅里摆放一些架子用来放置物品,开会的地方也准备了高竹椅和桌子。
完成室内的安排以后,雨停了。巫又一次提出来祭祀一下,毕竟建造比帐篷更好的居住场所是前所未有的。石路同意巫这么做,并且给出些建议,让他办的隆重一些。
祭祀之前,石路召开一次长老会议,吩咐一些事项,并且决定在祭祀时把这里正式改为华村。
族人们从洞里把东西搬出来之后,石路举行了一次盛大的庆祝和祭祀活动,还给族人半天去安排自己的房子。
搬入新家以后,整个华族又回到原来的生活中,打猎,采集,制作修理工具,整理四周。整个建房的过程中,工具消耗了三分之二,大部分没法再使用了。
在忙着修理工具的同时,石路带着人把两排房屋中间的长的场地彻底填平,暂时是泥土地,又在房屋四周挖掘了排水通道。整个五月,在雨水中,马场周围防御的栅栏也被修了一遍。